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辉  谢珊芳 《海南医学》2009,20(12):61-6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DSA检查,并通过TCD检测颈部和颅内Willis环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以及频谱形态的改变,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296例患者中202例患者有不同形式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46例(15.5%),颅外动脉狭窄98例(33.1%),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58例(19.6%);(2)20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TCD显示有396条血管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4条(36.4%)、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6条(19.2%)、大脑中动脉狭窄52条(13.1%)、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30条(7.6%)、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22条(5.6%)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段狭窄危险因素以FIB为主,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性别及高血压为主,颅内段合并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长期吸烟及糖尿病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及FIB等。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按血管狭窄累及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对颅内、外大动脉的狭窄率、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4.4%(135/16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9/135)、15.6%(21/135)和40.7%(55/135).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11)岁,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65±12)岁]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65±11)岁,P值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2.543,95% CI为1.011~6.352,P=0.047)、糖尿病(OR=4.133,95% CI为1.158~14.740,P=0.029)是动脉狭窄-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120例非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血糖检查。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38.4%)与对照组(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依次为大脑中动脉(70.8%)、椎基底动脉(37.5%)、大脑前动脉(31.3%)、颈内动脉末段(10.4%)。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OR值分别为2.56、3.46、4.12、5.20(均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密度脂蛋白(1.09±0.32)mmol/L比对照组(1.33±0.40)mmol/L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及120例非梗死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血糖检查.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38.4%)与对照组(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依次为大脑中动脉(70.8%)、椎基底动脉(37.5%)、大脑前动脉(31.3%)、颈内动脉末段(10.4%).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OR值分别为2.56、3.46、4.12、5.20(均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密度脂蛋白(1.09±0.32) mmol/L比对照组(1.33±0.40)mmol/L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病因.②方法 对经CT/ MRI/DWI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和/或MRA及DSA检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③结果 2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70.30% (187/266例).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动脉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是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结论 糖尿病和家族史是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脑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308例经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无脑动脉狭窄组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率(5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35.12%),比较脑动脉存在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GLU、TG、TC、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脑动脉狭窄均相关,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大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美裔黑人、亚洲人和西班牙人的颅内失动脉狭窄的患病率较白人更高.在美国约8%~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大动脉狭窄引起的,这些患者的年卒中发病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颅内外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经血管影像学检查后分为颅外动脉狭窄组及颅内动脉狭窄组,分析各组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外动脉狭窄组年龄为(66.58±10.20)岁,颅内动脉狭窄组为(52.52±15.90)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病变患者年龄偏小,而颅外动脉病变患者倾向于高龄。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314例做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BI值,并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异常率为20.7%(65/314).年龄、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升高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ABI值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 高龄、糖尿病史及空腹血糖升高是ABI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影像学(DSA、CTA)资料,观察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两组,对两组的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2例(48.98%)存在脑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47例(31.97%),多发狭窄25例(17.01%);27例(18.37%)出现卒中进展.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相比,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多发动脉狭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行连续性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将其中存在脑动脉狭窄的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5~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并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特点.结果:108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别为69.4%和66.7%.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间狭窄类型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颅外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有关,而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P<0.01).,颅内动脉病变数目与年龄无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狭窄数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踝臂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BI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3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ABI测量,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ABI显著降低(P<0.01),而正常、轻度中度狭窄患者的ABI无显著性差异;前后循环均狭窄患者ABI明显降低。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具有相对高的特异度(67.2%)和敏感度(82.8%)。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与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ABI<0.90对预测脑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颅内动脉狭窄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314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BI值,并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ABI异常、年龄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有关.ABI值与患者具备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缺血性卒中史)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x2=36.35,P<0.001).ABI值与狭窄血管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值与颅内动脉狭窄数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对预测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首先使用CT血管成像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这100例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将他们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有45例患者,他们均不存在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B组有22例患者,他们均存在轻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C组有19例患者,他们均存在中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D组有14例患者,他们均存在重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我们对这四组患者的踝臂指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与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组患者,D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踝臂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越低,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对判断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  秦超 《广西医学》2010,32(1):50-5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结果,分为对照组(狭窄5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5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年龄、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浆HDL-C、血清脂蛋白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CHO、TG、LDL-C、ApoA、Apo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清脂蛋白Lpa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为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及颈部血管超声进行初步筛选,再行全脑血管造影。对狭窄程度〉70%或〉50%的症状性狭窄施行支架成型术,并对手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96例有38处狭窄,成功置入39枚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见血管狭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均好转,无1例加重。7例患者术后3~8个月CTA或全脑血管造影随访显示,仅1例出现支架置入部位再狭窄。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成型解除动脉狭窄,以从源头上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江  李红燕  朱沂 《新疆医学》2011,41(4):31-3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十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将其中7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2~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77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22.08%)与颅外动脉(35.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动脉狭窄部位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汉族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维吾尔族。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低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及种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近1年本院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7岁。应用MRA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同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比。结果: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75.9%。MRA假阳性率为34.9%,假阴性率为4%。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MRA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以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以上[1]。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严重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5年8月—2007年5月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患者10例,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检出349例(68.16%)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血管736支,其中单支血管受累163例,多支血管受累186例.颅外血管病变135例(38.68%),颅内血管病变154例(44.13%),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60例(17.19%).颅内血管发病率稍高于颅外血管病变.②前循环血管受累156例(44.69%),后循环血管受累51例(14.61%),前后循环血管并存受累142例(40.70%).③中青年组单纯颅内血管病变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后循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④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颅内、颅外、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在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段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段,随着年龄的增加,颅外动脉段及后循环发生率逐渐升高,总之,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