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肺部低剂量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筛查的方案.方法 选取120例胸部体检者,根据不同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组(BMI≤22)、B组(22<BMI<26)和C组(BMI≥26).应用Z轴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预设A组、B组、C组管电流分别为35 mAs、45 mAs和60 mAs,之后利用iDose4平台对各受检者图像分别进行FBP,iDose3、Dose5、iDose7重建.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 所获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A组、B组和C组的CTDIvol均值分别为(0.69±0.08)mGy、(1.09±0.17)mGy和(1.95±0.43)mGy,ED均值分别为(0.33±0.05)mSv、(0.50±0.11)mSv和(0.87±0.23)mSv.结论 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的BMI,可获得满意的胸部低剂量CT筛查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婴幼儿胸部CT检查中应用80kV低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78例婴幼儿临床资料,依据扫描参数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照组予以100kV,观察组给予80kV。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平均管电流(mAs)、剂量长度值(DLP)、计量减低比值(DR)及有效剂量(ED);评价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灰度标准差、像素平均值、平均梯度及熵值。结果:观察组mAs、DLP、D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CTDIvol、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灰度标准差、像素平均值、平均梯度及熵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胸部CT检查应用80kV低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宝石CT(GE Discovery CT HD750)进行胸部扫描,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行宝石CT胸部平扫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B、C组为实验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噪声指数(NI)分别预设为12Hu,18Hu,24Hu.采用FBP算法和不同权重的ASIR算法(10%~90%)进行图像重建.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接受X线辐射的剂量参数,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A、B、C三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三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4.32±1.50)mSv,(1.92±0.68)mSv和(1.07±0.38)mSv.B组ED比A组降低55.56%(P<0.01);C组比B组降低44.27%(P<0.05),比A组降低75.23%(P<0.01).结论使用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胸部CT扫描,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拟诊为肺部感染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以优化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于该院拟诊为肺部感染行胸部CT平扫的患者108例;以2020年2月3日为方案转换时间点,在此前为常规剂量(130kV,参考管电流为80mAs)组共48例,在此后为低剂量(110kV,参考管电流为20mAs)组共60例;两组均采用高级迭代重建算法(ADMIRE),重建层厚1mm。将数据传入MMWP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同时数据传入PACS进行背景噪声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1)客观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的SNR和CNR(7.33±2.12,181.07±48.13)显著大于低剂量组(3.81±1.06,93.95±2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剂量组的CTDIvol、DLP、ED[(6.37±1.28)mGy,(241.83±63.31)mGy·cm,(3.39±0.89)mSv]显著大于低剂量组[(1.62±0.25)mGy,(63.79±10.92)mGy·cm,(0.89±0.15)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主观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对背景噪声和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1.94±0.24)分,(4.08±0.35)分]与低剂量组[(1.97±0.18)分,(3.98±0.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满足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要求,该方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非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mA,探测器选择4mm×1,扫描时间0.5s/圈,层厚4mm;常规剂量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26例,扫描参数:采用螺旋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智能自动毫安秒扫描,探测器选择1mm×16,扫描时间0.5s/圈,螺距0.938,床速15mm/圈,重建层厚5mm,重建间隔5mm。分别比较两组病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50mGy和(29.12±3.48)mGy·cm,只为常规剂量组的36.93%和16.47%。两组所得图像质量评估结果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30mA)扫描不仅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而且不影响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及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管电流低管电压扫描联合人工智能重建技术在观察胸部肋骨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因胸部外伤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低管电流低管电压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A组(n=24)采用230 mAs管电流,100 kV管电压进行扫描,B组(n=21)、C组(n=27)采用100 mAs管电流,80 kV管电压进行扫描,A组、B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C组采用人工智能重建算法。记录三组患者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n,CNR),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以及图像评分。结果:A、B两组胸部CT图像噪声、ED、SNR、CNR、DLP、CTDIvol、图像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两组DLP、CTDIvol、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宝石CT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固定管电流200mA扫描,滤过反投影(FBP)重建;B组使用自动管电流扫描,噪声指数(NI)设为12HU,ASIR重建,ASIR权重为40%。记录两组受检者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并由三位放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CTDI、DLP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A、B两组CTDI分别为(13.52±2.53)mSv和(4.18±1.10)mSv,DLP分别为(1954.39±128.41)mGy.cm和(613.25±39.93)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65±0.75)分和(3.52±0.6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均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在宝石CT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应用ASIR技术,同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胸部扫描,探寻儿童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6例临床治疗前后需进行胸部CT检查对比的重症肺部感染的患儿(中位年龄3.2岁),治疗前(对照组)应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技术:120~200 mA,治疗后(试验组)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预设噪声指数根据年龄段设置范围为8~12 HU.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TDIvol分别为(7.13±1.55)mGy和(2.59±1.06)mGy,试验组CTDIvol比对照组降低了63.60%.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分别为3.18和4.60,所有图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儿童胸部64排螺旋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扫描可有效减低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低剂量优化方案。方法 100例CCTA检查者编入A、B、C三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20 kVp作为对照组;研究组B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00 kVp同时适应增加管电流;研究组C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由两名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双盲法操作完成,记录性别、年龄、BMI、心率(HR)、对比剂量(VOCA)、Z轴扫描长度(LZ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和记录主动脉根部(ROA)CT值及噪声指数(IN)、图像主观质量评分(Score)、冠状动脉节段数(Seg.)及其分布,比较三组间上述变量差异。结果两医师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2;三组间性别、年龄、BMI、HR、VOCA、LZA、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诊断冠状动脉节段数98.97%(1 149/1 161),三组间各分值冠状动脉节段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ROA、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除A与C组间ROA、A与B组间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CTDIvol、DLP、ED差异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A组比较,B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25.3%、30.1%、30.1%,C组CTDIvol、DLP、ED减少56.1%、70.2%、70.2%;与B组比较,C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41.2%、57.3%、57.3%。结论采用FBP的256 iCT冠状动脉优化方案减少了辐射剂量,后门控在降低管电压并适当增加曝光量时可使ED减少约30.1%,前门控扫描较常规后门控减少ED约70.2%。  相似文献   

10.
