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及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男15例27眼,女14例26眼,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男与女各15例30眼(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偏高角膜曲率为46.02~47.82 D,正常角膜曲率为41.35~45.61 D,且角膜地形图均未提示有圆锥角膜的近视眼),对两组资料的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散光、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偏高角膜曲率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眼压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两组最大子午线屈光力(Simk1)、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Simk2)及最小子午线屈光力(Mink)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屈光度、角膜散光(△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偏高角膜曲率伴近视眼的角膜厚度及眼压值均低于正常角膜曲率伴近视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665例(1250只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其屈光度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度近视组与中、低度近视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的眼压及水平径角膜屈光力K1值无统计学差异,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垂直径角膜屈光力K2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膜厚度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变薄,眼压与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散光是近视发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面准确地了解近视眼角膜屈光状态。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近视眼角膜最大子午线屈光力 (Smik1)及与其呈垂直子午线屈光力 (Smik2 )。结果 :Smik1与Smik2 在不同屈光度间无明显关联。Smik1>Smik2 ,二者差值 (Δk)及偏心率 (e值 )随屈光度增高而变大。即近视眼角膜屈光力在不同屈光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角膜散光多为循规性的 ,且随屈光度增高散光程度变大。结论 :角膜地形图仪能快速、全面、准确提供角膜的屈光状态指标 ,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 ,分析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PRK治疗的患者中 ,根据屈光度将 2 78例 (538只眼 )患者分成低、中、高和超高度四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定角膜屈光力 ,A型超声波测定眼轴及角膜中央厚度 ,数据用Exce 197软件计算处理。结果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 (4 4 0 1± 1 54D)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 (4 3 10± 1 4 0D) ,P <0 .0 1。 (角膜总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 ;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各屈光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眼轴随屈光度的增大而延长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近视眼中 ,眼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度数越高 ,眼轴越长 ,而角膜屈光力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 331眼近视病人先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病人的角膜屈光力 ,再用带曲率计的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屈光力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力平均为 4 4 .10± 1.5 7D ,使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力平均为 4 3.2 5± 1.5 5D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9.98,p<0 .0 0 1) ,散光度及轴向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作LASIK等手术不宜将角膜曲率计作为检查角膜屈光力的主要手段和依据 ,应使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 ,以免影响手术的选择及精确手术结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CCT)、屈光度、角膜曲率、年龄、性别与眼压(IOP)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8例256只眼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检影镜与电脑验光仪及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屈光度及平均中央角膜曲率(K).结果:近视眼的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值具有直线正相关性,角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对近视眼圆锥角膜的筛查。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眼科接受角膜塑型术矫正近视的125例患者(共218眼)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角膜曲率、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及进行角膜形态学描述。结果通过对125例近视眼患者进行疾病筛查显示,有1例患者表现为亚临床圆锥角膜,右眼-9.5DS∝-2.0DC85°角膜屈光力为48D,最佳矫正视力为0.8,中央角膜厚度为460μm;左眼-6.0DS∝-1.5DC175°,角膜屈光力为46.5D,最佳矫正视力为1.0,中央角膜厚度为410μm;角膜地形图显示于左眼下方出现扇形红色岛状隆,右眼角膜地形图正常;通过对125例近视眼患者进行疾病筛查显示有7例患者表现为可疑。结论角膜地形图在近视眼圆锥角膜的筛查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可用于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病变,为临床近视眼的诊治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视眼的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近视的成因。方法:将204例(348只眼)近视患者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62眼(屈光度<-3.0D);中度近视组159眼(屈光度-3.0D~-6.0D);高度近视组127眼(屈光度>-6.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与近视程度、角膜屈光力、眼轴的关系。结果:在低度近视组,62只眼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垂直径屈光力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在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屈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P<0.05),相关具有显著性,且随近视度数的增加,与眼轴长的相关系数呈递增趋势,而中、高度组患者眼屈光度与角膜水平径及垂直径屈光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低度近视眼患者受角膜屈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眼轴的作用甚微;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中,眼轴长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而角膜屈光力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多个屈光因子及其临床常见相关因素。方法测量不同屈光度组近视患者的屈光当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等数据,分析其相关关系,并得出回归公式。结果近视患者多项屈光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近视眼自身存在一系列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卫平 《安徽医学》2011,32(8):1158-115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切除患者38例,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角膜屈光力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角膜垂直子午线屈光力减少、水平子午线增加,散光度下降;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角膜垂直、水平子午线屈光力无明显变化,散光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1周患者角膜形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 428只近视眼按屈光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组(n=344)和高度近视组(n=84).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散瞳检影及主觉插片确定屈光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测量并记录手术前后角膜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术眼手术前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角膜Q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角膜Q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手术前后角膜Q值变化的绝对值大于中/低度近视组.