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怀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03-310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感健康、过度自信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4年7月-2015年1月,选取广州和深圳4个老年人居住较密集社区的老年人290例,采用自行编制的过度自信量表、自感健康量表和生命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个维度)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老年人自感健康、过度自信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82.8%(240/290)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存在过度自信。64.1%(186/290)的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为一般或以下。82.8%(240/290)的老年人存在躯体健康问题。55.2%(160/290)的老年人在大部分时间没有觉得生活充实。79.3%(230/290)的老年人认为自身健康影响到社会生活。自感健康得分与过度自信、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得分均呈直线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3、0.470、0.497、0.400,P<0.05)。过度自信得分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得分均呈直线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3、-0.445、-0.432,P<0.05)。SEM分析结果显示,自感健康对过度自信、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对社会健康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通过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社会健康产生正向作用;过度自信对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有明显负向作用,对社会健康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通过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社会健康产生负向作用;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躯体健康之间具有同向的影响作用。结论 自感健康是过度自信、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的正向预测因素。过度自信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的直接危险因素,并间接危害其社会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工作强度对健康的影响 ,均着重研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这种研究往往侧重的是疾病的结果的发生 ,以及进行追溯原因。本研究强调了工作强度与更全面的健康状态测量的关系 ,这些测量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1 方法采用随机抽检。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社区保健辖区内选择 75 6名职业男、女。年龄从 18~ 6 0岁 ,完成经修改的工作内容问卷。将他们的工作分为 4种类型 ,即 :高强度工作、被动型工作、低强度工作、主动型工作。同时通过 1次性调查 ,把调查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的基本信息分门别类的予以建档备查。2 结果本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价是相互联系的两项工作 ,相互影响 ,又各有特色。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 ,也是反映健康状态的一个侧面。1 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依据现代的健康观点 ,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评价应从下述 3方面进行( 1)躯体健康状况。躯体健康状况如何 ,可以由老年人自己进行自我测定 (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五节 ) ,但缺乏客观标准 ,结果准确性不佳。较为准确和客观的还是医务人员对老年人所进行的全面身体检查。根据检查发现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疾病种类及若干健康问题指标 ,可以综合判定老年人的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银川市老年公寓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为开展老年公寓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状况和疾病情况调查表以及SF-36量表对银川市现有的两所老年公寓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两所老年公寓的人群所患慢性病主要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占所患疾病的54.4%。两所老年公寓人群各维度分值均较低。兴庆公寓的人群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纬度的得分均高于银古公寓的人群(P<0.05);在无病人群中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川市两所老年公寓人群健康状况较差,兴庆老年公寓人群的生活质量较银古老年公寓人群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心理社会应激与综合健康效应关系的研究方法 ,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群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 取四川某厂1160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社会经济人口学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 心身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现患疾病等,以前三者为原因变量,后三者经主成分分析所产生 的综合健康和躯体、社会、心理三个单维度健康为结局变量,对变量进行分类、等级化处理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比,躯体健 康的发病率较高,好转率较低;各结局变量异常率在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上的分布未得出有 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生活事件刺激量、年龄和工龄进入多数回归方程,均为正相关因素.结论躯体健康是该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多、年龄较大或工龄较长是健康状况不良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理社会应激与人群综合健康效应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应激与综合健康效应关系的研究方法,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群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四川某厂1160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社会经济人口学特征,生活事件,心身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现患疾病等,以前三者为原因变量,后三者经主成分分析所产生的综合健康和躯体,社会,心理三个单维度健康为结局变量,对变量进行分类,等级化处理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比,躯体健康的发病率较高,好经较低;各结局变量异常率在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上的分布未得出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生活事件刺激量,年龄和工龄进入多数和回归方程,均为正相关因素。结论:躯体健康是该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多,年龄较大中工龄较长是健康状况不良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群的身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老和病变,全球约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保健问题,健康管理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1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以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对健康状况以及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并提供专业健康咨询  相似文献   