64层CT管电流调制肺动脉成像:100 kV与120 kV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64层CT管电流调制肺动脉成像(CTPA)中100 kV与120 kV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将61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64层CT,分别以100 kV(100kV组,31例)和120 kV(120kV组,30例)管电压进行肺动脉成像,均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测量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t检验.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00 kV组肺动脉CT值均高于120 kV组(P<0.05).100 kV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120 kV组(P均<0.001).两组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120 kV相比,100 kV 64层CT管电流调制CTPA动脉强化更好,ED更低,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采用心电后门控两种不同扫描方案对儿童进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32例接受CCTA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A、B两组,各16例。A组采用心电调节管电流方案进行扫描,R-R间期40%~80%期相管电流设为350mAs,其他期相管电流设为70mAs;B组采用个体化调节管电流方案进行扫描,即根据患儿定位像上特定区域CT值确定管电流。比较两种扫描方案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两名放射科医师对A组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3.45±0.61)分和(3.32±0.73)分,对B组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3.51±0.50)分和(3.42±0.52)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图像SD值分别为(25.03±4.81)HU和(25.85±1.24)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LP·cm]明显高于B组·cm,P<0.05],A组ED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童行心电后门控CCTA时,采用个体化调节管电流方案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流速对比剂、低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3.3 ml/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腹部至小腿8个ROI及周围肌肉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图像噪声),计算CNR及S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碘注射量、血管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CTDI和DLP分别为(3.57±0.64) mGy和(429.26±97.60)mGy·cm,对照组分别为(7.23±0.86)mGy、(918.15±173.53)mGy·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平均碘注射量为(22.49±2.03)g,对照组(33.48±2.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实验组8个ROI的平均血管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80 kV管电压、3.3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联合迭代算法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基于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SAFIRE)技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对56例疑诊泌尿系结石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设定权重因子M为0.5、1.0,采用线性融合技术获得类似于标准管电压(120 kVp)的融合图像(A组)和低管电压(80 kVp)图像(B组),分别行滤波反投影重建(FBP)及SAFIRE。以A组图像作为参考标准,比较2组图像所示结石数目、大小、CT值和肾实质CT值及噪声,并比较其图像质量评分及肾实质信号噪声比(SNR)。结果 A、B组均检出189枚结石,其中肾结石136枚,输尿管结石51枚,膀胱结石2枚。A组与B组间结石大小[0.86(0.57,1.39) cm vs. 0.85(0.59,1.34)cm]、肾实质噪声[(11.64±2.30) HU vs.(11.81±2.29) HU]及肾实质SNR[(3.09±0.72) vs.(3.08±0.73)]、图像质量评分[5.00(5.00,5.00)分vs.5.00(4.63,5.0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石CT值[(802.67±398.08) HU vs.(1 003.18±513.98) HU]及肾实质CT值[(34.55±3.18) HU vs.(34.92±3.9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容积剂量指数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2.28±2.38) mGy及(530.86±119.25) mGy·cm。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低管电压联合SAFIRE图像质量与标准管电压图像大致相当,可用于诊断泌尿系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 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分制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计算图像噪声值、SNR、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12±2.48)kg/m2;平均CTDIvol为(0.78±0.28)mGy;平均DLP为(30.46±11.34)mGy·cm,平均ED为(0.43±0.16)mSv。IMR、iDOSE4、FBP图像噪声依次增高(P<0.05),SNR、CNR依次降低(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iDOSE4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BP(P<0.05);IMR、iDOSE4图像可诊断率高于FBP(P<0.05),IMR图像优良率高于iDOSE4(P<0.05)。结论 采用80 kV联合IMR可保证肺动脉成像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接受上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300 mgI/ml)、B组(管电压120 kVp、碘含量270 mgI/ml)、C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300 mgI/ml)及D组(管电压100 kVp、碘含量270 mgI/ml),各25例;均采用40%ASiR算法和FBP算法混合图像重建。