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腧穴概念析     
为探讨腧穴概念原本内涵,重点考察《内经》和出土医学文献,并结合有关论著,从腧穴的早期称谓与基本含义、"俞"的初步分析、腧穴概念内涵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腧穴之归经、与气的关系、为施治处,是其意义特性而非本质特征。腧穴的本质特征,应是历验的体表固定施治处,腧穴的规定性基于此。  相似文献   

2.
李永春 《山西中医》2007,23(4):50-51
现今对腧穴概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内经》中提出腧穴乃"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此处的"神"可用"正气"来解释,腧穴处的皮肉筋骨仅是其形,其本质则既是一个反映正气盛衰的反应点,又是一个具有有效激发正气、调控愈病作用的调节点。  相似文献   

3.
现今对腧穴概念的理解并不全面。《内经》中提出腧穴乃“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此处的“神”可用“正气”来解释,腧穴处的皮肉筋骨仅是其形,故其本质则既是一个反映正气盛衰的反应点,又是一个具有有效激发正气、调控愈病作用的调节点。  相似文献   

4.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是《灵枢》对腧穴的经典定义,其中"神气""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是理解腧穴本意的关键。本文从《说文解字》对这些核心字词的本义解读出发,结合中医理论,将腧穴的内涵要义从4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正气变化的本质特征,二是联系通路的功能特性,三是可诊可疗的临床特色,四是三维立体的结构特点。从中也启示我们,腧穴的形体结构不是关键,核心是正气及其变化。灸刺之道,"必中气穴,无中肉节"。这也是针灸临床疗效好坏的关键之所在,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将腧穴定义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之处",多处条文又以"络"代指腧穴,因此腧穴应是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正气经腧穴在经脉络脉间往返输注.  相似文献   

6.
王京喜 《北京中医》2012,(8):584-586
针灸治病,真实而准确的腧穴定位是针灸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内经》指出腧穴是正气存留及邪气出入的位置,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部位。"神气""游行""出入"3个词汇均具有动态性属性。腧穴并非现代解剖学及组织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内在与体表的变化往往可在对腧穴的诊察中发现。通过某些"取穴求真"的方法并把握其中的规律性,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腧穴的本质,更有利于临床病症的识证、辨证、选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引阳气”为治疗“血痹”的原则,是采用针法振奋、鼓舞、推动卫阳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一种方法。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属于“血痹”范畴,其轻症病在营卫,可卧针浅刺,针引阳气,通阳行痹治之,取穴以四肢局部腧穴为主;而CIPN重症,患者多素体虚弱,为“不荣则痹”合并“不通则痹”,治疗当益气扶阳、固本培元,同时兼取四肢局部腧穴以畅通经脉、和营通痹,临床可结合艾灸、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腧穴的局部解剖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针刺安全的指导。将穴位局部解剖特点与腧穴功效结合,关键在于研究腧穴体表标志与腧穴深层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人体姿势变化对其的影响,明确不同针刺方向所刺激的结构,所产生的针感,对应的不同作用功效,适应的不同疾病,这将有助于针刺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COPD具有明显优势,包括针灸推拿疗法、拔罐疗法、中药多途径应用、穴位埋线与贴敷等,结合腧穴、经络、中药等为一体,综合治疗,调整人体整体阴阳,恢复人体正气,对控制慢阻肺的病情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三维仿真建模技术与中医经络腧穴结合,建立交互式虚拟三维人体经络腧穴模型。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采用3Dmax创建基础虚拟人体模型,并基于VC++平台,使用Open GL渲染加载模型,实现动态交互功能。结果创建的交互式虚拟三维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具有腧穴显示、腧穴记忆、经络学习3种功能。无需鼠标,用手指触摸即可实现模型放大、缩小、旋转、定穴、经络循环等操作。腧穴记忆功能方面,可设置腧穴信息在人体模型表面均不显示,当触摸腧穴正确位置时才显示该腧穴名称并播放相关信息;或设置腧穴显示,使所有腧穴名称在人体模型表面显示。经络学习功能方面,可实现对某条经络所有腧穴位置的动态遍历,同时播放语音介绍。结论本研究利用现代仿真技术,构建了交互式虚拟三维人体经络腧穴模型,有助于经络腧穴学习及记忆。  相似文献   

11.
应对加入WTO的高等中医药教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宝贵遗产.加人WTO(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工业、农业、贸易、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因痰生风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4,19(4):13-15
因痰而生风,前人虽有提及(如朱丹溪、徐灵胎、邹润安等) ,但缺乏专论。本人通过读书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有必要对此作一探讨。1 因痰而生风是临床上一类十分常见的病证,它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有明显内风见证而又与痰有关的病证即有癫狂、痫证、头痛、眩晕、厥证、中风、耳鸣、耳聋、哮证、惊悸等。如癫狂中含有痰气上扰型;厥证中包含痰厥;痫证,重在痰邪作祟,故治以豁痰顺气为先;头痛,有由痰浊所致者;眩晕,含痰湿中阻型;中风,更是含痰蒙清窍或痰阻于络。在《玉机微义》、《医学纲目》、《医碥》、…  相似文献   

13.
呃逆病证的证治在明代进入充实、丰富的时期.明代确立呃逆病名后使用至今.在病因方面主要增加了病因范围,病机仍认为以胃气上逆为主;治法依病机以降胃气、止呃逆为主轴,方药变化则随病因的增加而更具多样化.总之,在先秦至清末两千多年的中医学史历程中,明代医家对于呃逆病名的确立、病因病机的充实、治法方药的探索3方面的确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郭素香  程燕 《吉林中医药》2009,29(3):208-209
现代诸多医家持现代人多热病的观点,用药每多用清热解毒之品,过用寒凉。而小儿咳嗽多为外感,每多见表证,或为风温咳嗽,或为风寒咳嗽,临证治疗时,于宣肺止咳之品中酌加辛凉或辛温发汗之品,使患儿微微汗出,邪有出路,则表证易解,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5.
于顺新 《国医论坛》2002,17(5):15-1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有关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理论日趋完善 ,它突破了传统的阴虚燥热理论 ,认识到血瘀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并且在临床上通过运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同样作为病理产物又作为致病因素的痰湿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本文试从理论上予以探讨。糖尿病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和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的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 ,即为…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问题上,更具有前瞻意识,其中,新生儿游泳加抚触就是近年来兴起的科学、规范、安全的保健服务项目.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成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对100例进行新生儿游泳加抚触的新生儿与100例单纯沐浴的新生儿对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纤维素酶用于黄芪有效成分提取的酶解参数进行优选。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黄芪甲苷、总浸出物为指标,采用HPLC等方法测定指标成分的含量,综合评价酶解工艺的优劣。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1%、pH值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90m in。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黄芪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为对黄芪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日本亦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高而认为本病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业师陈天翔主任从医30余载,勤于临证,专于胃肠疾病,医术精湛.在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及治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溃疡病基本知识的宣教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溃疡复发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对PU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