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求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脑白质容积的改变.方法 对14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行磁共振(MRI)扫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VBM)和SPM8软件对采集的MRI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对照组每两组之间的白质容积差异.结果 屈光参差性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距状沟下白质和左侧顶上小叶白质容积减小,右侧楔叶白质容积增大;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较对照组右侧枕中回下白质和右侧额中回下白质容积减小.结论 在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与视觉相关的脑区白质均存在形态学改变,表明与视觉相关脑区的灰、白质形态学变化同为弱视儿童视皮层功能损伤的形态学基础,且与弱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大脑白质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15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均为左眼弱视)及1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儿童.方法 利用DTI技术进行检查,用基于体索(Voxel)的形态学测量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中的所有Voxel进行逐个比较;用感兴趣区(ROI)方法定位于视放射,计算左右视放射的FA平均值和Voxel数目,比较其在两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放射的发育情况.主要指标视觉通路白质结构的FA值和Voxel数目.结果 左眼弱视患者的右侧枕叶、顶下小叶、颞叶回下及左侧岛叶FA值较正常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而双侧丘脑、叶下神经核团外、额叶,右侧枕中回、中央前回、豆状核、壳核,扣带回FA值较正常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左眼弱视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的Voxel数目,平均FA值和总FA值较对照组均下降,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总Voxel数目和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平均FA值也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组内双侧视放射比较发现左侧视放射Voxel数目,平均FA值和总FA值均高于右侧,除对照组平均FA值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存在多个视觉相关脑区白质FA值的下降,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着视觉通路神经网络结构的异常;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侧视放射FA值和Voxel数目下降,提示此类患者存在双侧视放射的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全脑灰质体积(GMV)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儿童25例35眼,其中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5例15眼、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10例20眼。同期门诊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受检者11名22眼。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进行3.0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获得结构像MRI图。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及脑成像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像MRI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受检者之间的GMV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受检者之间总颅内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三组受检者之间G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中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与正常对照组受检者之间GM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9),而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双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之间G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患者在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叶和左侧额中回的GMV均减少(均为P&l...  相似文献   

4.
PR-VEP在儿童弱视眼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涵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4):362-363
目的 通过对儿童弱视眼 PR- VEP波形变化的研究 ,评价 PR- VEP在儿童弱视功能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国产 TAIK- 10 0 C电生理仪 ,对 2岁半~ 13岁儿童 6 4例 10 2只弱视眼作 PR- VEP检测 ,同时对30例 6 0只正常儿童眼作 PR- VEP检测作为对照 ,记录 0 .19、0 .38、0 .76三种空间频率的 P1 0 0 潜伏期和 N1 ~ P1 振幅。结果 弱视眼的三种空间频率的 P1 0 0 潜伏期较正常眼的明显延长 ,其中弱视眼的中、高空间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弱视眼三种空间频率的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R- VEP的改变与弱视程度有关。结论 根据 PR- VEP的变化 ,再结合临床检查 ,可以对儿童弱视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付晶  成娟娟  卢炜 《眼科》2004,13(5):280-283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 ,对 33名经治疗矫正视力已≥ 0 9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 31名正常儿童 ,分别检测其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远融合范围。结果 :(1)正常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好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 (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中轻度和中度组除交叉视差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同样严重影响立体视的形成 ,对立体视的各项指标均有影响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双眼单视并获得良好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1/2022-10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2例124眼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正常视力儿童60例60眼(右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检测两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儿童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厚于对照组,且多数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试验组儿童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多较对照组变薄,但多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和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与正常眼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对侧非弱视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正常眼。  相似文献   

7.
