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脉动指数与头颅磁共振白质疏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大脑中动脉脉动指数(MCA PI)与头颅MRI大脑半球脑白质疏松(LA)的严重程度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4~10个月头颅MRI诊断LA患者42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 PI平均值,根据Fazekas量表对头颅MRI双侧大脑半球LA严重程度进行半定量评估,分析两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CA PI与LA显著相关.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LA明显相关.高血压病患者中,控制年龄影响后MCA PI仍与LA明显相关.结论 MCA PI、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与LA显著相关,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MCA PI能独立预测LA的严重程度,TCD 脉动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内小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伴脑白质疏松(LA)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LA发病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发病48 h内住院的1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和结论本组急性脑梗死合并LA者63例.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颈内动脉斑块或狭窄、卒中史是伴LA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伴LA急性脑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或皮质下自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脑小血管病变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青年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年女性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36 ~4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62.96%;83例(76.85%)的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2.04%,其中肺部感染最多有6例(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13,95%CI:1.322 ~ 3.712,P<0.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3.893,95%CI:2.319 ~6.535,P=0.003)、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OR=8.954,95%CI:1.783 ~ 45.128,P<0.001)是青年女性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导致青年女性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病因,控制好上述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方法以1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危险因素,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MRI、颈部血管及头颅血管MRA检查,了解动脉病变部位、特点,对颅内外动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2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54例(43.2%),颅外动脉病变64例(51.2%),其中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者17例(13.6%),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病变者24例(19.2%);颅内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血压(66.7%)、吸烟(35.2%)及高脂血症(25.9%),颅外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脂血症(48.4%)、糖尿病(39.1%)及吸烟(29.7%)。结论中国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比例均近50%。颅内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压和吸烟有关,颅外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颅内外动脉同时存在病变者不高,仅占13.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总结脑梗死患者108例,据CDS诊断标准分为MS组和非MS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MS和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108例中,65例MS,检出率约为60.2%。MS组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肥胖检出率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MS组患者在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h血糖、动脉血压方面均显著高于非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后者。MS组结构性影像(CT)大灶梗死、多灶梗死和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高于后者。结论:MS使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聚集,脑卒中发病率增加及脑血管病变程度加重,应对MS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资料分为老年脑梗死组、中年脑梗死组,分别为150例、112例,研究分析各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均以小动脉闭塞为最常见,小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在中年组中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及吸烟是中年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及高脂血症是老年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病人中老年与中年患者间存在着病因及危险因素差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伴高血压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1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均正常,收集患者基本资料。 依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分成CMB组35例和非CMB组66例,先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对35例CMB患者按CMB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19例,单纯深部组11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依据TOAST分型,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患者和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SAO)型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差异。结果 CMB组与非CMB组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年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91,95% CI:1.006~1.184)、HCY(OR=1.164,95% CI:1.034~1.310),LA(OR = 3.797,95%CI:1.018~14.154)是不伴高血压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脑叶CMB组与单纯深部CMB组比较,所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O组较LAA组CMB发生率高(P<0.05)。结论 年龄、HCY、LA是不伴高血压病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部位CMB组之间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O型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准确性和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和出院3月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能力。结果 一共纳入292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多模态头颅CT可见,50例(17.1%)存在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其中41例(82.0%)存在大血管闭塞。大脑中动脉致密征OR=8.93, 95%CI:3.72~21.48, P<0.001)与大血管闭塞相关,并且预测能力优于早期CT显影梗死灶(AUC 0.682 vs. 0.602, P=0.038)。在对临床结局的分析中,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2, 95%CI:2.16~13.11, P<0.001),但其AUC未高于房颤(0.685 vs. 0.651, P=0.579);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3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2, 95%CI:1.19~7.62, P=0.019),但其AUC和早期CT梗死灶(0.642 vs. 0.619,P>0.05)相当。结论 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增加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和脑梗塞后出血转化风险,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基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各亚型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446例脑梗死及随访1年内复发患者,进行CISS分型,同期调查并分析各亚型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脑梗死亚型患者各危险因素与1年内梗死复发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1 446例患者中,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亚型741例, 穿支动脉病变(PAD)亚型501例,心源性栓塞(CS)亚型119例,病因不明(UE)亚型55例,其他(OE)亚型30例.1年内梗死复发125例,其中LAA亚型61例,PAD亚型38例,CS亚型21例,UE亚型5例,OE亚型0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重度狭窄与LAA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6.178、9.016,95% CI:2.262~11.749、3.023~15.172,P=0.012、0.004);高血压与PAD亚型1年内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786,95% CI:1.102~2.942,P=0.013);年龄、心房纤颤与CS亚型1年内脑梗死复发独立相关(OR=1.031、6.179,95% CI:1.012~1.051、1.045~35.128,P=0.003、0.032).结论 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是LAA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PAD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心房纤颤是CS亚型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了解SVD的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96例,根椐腔隙数目分为单发性腔梗组(SLI)和多发性腔梗组(MLI),根据脑白质疏松(LA)有无分为LA组和无L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组患者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tHcy水平,评价tHcy水平和LI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I组与A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LI组患者tHcy水平高于SLI,LA组患者则高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患者t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等各指标无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tHcy(OR=1.335,Az=0.882)是LI的较强的预测指标,同时tHcy(OR=1.063)也是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tHcy与LI及其脑白质疏松症有关,是SVD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至于Hcy在SVD的致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DSA评估头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头颅MRI评估脑白质疏松(LA),进一步明确头颈部LAA和LA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31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头颅MRI和DSA检查,同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根据Fazekas量表分为“显著”LA病变组和“无或轻度”LA病变组,然后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明确其危险因素。结果:LA与颈动脉狭窄相关程度最高(r=0.30,P<0.001);年龄(OR 1.11,95%CI 1.07~1.15,P<0.001)、高血压(OR 3.64,95%CI 1.61~8.20,P=0.002)、中度颈动脉狭窄(OR 4.49,95%CI 1.54~13.13,P<0.01)和重度颈动脉狭窄(OR4.29,95%CI 1.69~10.90,P=0.002)均是LA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LAA与LA存在相关 性,颈动脉狭窄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 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 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OR=112.518, 95% CI:8.967~1 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 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EuroSCORE 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赵萍  吴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43-104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49例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和48例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组的吸烟比率、血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尿酸增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韦涛  庞洪波 《医学综述》2013,19(1):172-173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24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脑梗死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08例),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6%vs 2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史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潘攀  孙中武  杨晶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342-343,387
目的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观察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颅内血管病变情况,进一步探讨LA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1例经头颅MRI证实的LA患者和44例无LA的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A检查并调查其血管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LA与颅内血管病变和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LA组MRA显示多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史等方面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和血脂异常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病史、年龄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与LA的关系最为密切(OR=5.663,P=0.010),高血压病史、年龄与LA也密切相关(P〈0.05),收缩压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混合性循环病变、高血压病史和年龄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椎动脉优势对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被确诊为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椎动脉MRA、临床资料ABCD2评分及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后循环TIA中椎动脉优势占有率高于非椎动脉优势;ABCD2评分分层院从低危组到中危组到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较非椎动脉优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D2评分〈4分,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与非椎动脉优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D2评分≥4分,脑梗死发生率椎动脉优势组较非椎动脉优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优势为导致后循环TIA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ABCD2评分中高危患者椎动脉优势的风险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伴发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参照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又分为VD、非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组。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痴呆、VD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痴呆、VD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A、高血压、心脏病、血糖和痴呆发生有关;高血压、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LA和高血压与痴呆发生有关;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结论:LA用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