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广泛而深入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在辅助诊断、鉴别诊断方面进入了一个传统病理学极少涉及的领域,使病理诊断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本院病理科细胞涂片均采用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本文对细胞学检查疑似阳性的涂片,将HE切片褪色处理后行免疫组化染色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温高压处理在消除双重免疫组化染色交叉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清晰地观察到2种不同抗原的表达,更便于病理医生进行观察及诊断.然而,在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后一种免疫染色所用的抗体系统可能与前一种染色所用的抗体系统发生交叉反应,影响观察,失去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的准确性和意义[1].  相似文献   

3.
组织芯片是从组织块中挑选典型部位的组织以获得数百个圆柱状的样本,并按次序排列在一个新的石蜡块上,制作成HE切片,然后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研究。组织芯片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次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块检测研究而对原来的组织材料破坏很小。此外,利用组织芯片仪还可以进行组织切片的精确定位和多种类型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组织芯片的Feulgen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技术,由Kononen等于1998年首先建立并报道,是将数十至上千个小组织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形成的缩微组织切片。组织芯片体积小,信息含量大,一次实验可获得大量结果,能用于HE常规染色、特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各种染色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所以在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随着免疫组化试剂新种类不断出现及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即用型试剂盒的出现,使抗体的标记更加简便、快捷,更加规范化。免疫组化标准化染色技术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技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组化结果。因此,本文就免疫组化标准化染色质量的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开展免疫组化病理研究减少脱片是免疫组化实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性问题。现将我们实验室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80年代免疫组化(IHC)技术在我国逐步开展以来,近20年有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病理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IHC在部分疑难病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癌基因、肿瘤增殖指数、肿瘤耐药基因、个性化治疗靶向基因的检测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治疗方法及药物的选择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已成为病理学诊断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进行抗原修复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则是免疫组化染色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中,观察了高压加热法、微波加热法、胰酶消化和胃酶消化4种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乳腺癌、淋巴瘤和大肠癌组织标本各12例,均由唐山市协和医院病理科提供。选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mAb)ER、PR、c-erbB-2、CK7、EMA、CEA、CK(pan)、MDR-1、P53、Ki67、GCDFP-15、LCA、CD3、CD20、CD45RO、CD79α及PV9000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2方法按…  相似文献   

9.
Giemsa染色在黑色素细胞病变免疫组化复染中应用侯建新,李素英,刘文君,李盛梅,杨海英免疫组化染色多数是经DAB显色后用苏木素复染,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在没有任何色素的病变中,这种复染方法能清晰地衬托出阳性反应的细胞,但在富有黑色素细胞的病变中,...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组化双酶双标记和组织化学复合染色方法的探讨赵秀兰,孙保存,林建韶,王欣,李薇,谭郁彬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张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分,若与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则可显示更多的细胞成分,为同时观察几种细胞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1.
组织经福尔马林液固定 ,大量抗原决定簇被封闭 ,为了获得满意的结果 ,常用的方法是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而表面活性剂Tween - 2 0和TritonX - 1 0 0的合理应用 ,可以提高免疫组化阳性率以及背景的清晰度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1 0例SD大鼠空肠 (近十二指肠升部 )标本 ,修剪为 1 5mm×1 5mm。所有组织均用 1 0 %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透明、常规石蜡包埋 ,6μm厚连续切片。1 2 试剂P物质 (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 (VIP)等抗体为Sigma公司产品 ,免疫组化ABC试剂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14.
S—P免疫组化染色中显色时间控制的几点体会谢成耀孙爱静李建华(中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沈阳110001)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中,显色时间的控制是关系染色成败的关键环节,机械性、固定的操作往往使得工作功亏一篑。本文应用S—P免疫组化法及其配套的即用型抗...  相似文献   

15.
16.
影响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检测系统灵敏度、抗原修复方法不同等。因此,免疫组化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势在必行。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多数涂片常规染色后,依据镜下形态学特点做出诊断,但也经常遇到一些细胞学涂片因无备用白片而需要褪色后改做其他免疫组化来进行鉴别诊断.本文探讨细胞学瑞氏染色涂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现代病理工作者已逐渐将目光转向高品质的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但自动化染色也可能产生一些假象.我们在使用美国Bench Mark XT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后总结了针对提高制片质量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标本固定、处理及蜡块选择的相关细节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抗原性保存完整、不弥散或丢失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一张组织或细胞已坏死、抗原已丢失的材料上,再好的技术和抗体也难以成功染色[1].组织处理之前必须保证组织充分固定,如果固定不适当、不完全,可能会改变组织的染色特性[2].  相似文献   

19.
李丽华 《医学信息》2008,21(9):1690-1691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所以在做免疫组化过程中的质控问题处理尤其重要[1].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法分析免疫组化结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于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使用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APSAP)法分析免疫组化切片结果,并与人工技术方法相比较,从而验证图像分析APSAP法与人工计数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方面的符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PSAP法分析免疫组化切片结果与人工计数分析方法的符合程度较高。我们简要介绍以平均阳性染色面积所占测量面积的百分比来衡量免疫组化切片结果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对APSAP法的理论基础、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