成娟娟  卢炜 《眼科》2010,19(2):113-116
目的了解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三种视知觉检查在正常儿童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间的差异。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正常儿童5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50例。方法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视知觉检查测评系统中的噪声视力表、拥挤视力表、对比敏感度视力表检查正常儿童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各50例。根据检测结果对弱视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弱视组中不同弱视程度和不同屈光度之间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的正常和异常人数及构成比。结果弱视儿童及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60眼(60.00%)和15眼(15.00%),噪声异常者分别为62眼(62.00%)和30眼(30.00%),拥挤异常者分别为56眼(56.00%)和0眼(0%)(P均=0.000)。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者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32眼(51.61%)、20眼(66.67%)、8眼(100%)(P=0.005);拥挤异常者分别为30眼(48.39%)、18眼(60.00%)、8眼(100%)(P=0.010)。噪声异常者分别为39眼(69.90%)、18眼(60.00%)、5眼(62.50%)(P=0.868)。弱视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屈光不正者,对比敏感度异常者分别为33眼(70.21%)、9眼(34.12%)、17眼(62.96%)(P=0.011);噪声异常者分别为30眼(63.83%)、15眼(57.69%)、17眼(62.96%)(P=0.868);拥挤异常者分别为30眼(63.83%)、11眼(42.31%)、17眼(62.96%)(P=0.172)。结论对比敏感度、噪声、拥挤现象三种视知觉检查可以用来评估弱视患者视知觉损害状态。(眼科,2010,19:113-11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光异常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变化及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选取2020-01/2022-10我院收治的168例近视性屈光异常单眼弱视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118例轻中度弱视,50例重度弱视,另按照1:1比例同期纳入168例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儿童RNFL、MRT变化,分析屈光异常弱视儿童病情程度与RNFL、MRT的相关性,另将观察组根据疗效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比较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RNFL及MRT,采用Logistic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RNFL、MRT单一或联合预测疗效价值。结果:重度弱视RNFL、MRT大于轻中度弱视、对照组(均P&#x0026;#x003C;0.05); 屈光异常弱视儿童病情程度与RNFL、MRT呈正相关(rs=0.745、0.724,均P&#x0026;#x003C;0.001); 轻中度和重度弱视患者中,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初治年龄、注视形式、治疗依从性、治疗前、治疗1mo后RNFL、MRT及其差值比较均有差异(均P&#x0026;#x003C;0.05); Logistic显示,初治年龄、注视性质、治疗依从性、治疗1mo后RNFL、治疗1mo后MRT是屈光异常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x0026;#x003C;0.05); 治疗1mo后RNFL、MRT联合预测轻中重度屈光异常弱视儿童疗效的AUC明显优于单一预测。结论:屈光异常弱视患儿RNFL、MRT存在差异,且与患儿不同程度病情、疗效密切相关,治疗1mo后RNFL、MRT联合预测不同程度屈光异常弱视患儿疗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眼的差异.方法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别对弱视眼组(47例,65眼)与正常眼组(35例,70眼)黄斑区进行水平和垂直扫描,测定黄斑中心小凹和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的中心凹区及1000 μm黄斑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厚度,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小凹及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3.45±12.37)μm、(257.68±12.73)μm、(263.27±15.17)μm、(247.55±13.62)μm、(262.41±16.37)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42.27±9.61)μm、(251.39±16.29)μm、(254.92±13.83)μm、(240.27±14.54)μm、(256.71±15.81)μm,弱视眼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2.49、3.34、2.99、2.05,P〈0.05);弱视眼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10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2.09±13.67)μm、(266.46±12.76)μm、(252.11±13.47)μm、(264.32±15.23)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4.25±14.42)μm、(269.61±13.66)μm、(250.91±13.27)μm、(261.75±14.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38、0.52、1.06,P〉0.05).结论 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较正常服厚,弱视的发生可能与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儿童弱视黄斑阈值和瞳孔传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弱视儿童的黄斑光敏感度(macularlightsensitivity,MLS)和相对性传入性瞳孔缺陷(relativeaferentpupilarydefect,RAPD)。方法应用静态视野技术和光摆实验对正常组、屈光参差性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学龄儿童进行检查。结果弱视眼MLS降低(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对侧眼MLS也较正常组低(0.01<P<0.05)。屈光参差性弱视中,RAPD阳性者占34.29%。结论弱视存在X通道功能缺陷。单眼弱视与双眼弱视发病机制可能不同。MLS对估计预后有帮助。RAPD阳性,支持弱视的周边发生学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对侧眼处于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肖信  刘伟民  王英  赵武校  阎丽 《眼科新进展》2012,32(4):344-346,350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患者的位置辨别功能差异以及单眼弱视双眼间位置辨别差异。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39例(237眼)弱视患者,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40例(8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61例(82眼)、斜视性弱视组38例(75眼),检测3组弱视位置辨别功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弱视位置辨别功能检测结果均集中在2~4级之间,中位数均为3级,3组位置辨别功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530,P>0.05)。单眼弱视双眼位置辨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1.837,P>0.05)。单眼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眼位置辨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位置辨别功能不存在差异,单眼弱视双眼位置辨别功能无差异,单眼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眼位置辨别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2.