术后角膜Q值变化与术前屈光度的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Q值发生显著改变,由术前中央陡周边平坦(Q值<0)的长椭圆非球面形变为中央平坦周边陡(Q值>0)的扁椭圆非球面形,高度近视组手术后角膜Q值改变程度大于中/低近视组.Q值的变化量与角膜曲率变化量、角膜散光变化量有明显关系,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手术前后的角膜地形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角膜地形图,观察翼状胬肉对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影响。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44例52只眼。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其水平向伸入角膜的距离(横径)及跨过角巩膜缘时的弦长(竖径);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Simk值(最陡径与最平径值、散光值及轴向)、角膜中心屈光度和平均屈光度以及以胬肉尖部为中心的扁平区内的最小屈光度(p-屈光度);比较胬肉大小对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各屈光度的差别,并观察胬肉术后角膜的屈光变化。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一扁平区,位于鼻侧的水平径向上,角膜呈循规性散光,散光度与胬肉的竖径及横径呈正相关(r=0.42,P=0.038;r=0.58,P=0.002),与胬肉距中心的距离呈负相关(r=-0.68,P=0.0002);p-屈光度犤(38.67±2.44)D犦显著低于(P<0.0001)角膜平均屈光度犤(43.76±1.50)D犦、中心屈光度犤(43.98±1.48)D犦及最平径值犤(42.69±1.52)D犦。术后,原胬肉所在处角膜屈光度增高(P<0.01),角膜平均屈光度增加,散光度减小(P<0.05)。结论:胬肉到达瞳孔光学区前已影响视功能,且治疗时间可影响视功能受损程度及术后恢复程度;手术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的观察及视力恢复的情况,为翼状胬肉切除术提供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前散光度、角膜曲率检查,术后3 d、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散光度、角膜曲率。结果术后3 d与术前相比散光度有显著性减少,散光度、角膜曲率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前相比直子午线屈光力的减小、水平子午线屈光的增加及角膜散光度减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个1月与术前比裸眼视力、散光度、角膜曲率均有显著性升高,与术后7 d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设计(调整缝线方法 )中,优化手术,最大程度的使患者的角膜散光减少,进而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欢  吕顺欢 《右江医学》2009,37(5):542-543
目的通过对成人发育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角膜曲率、厚度及眼压的对比研究,探讨成人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屈光状态的部分相关因素及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将等效球面值介于(+0.25DS~-21DS)的86例172只眼屈光参差的患者(19~45岁),根据参差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1.50DS~2.50DS,56例)、中度(2.51DS~5.00DS,25例)、重度(5.01DS,5例)三组,分别测量双眼角膜厚度、眼压、角膜曲率,将双眼结果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双眼的角膜曲率、厚度及眼压在统计学上相比无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发育性屈光参差患者的屈光性质与角膜曲率、厚度无关,角膜曲率和厚度这两种光学成分在形成屈光参差的过程中不起关键作用,也与屈光参差的程度没有相关性;双眼眼压一致性良好,与屈光参差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儿童的角膜地形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屈光不正儿童 5 1例 93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记录角膜地形图形态 ,对角膜地形图参数SRI、SAI、ACP、PVA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角膜地形图形态以对称蝴蝶结形所占比例最大 ,其后依次是圆形、非对称蝴蝶结形、不规则形 ;远视组与近视组的SRI值、ACP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角膜地形图形态与眼散光关系密切 ;角膜不是形成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因素 ;角膜地形图参数PVA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散光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422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屈光度和轴向;以手工检影验光记录近视屈光度、全眼散光屈光度及轴向。分析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近视程度与散光的关系。结果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散光度符合率分别为35·5%(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25D)和66·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50D),散光轴向符合率为34·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5°)和54·0%(两者相差的绝对值≤10°)。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呈高度相关性(P=0·000)。高度近视眼组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程度与轻、中度近视眼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作为全眼散光的粗略评估和参考,但近视散光眼的矫治须以检影验光结合插片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远视儿童眼球在屈光发育过程中,角膜过度补偿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视光门诊就诊的3~14岁远视儿童48例(96眼)进行眼球各屈光参数的分析,其中24例(48眼)远视儿童虽然总屈光度为远视,但角膜过度偏平,眼轴长度明显增长为角膜屈光力偏平组(偏平组),另24例(48眼)角膜屈光力分布为42.00~44.00 D的远视儿童为正常组。结果:正常组角膜屈光力高于偏平组(P<0.05),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明显短于偏平组(均P<0.05),两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角膜屈光力与等效球镜度、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等效球镜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5);偏平组的角膜屈光力与等效球镜度、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均P<0.05),等效球镜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角膜曲率偏平的远视儿童在屈光发育过程中,因角膜发生过度补偿,总屈光度虽表现为远视状态,但前房深度、玻璃腔长度、眼轴长度均明显偏长,其实质上与近视眼一样,眼球处于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视眼有极高的发病率,文中通过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19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屈光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屈光度降低(P<0.05)。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所测眼压降低(P<0.05),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act tonometer,DCT)所测眼压与戴镜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NCT测量数值降低,但不会引起眼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徐渊  赵炜  惠延年  田艳明  周芳红  高艳萍 《医学争鸣》2003,24(13):1175-1176
目的 :研究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偏心率 (e值 )及其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之间的相互关联 .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测量 ,对门诊屈光不正患者 393例 (76 2只眼 )的e值、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0 .0统计软件作角膜偏心率的均数、标准差及其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的e值范围为 0~1.18(右 0~ 0 .73,左 0~ 1.18) ;e值为 0 .39± 0 .12 (右 0 .39±0 .11,左 0 .39± 0 .13) .e值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 (右眼Pear sonCorrelation =- 0 .10 5 ,P <0 .0 5 ;左眼PearsonCorrelation =- 0 .111,P <0 .0 5 ) .本组患者的e值与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均无显著关联 .结论 :角膜偏心率是屈光矫正的一项重要参数 ,推荐 0 .4作为年龄在 35岁以下的近视患者验配硬性隐形眼镜的e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