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83-2584
目的:研究静脉穿刺角度与进针疼痛的关系。方法200例进行静脉穿刺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与增大静脉穿刺角度的方法,对2组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静脉穿刺增大进针角度(40°~60°角)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患者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尖经皮下进入血管的距离和时间是静脉穿刺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增大静脉穿刺角度,采用40°~60°角、因人而异进行大角度穿刺,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损伤、保障静脉穿刺获得成功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惠玲  余日霞 《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目的观察比较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时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30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选择患者血管上方为进针点穿刺,进针角度视病人皮肤情况及血管深浅而定,针头穿过皮肤直刺血管;B组选择患者血管的侧面为进针点穿刺,针头穿过皮下后,再对血管进行穿刺。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评价、脱针及液体渗漏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发生率、脱针及液体渗漏、局部出血、瘀血情况与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选择血管上方为进针点进行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静脉利用率,降低皮下瘀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是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2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0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用传统法与改良法进行操作,了解2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率、血管重复利用次数、穿刺部位皮下淤点发生率、病人疼痛度及对穿刺法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种静脉穿刺法进针速度、血管重复利用次数经t检验,皮下淤点发生率经χ2检验,2组病人疼痛度及对穿刺法满意度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2种穿刺法成功率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明显优于传统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乙型肝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对440例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对照组220例)和45°静脉穿刺(试验组220例),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结果: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或接近45°进针,较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雪梅  苏红霞 《中外医疗》2009,28(30):20-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方法改进。方法50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方法,进针角度为20度。观察组采用输液袋平放法,进针角度为35~40°角,针头斜面进入皮肤后。将输液袋平放在与穿刺静脉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松开输液夹,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比较2组静脉输液成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提高了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痛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输液袋平放法可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现代护理人员,如何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尽量减轻或避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的静脉穿刺是:针头进入表皮后要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然后刺入血管(以下称传统法)。而直接静脉穿刺方法是针头进入皮肤后直接刺入血管(以下称直接法)。笔者就两种方法所致病人疼痛程度对比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皮肤感觉正常且须作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或抽血化验的住院病人50例,随机分成传统法和直接法两组,每组25例。为排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病人对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横向按压穿刺点皮肤针眼处,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静脉血管方向同时按压静脉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两处)。结果:对照组疼痛反应及局部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并能将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改进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对170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病人,分别采用改进法静脉留置针穿刺和传统穿刺法的比较,观察操作过程中,统计患者出现的疼痛,皮下瘀斑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造影检查中,18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右侧肘静脉注射,以45° ~60°角度的注射方法和穿刺技巧及拔针方法的改进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结论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尽量选择18G直管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从右上肢大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注射.采用快、准、稳法,大角度静脉穿刺技巧,缩短了静脉回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进传统的拔针法,用静脉输液贴按压穿刺点及以上部位5min,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拔针后的皮下淤血.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成功率,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易掌握且患者较满意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校2008级本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浅静脉穿刺法,即传统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平行的持针柄法)与传统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度进针);观察组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拇指上、示指下,针柄与手背皮肤呈45°角)与增大角度进针法(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并保持该角度将整个针尖斜面快速穿刺入血管,进针深度为2~3 mm,然后放平针头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0.5~1.0 cm)。比较两组学生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教学中采用增大角度持针柄法与增大角度进针法实用性和可行性较好,能提高外周浅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逆向穿刺法对长期反复输液患者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10例住院输液患者分别采用逆向穿刺法和传统穿刺法进行对比观察,连续观察4d.结果 2组血管穿刺成功率比较,χ2=32.79,P〈0.001;2组穿刺法同一手臂静脉血管使用率比较,χ2=4.34,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长期反复静脉输液患者采用逆向穿刺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利用率,且不影响液体滴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患者对两种拔针的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血液及药液外溢情况。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健侧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常规组采用传统拔针法(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改良组采用改良拔针法(先反折并挤压近针头端软管,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刺点上方,输液侧上肢抬高90°,放松挤压的软管)。结果: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改良组能有效防止针头处血液及药液外溢。结论:改良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预防皮下淤血和血液及药液外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孙宝利 《中外医疗》2012,31(13):148-148
目的探讨加强静脉输液针柄固定,在防止活动时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450例,连续2d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1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第2天采用加强针柄固定法为实验组,观察穿刺部位疼痛和针头滑出血管外情况。2组观察指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患者静脉输液固定法,减轻了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避免了针头滑出血管外,保证了输液顺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最佳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 方法 选择神志清楚的内科病人4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0°、40°、60°角从静脉上方和静脉侧方六种进针方法各进行穿刺输液1次.比较六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输液肿块情况等.结果 静脉穿刺疼痛感与进针角度呈负相关,且从静脉上方进针明显优于从静脉侧方进针(P<0.01);从静脉上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引起的输液肿块与进针角度有明显关系(P<0.01),40°角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60°角穿刺成功率最低,角度越大出现的输液肿块越多;从静脉侧方进针出现的输液肿块明显少于从静脉上方进针(P<0.01);从静脉侧方进针的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出现肿块均与进针角度无明显关系(均P>0.05). 结论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陈素清 《中外医疗》2010,29(29):166-167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肤出血发生及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4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鱼际按压法,按压时间≥5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为1~3min。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性(P〈0.005);皮肤淤血发生率观察组为1.97%,对照为1min10.84%、2min1.97%,3min1.97%。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大鱼际按压法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有明显效果,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患者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美成  雷少琴 《广西医学》2009,31(3):408-409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对老年患者痛感及皮下瘀血的影响。方法对300例住院需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取自身对比法,分别采用30°角(A组)、45°角(B组)和60°角(C组)进针法行静脉穿刺各600例次,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一次穿刺失败及皮下瘀血发生情况。结果疼痛反应发生率A组(6.0%)高于B组(2.1%),C组(4.8%)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皮下瘀血发生率分别为5.5%、4.0%、5.0%,一次穿刺失败率分别为2.0%、1.1%、1.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角进针具有皮下瘀血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握手式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0例静脉输液患者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穿刺时疼痛程度和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结果两纽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和穿刺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握手式手背静脉穿刺法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00-100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2种不同角度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照组42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角度(20°)行静脉穿刺,实验组44名学生采用40°-45°角进针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6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5.2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液穿刺时,增大穿刺角度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