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悉,首批6名精通回族“汤瓶八诊”疗法的专家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前往马来西亚推广中国回族医学。据了解,这6名“汤瓶八诊”专家将在马来西亚进行为期3个月的医学交流活动,并对马来西亚“东方医疗保健中心”的职工开展培训。“汤瓶八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含民间经脉按摩、刮痧、拔火罐、放血疗法、穆斯林的自我按摩等,并学习吸纳了中医经络学,形成了较为完整、主次分明的八种疗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回族汤瓶八诊疗法的渊源及传承发展的沿革史进行探索整理,认为汤瓶八诊疗法从诞生、发展至隐匿、复兴的传承历程中,与我国穆斯林民族文化有着相同的兴衰命运.回族汤瓶八诊疗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变迁中不断的完善、发展,最终成为时代承袭流传下来的优秀回族保健医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医药“汤瓶头诊疗法”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汤瓶头诊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汤瓶头诊治疗组采用回医药“汤瓶头诊疗法”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在显效率上,汤瓶头诊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汤瓶头诊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汤瓶头诊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回医汤瓶八诊疗法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的渊源进行深层次探讨,以期继续挖掘整理其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汤瓶八诊诊疗技术,提高其防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汤瓶八诊疗法的萌芽雏形时期与中医学藏象、经络学说单纯的点线联系,到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关系。从末梢经络根传法之理论基础三节四梢理论入手,梳理其与中医藏象、经络等学说的关系。结果:回医汤瓶八诊与中医学息息相关,其传统的养生保健及防治疾病的诊疗技术,对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效果独特,尤其是在干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 余某,男,37岁。1984年5月11日诊。半月前乘车撞伤左眼,经治疗伤口愈合。5天前因外感风寒,左面麻木、睑裂变小,唇沟变浅,口眼歪斜,阵发性抽搐。经某医院用西药、针灸、理疗、按摩、服中药大秦艽汤、正  相似文献   

6.
韩玉芬  丛振日  王钊 《光明中医》2016,(15):2206-2207
目的观察中药皂刺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皂刺汤保留灌肠配合腹部微波理疗;对照组:盆炎清栓直肠给药配合腹部微波理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皂刺汤保留灌肠配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蠲痹汤配合针刺理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蠲痹汤配合针刺理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理疗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86.96%,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配合针刺理疗治疗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局部理疗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所引起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纳入的75例本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中药组、理疗组、综合治疗组,中药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理疗组接受腰部理疗,综合治疗组接受口服中药与局部理疗,3组每个疗程均为7 d,随访15 d。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65.4%,理疗组为6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与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独活寄生汤配合局部理疗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较单纯只运用中药或局部理疗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详细考证"尺肤"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意义,参考日本汉方医家的腹诊著作,提出"尺肤"乃是鸠尾至脐部皮肤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腹部皮肤分区对应的脏腑及汤证,介绍腹诊的基本方法,利用腹部皮肤"寒热、缓急、小大、滑涩、坚脆"的差异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为临证提供更多参考。选取大建中汤证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5个经方腹诊代表汤证结合临床分别论述,力图使腹诊之学于理论上有源头活水,于临证上亦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愿接受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者36例,10天1疗程,连用2-3疗程,观察其炎性包快消褪效果。结果:应用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短,治愈率高,简便、经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回回药方》[1]是明初出现的一部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回族医学综合性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现仅存4卷,据残卷推断,《回回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是回族医药典籍中记载"香药"方剂最重要的一部。《回回药方》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突出了回族芳香挥发药采用的舐剂、露酒剂、油剂的特色。就对4种特色方剂剂型特点浅析之。  相似文献   

12.
三黄汤保留灌肠佐治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吉林市儿童医院(132001)吴香兰苗树新史丽娣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李桂花【关键词】细菌性痢疾三黄汤保留灌肠我院肠道门诊于1996年7~10月对来诊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汤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13.
八诊疗法以"四元三子七行"、"四性四液"等理论为依据,结合八诊的形成过程,从"脑为核心","末梢经脉根传法","异经奇脉"等观点对八诊疗法生理观进行阐述,并在以往理论及临床研究基础上,不断挖掘整理其生理观中所体现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尤其对脑为主脏、脑统经脉和脏腑的认识;对末梢经脉根传理论(三节四梢)诊疗技术手法的阐述;异经奇脉理论中"转五围"、"揉五窝"的灵活发挥和应用。结合八诊疗法诊疗技术和手法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可自行操作的特点,对常见慢病防治作用尤为突出。也可借助八诊特殊的辅助诊疗器具,施以八诊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五诊十纲理论是国医大师邓铁涛首次提出的,是对中医传统四诊八纲的补充和创新。五诊十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传统宏观辨证和现代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加入"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形成了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新体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多变,临证时须结合查诊和已病未病辨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早期诊断,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优势互补,以减少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病因病机、诊断依据、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汤,针灸理疗,"三九"、"三伏"中药穴位贴敷,针刀疗法)等方面对中医治疗膝痹进行了论述,阐明了中医综合治疗膝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将在本文中浅谈刁老以"和"法为特点的临证思路,望能对读者有所启迪。1程氏"八法"皆"和法"刁老一生推崇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尤其欣赏程氏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看似简  相似文献   

17.
李富震  苏金峰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8-1441
龙江名医马骥善用柴胡剂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以及疫病.表里为纲,三部为要梳理小柴胡汤证,增补腹诊、脉诊要点,拓展小柴胡汤证;善用大柴胡汤治疗瘟毒发黄、布病、瘟毒发颐等多种疫病;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狂等神志病;变通柴胡加芒硝汤治疗胆石症;巧用柴胡剂加味治疗寒热久不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微波理疗+红藤汤+抗生素联合治疗在盆腔炎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常规静脉输注敏感抗生素12~14天1疗程;治疗组接受常规静脉输注敏感抗生素5~7天,联合下腹部盆腔部位湿敷金黄散+微波理疗+红藤汤保留灌肠1日2次,7~10天为1疗程,采用B超监测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如意金黄散+微波理疗+红藤汤保留灌肠能有效减轻盆腔炎临床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刘阳  张文举  张兆振 《河南中医》2014,(9):1733-1734
目的:观察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和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红藤汤(红藤、蒲公英、败酱草、生黄芪、透骨草、丹参等)灌肠后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对照组有效率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