测量并分析各组门静脉期图像相同部位CT值、CNR、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按4分制对所得图像进行总体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D组与A组比较,腹主动脉CT值、肝实质CT值、CNR腹主动脉、CNR肝实质、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D组CTDIvol分别为15.73±5.59、15.34±4.20、12.57±2.55、11.23±2.57,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4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45%、90.00%、90.48%、90.91%(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100 kVp)结合低碘含量(270 mgI/ml)对比剂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且可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低辐射剂量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心脏超声或临床拟诊复杂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48例,2组均行双源CT大螺距并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A组管电压采用80 kV,管电流按体质量分别设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管电压与A组相同,管电流根据体质量设置为A组的50%,采用SAFIRE。分别测量并记录两组图像中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心室的平均CT值及噪声(SD),并计算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影像学医师以5分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两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两组患儿相同层面CT值、SD、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中位数评分均为4分(Z=1.02,P=0.31),图像质量评分评价者间一致性极好(Kappa=0.84,P<0.05)。A组、B组ED分别为(0.18±0.05)mSv、(0.09±0.03)mSv(P<0.05),B组ED较A组降低约50%。结论 对先心病患儿采用双源CT大螺距扫描联合SAFIRE技术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且可降低扫描剂量。  相似文献   

17.
高清晰CT胸部低剂量筛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高清晰CT(HDCT)制订肺部低剂量筛查的扫描方案及可行性。方法 将150名胸部体检者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1、试验组2及对照组),应用HDCT,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试验组1、试验组2及对照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2 HU、30 HU及15 HU,设置ASIR值分别为50%、50%和30%。记录三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试验组1的CTDIvol为(3.00±1.41)mGy,试验组2为(1.48±0.53)mGy,对照组为(5.51±2.21)mGy。试验组1、试验组2的CTDIvol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5.55%和73.14%,DLP和ED分别减少了48.58%和73.72%。试验组2的ED降低至(0.71±0.28)mSv。三组图像的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结论 采用HDCT,可以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低剂量的胸部CT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结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中华田园犬模拟婴幼儿颅脑CT平扫中的参数优化。方法 分别以不同扫描条件对10只健康中华田园犬颅脑模拟婴幼儿颅脑行颅脑CT平扫,A组管电压100 kV,采用FBP重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设定为80 kV和70 kV,采用ADMIRE重建。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3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A、B和C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61±0.12) mSv、(0.33±0.06) mSv和(0.21±0.04) mSv,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较A组分别减少45.90%和65.57%。3组图像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 3分,可满足诊断要求,C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测,第3代双源CT 80 kV管电压结合ADMIRE重建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优化低密度对比设置的MBIRNR403种算法对低剂量上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T扫描静止状态下水模,比较0.625 mm层厚时滤波反投影算法(FBP)、ASIR、MBIRc和MBIRNR40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1年内接受2次腹部增强CT扫描受检者60例,初次检查采用常规辐射剂量(噪声指数=10)扫描,FBP重建。复查时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噪声指数=20)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算法ASIR、MBIRc和MBIRNR40三种方法重建为0.625 mm层厚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测量皮下脂肪、背部肌肉、肝脾实质CT值和噪声,计算以皮下脂肪为背景的肝脾实质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噪声和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FBP重建为基础,采用半定量目测评分法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病变边缘清晰度评分,比较主观评分差异,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体模研究提示MBIRc空间分辨率最高,MBIRNR40密度分辨率最高。临床研究显示初次检查剂量长度乘积(DLP)为(368.03±146.25) mGy·cm,有效剂量(ED)为(5.52±2.19) mSv;复查时DLP为(93.18±41.21) mGy.cm,ED为(1.40±0.62) mSv,分别下降约74.68%和74.64%。MBIRNR40重建图像肌肉、脂肪噪声低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MBIRNR40重建图像肝脾CNR大于MBIRc、ASIR重建和常规剂量FBP重建(P均<0.05)。2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优良。低剂量MBIRNR40主观图像噪声最低、显示上腹部细节结构和病变边缘特征最清晰,优于MBIRc,MBIRc优于常规剂量FBP,低剂量ASIR最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减少辐射剂量约75%低剂量上腹部成像时,MBIR重建图像质量优于ASIR、MBIRc重建图像及常规剂量FBP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