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39例456眼弱视患儿进行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穿针及闪烁弱视治疗仪的应用。结果 基本治愈为78.07%,进步为8.56%,其中轻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90.52%,中度弱视为71.43%;重度弱视为35.71%;屈光正性弱视为88.80%,屈光参差性弱视为67.24%,斜视性弱视为69.57%。结论 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有密切关系。弱视程度越轻,开始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各类型的弱视以屈光不正性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些儿童眼部疾病被误诊为弱视的原因。方法回顾26例误诊弱视病例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局部原因以眼部的先天性疾病为主,少数病人因颅内病变引起。结论弱视诊断,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及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和确定性追踪全脑分析法评估双眼屈光不正弱视儿童脑白质神经纤维结构的异常,并分析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14例临床确诊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试验组,14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行常规MRI检查、3DTlWI扫描,及平面回波序列(EPI)扫描得到扩散加权成像.运用确定性追踪法对所有DTI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将研究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纤维束体积及纤维束数目显著改变的纤维束作为感兴趣区,与视力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右侧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右侧视辐射及胼胝体FA值下降,双侧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左侧视辐射、胼胝体体部纤维束体积相比对照组下降,右侧背侧通路纤维束数目相比对照组减少.FA值、纤维束数目和纤维束体积之间,FA值与视力的回归系数最大,纤维束数目和纤维束体积回归系数小,右侧视辐射、右侧腹侧通路及胼胝体体部的FA值与视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6、0.534和0.456,右侧腹侧通路FA值与视力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双侧视辐射、双侧腹侧背侧通路及胼胝体体部白质纤维束结构均有异常,可导致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物体识别、空间位置及运动识别能力减退.右侧腹侧通路FA值对视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儿童弱视综合疗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128例(172眼)患儿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确诊后,进行戴镜、遮盖以及增视训练等方法治疗。并对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患者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弱视治愈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其中治愈率为73.26%,进步为20.35%,无效为6.4%;治愈疗程平均为6.5个月。屈光不正性弱视、~6岁组治愈率最高。结论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弱视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视负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在18组不同颜色和强度的背景光和刺激光下视网膜明视负波(Photopicnegative response,PhNR)的反应。方法对32例(41只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只眼)正常儿童进行明视负波检查,记录PhNR的振幅和潜伏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在亮度为40cd/m2蓝色背景光、3cd.s/m2的红色刺激光下,分别为52.85±12.91μv和44.59±10.67μv,P=0.021;在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7cd.s/m2的绿色刺激光下,分别为65.09±16.24μv和52.84±11.20μv,P=0.005;而在其它不同亮度、颜色背景光和刺激光共16组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18组光线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潜伏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特定强度和颜色的刺激光敏感。  相似文献   

17.
Aim: To evaluate the 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and resultant bilateral wavefront patterns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amblyopia.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this cross sectional observational trial, seventeen consecutive patients of previously diagnosed idiopathic amblyopia underwent wavefront analysis on Zyoptix platform (Bausch and Lomb, Rochester, NY, USA). 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9 ± 3 ye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means for the Zernike coefficients between normal and amblyopic eye. However, interrelation between Zernike coefficients,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interaction leading to difference in visual function, was different between amblyopic and fellow eyes. This was noticed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Predicting variables and R2 (r squared) values for each Zernike polynomial were calculated. The sets of significantly predicting coefficients were different in mostpatients, with only seven common pairs and 42 dissimilar dependent‐predictor sets. Maximum difference in the R‐squared values between amblyopic and normal (fellow) eyes was seen with coma‐like and trefoil‐like aberrations (third order and fifth order terms). Conclusion: It seems a strong possibility that a subset of ‘idiopathic’ amblyopi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symmetry in wavefront patterns of the two eyes.  相似文献   

18.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面积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寒剑  王健  谢兵  陈利 《眼科》2007,16(5):315-318
目的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面积改变及其规律。设计非随机化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1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及10例视力正常的儿童。方法以1.5T磁共振对1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及10例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PRAGE)序列采集三维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观察弱视患儿双侧半球枕叶面积有无改变。主要指标双侧半球枕叶的楔叶、舌回、枕外侧叶和距状沟周边区四个部分的面积。结果两组被试的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楔叶、舌回和距状沟周边区,左侧半球枕外侧叶与对照组相比范围明显变小(P均<0.05);右侧半球枕外侧叶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MRI技术可以无创性评估皮层形态结构改变,该技术在临床随访研究及治疗评估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相关视觉皮层面积发生了改变,提示皮层形态及功能改变与弱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眼科,2007,16:315-3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差信息改变。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眼位正常的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各30例。方法 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差信息进行量化检测。分别测定随机点0阶视差、线条0阶视差、2阶视差、随机点动态1阶视差。主要指标 视差测量值或通过百分比。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随机点0阶视差达100"的比例分别为43.3%、16.7%、0%(χ2=25.550,P=0.000);线条0阶视差达100"的比例分别为83.3%、50.0%、13.3%(χ2=30.835,P=0.000),2阶视差正确率达100"的比例分别为86.7%、80.0%、40.0%(χ2=22.144,P=0.000),随机点动态1阶视差低速通过者的比例分别为80.0%、50.0%、13.3%(χ2=27.379,P=0.000)。结论 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双眼视差信息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