8.
刘冬莹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1009-1011
目的 测查知识分子的心身健康状况、职业满意度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自编量表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结果知识分子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人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职业满意度、工作应激、生活满意度、生活压力均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仅生活压力与躯体健康相关,职业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工作应激与生活压力的交互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这4个变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对躯体健康的影响是间接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风发病后6—9月的生命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发病后6-9月的中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的健康差异,以明确针对中风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应着手解决的健康问题。方法 对150例中风后6-9月的患者及按照性别、年龄、居住环境进行1:1配对的正常对照,采用SF-36进行健康自评,比较不同领域的健康状况。结果 患者生命质量在躯体功能、生理性角色功能受限、 社会功能、活力4个领域(P<0.01)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生命质量在总体健康(P=0.017)、躯体功能(P=0.015)、活力和精神健康(P<0.01)等4个领域好于女性。患者与对照比较,除了疼痛(P=0.289)领域外,患者生命质量的各个领域均差于对照(P≤0.001)。结论 患者以发病后6-9月时,除了存在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之外,还有严重的心理、社会功能障碍以及角色功能障碍。其中,精神健康和女性患者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术中置入支架的数目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PCI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166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 I术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与置入支架数目的关系。结果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等6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置入支架数目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健康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 I术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置入支架的数目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测量问卷,对河南新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功能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分析老年人功能丧失率和各功能项目群功能丧失情况,并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被调查者ADL丧失率为7.0%,健康期望寿命为余寿13.5岁。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独居、收入和家庭地位等指标是老年人功能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ADL功能健康状况随社会经济状况的下降而恶化。  相似文献   

12.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遵照认知的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的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在子宫切除术中也作了大量研究,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群自测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目的 了解一般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 对300名一般人群,100名躯体疾病临床往康复患者和100精神病康复期患者同时进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结果 一般人群与躯体疾病临床住康复科患者和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的自测健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人群的自测健康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文化职业等人口学统计因素方面存在差异;而在性别,婚姻,民族和住地等方面不存在差异。结论 自测健康是健康测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健康人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达到社会、经济生活两方面都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因此,健康人群应该是躯体健康,即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能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能力能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其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测量问卷,对河南新乡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功能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分析老年人功能丧失率和各功能项目群功能丧失情况,并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被调查者ADL丧失率为7.0%,健康期望寿命为余寿13.5岁。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独居、收入和家庭地位等指标是老年人功能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ADL功能健康状况随社会经济状况的下降而恶化。  相似文献   

16.
脑中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中风在我国中老年人中是众所周知的三高疾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幸存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涉及躯体、心理及认知。如何帮助和指导患者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健康教育是通过信  相似文献   

17.
蒋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37-138,141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健康教育过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100例入院后首先给予常规处理,同时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前的生活质量测评,然后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分为5个步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于6个月后采用同一量表以电话访谈或者家庭访视的形式再次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对前后两次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其中,生理功能、躯体疾病、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得分,与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前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功能,与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前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知-信-行模式,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水平与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何整合区域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服务链”理论,结合“互联网+医疗”技术和三级预防思路,探索构建基于服务链的智能化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促进策略,即通过整合区域内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依托智能服务信息系统,根据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综合评分,分级分类地实施全周期、连续性的促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尽管过去20年在大多数国家的预期寿命一直增加,但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差异明显,健康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源在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本文基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基本概念,从社会等级、儿童早期生活、社会歧视3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与健康不公平的现象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提倡部门间的合作,为我国在健康改善方面促进多部门合作,减少健康不公平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躯体亚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现况研究方法,选取城乡居民3 57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协和医科院组织专家制定的《个人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躯体亚健康的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躯体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女性、离婚或丧偶、疲劳、睡眠不规律、学生和农民均是躯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均P〈0.05);将躯体状况评分按四分位分组后,调整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后,经协方差分析发现,随着躯体状况分数的增大,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呈现增高的趋势(均P〈0.01)。结论躯体亚健康有多种危险因素,躯体亚健康程度加重会导致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水平的下降;应采取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