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荣荣  郭浩  徐砚通  贺爽  朱彦 《中草药》2013,44(23):3413-3421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血管损伤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中医药在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正/反双向调节。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中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3):649-651
近些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的新生来改善缺血心肌组织血供。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已成为现代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又一新方向,为利于今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中药在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作者将近5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组织缺血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恢复血供对于脑组织损伤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理论的提出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策略。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是血管新生主要的形成机制及调控因素。针灸疗法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动员内皮祖细胞,以此调控血管新生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的表达等,从而发挥促脑缺血后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这种内在联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促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抗癌中药的使用已成为中医治癌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疾病,抗新生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表明黄芪、当归、人参、红景天、淫羊藿、丹参、莪术、三七、赤芍、柴胡、葛根、瓜蒌、白果、党参等抗癌中药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此外,降香、鹿茸、肉桂、川芎、红花等中药也可能具有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些中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宜谨慎使用,在怀疑有或已有明确肿瘤病灶时当作禁忌;当然,这些中药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组织修复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贺爽  朱彦 《天津中医药》2017,34(3):145-149
外周动脉疾病是由于肢体远端动脉硬化加重而引起动脉狭窄,是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身动脉硬化的表现之一。外周动脉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升高,是典型的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对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损伤部位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因此,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为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和血管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促血管新生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新的治疗策略而备受重视,该文主要对近几年来促血管新生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中医药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已成为诸多中医药工作者致力的目标。兹将近年来中医药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药及中药单体1.1川芎嗪川芎嗪是从川芎的生物碱中分离得到的有效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是神经病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脑梗死后脑损伤和神经修复机制复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发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及针灸能够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提高神经元的功能,改善脑梗死预后。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EPCs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方面。故在分析EPCs对脑梗死血管神经修复影响的基础上,对中医药调控EPCs归巢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归纳分析其不同的作用途径,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管新生、血运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中药在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体及有效成分可通过不同靶点、不同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出中药具有增强干细胞血管修复与新生能力,可以调控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并且靶向调控外泌体传递与血管新生相关的miRNA,激活下游信号,增加内皮细胞存活、迁移、成管能力,提升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还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通路,调控微血管生成过程和间充质干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蛋白激酶D1/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等介导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再生功能。后续还需深入探讨中药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冠脉血流供应和心肌能量需求之间失衡而引起的心脏病。治疗性血管新生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建立缺血区域侧支循环,从而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策略和研究热点。传统中药丹参是一类活血化瘀药,广泛用于治疗心肌缺血,作用显著、疗效确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报道丹参成分及其制剂通过促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从细胞及分子水平阐述丹参及其制剂对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及一系列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为以丹参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harmacotherapies for manag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Chin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thousands of years.Alth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very popular,Western medicine experts have not yet accepted it because som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for its therapeutic effect are not fully clear.Emerging evidence has establish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ibit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uppresses apoptosis,promotes angiogenesis,regulates autophagy and gut microbiota,and modulates metabolomics,among others.Therefore,it has a beneficial role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such as atherosclerosis,hypertension,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omyopathy,arrhythmia,cardiac remodeling,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and heart failure.In this review,we hav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by whi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2020 to reveal its applica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or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张洋洋  虞立  赵超  万海同 《新中医》2021,53(5):14-19
心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有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大特征。中药复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殊优越性,脑心同治理论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药方组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基于脑心同治理论的中药复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阐明中药复方通过其药效物质基础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结合活血化瘀、养阴益气、通脉舒络等中医理论来防治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14.
鲜静  张晨  钟雪梅  傅超美  高飞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6):1816-18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现代常见病、难治病。因其发病反复,临床常需反复长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其疗效有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多酚类、生物碱类、醌类、萜类等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机制,表现出较好缓解UC的作用,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但存在水溶性差、胃肠道不稳定和结肠靶向性差等制剂学问题。针对以上制剂学问题,研究者构建了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通过避免胃肠道破坏、延长肠滞留、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控释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对UC的治疗效果。对具有UC防治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用于U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口服靶向治疗UC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均有副作用。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天然药物在宫颈癌疗效、治疗靶点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外实验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传统的滋补养生名贵中草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3在抗宫颈癌方面有有效的作用,也有研究发现其能使化疗增敏。为进一步系统的了解人参皂苷Rg3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作用,本文从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宫颈癌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几个方面对人参皂苷Rg3抗宫颈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概况,论述了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结合研究实践,阐明以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所发掘出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为基础,研制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血管重建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靠侵入式恢复冠脉血流,存在费用高、术后再狭窄及无组织复流等问题。伴随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物因子注射、干细胞移植和中药干预等多种疗法被应用于促进心肌血管再生和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上,人们把这种通过生物因子、细胞及药物对血管生成或发生进行调控和干预,以其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心肌组织血流供应的方法称为"生物搭桥"。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冠心病研究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冠心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