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女性生殖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环境与生殖健康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然而,自18世纪以来,人口剧增与科技发展,使人类创造的物质在数量上和潜在毒性上都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消解能力,某些有害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包括生殖功能,造成了潜在危害。有些化学物可通过干扰体内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等,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被称之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布广泛,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发现和合成了大量化合物,至今仍有许多化合物的生殖系统内分泌干扰效应不能明确。如何快速筛选识别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并评估其生殖毒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殖毒性的筛选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其优势与局限性,为相关研究中方法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化学物质,包括的种类很多。动物实验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拟/抗雌激素、拟/抗雄激素、拟/抗甲状腺激素等活性,其中有拟雌激素活性或抗雄激素活性的占大多数,能够造成发育期动物内分泌、生殖功能改变,可引起幼年动物的生殖毒性。青春期儿童处于发育期,其下丘脑_垂体_性腺轴对进入体内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很敏感,因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是引起青春期性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女孩主要表现为性早熟,在男孩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延迟。  相似文献   

4.
09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儿童性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化学物质,包括的种类很多。动物实验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拟,抗雌激素、拟,抗雄激素、拟,抗甲状腺激素等活性,其中有拟雌激素活性或抗雄激素活性的占大多数,能够造成发育期动物内分泌、生殖功能改变,可引起幼年动物的生殖毒性。青春期儿童处于发育期,其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对进入体内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很敏感,因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是引起青春期性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女孩主要表现为性早熟,在男孩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延迟。  相似文献   

5.
三丁基锡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锡化合物,在水体、海洋食品和生活用品中均可检测到三丁基锡.内分泌干扰物成为近年来热议的公共卫生问题.三丁基锡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笔者从三丁基锡环境污染、人体暴露、内分泌干扰和生殖毒性方面,对三丁基锡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并探讨三丁基锡生殖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内分泌干扰物对职业人群的生殖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持续存在的可干扰野生动物和人类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 ,并产生不良效应的化学物 ,称为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disruptors ,EDs)。环境雌激素 (environmentalestrogents)是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可模拟内源性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或具有拮抗雄激素效应的一类外源性化学物质。环境雌激素是内分泌干扰物中的一大类 ,它们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干扰内分泌系统 ,影响生殖和发育 ,影响神经系统 ,破坏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诱导肿瘤发生。近年来 ,不断报道野生动物和人类生殖发育异常现象 ,学者们推测…  相似文献   

7.
内分泌干扰物MXC对生殖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趋增加的环境和工业化合物,最近已被定义为具有内分泌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起动物生殖变异、出生缺陷和威胁人类生殖内分泌健康,在最近几年里已引起人类学家的日趋重视.甲氧滴滴涕是具有雌激素活性的非甾体杀虫剂,对胚胎和生殖发育有潜在危险.该文就甲氧滴滴涕对生殖和胚胎的毒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许多环境化学物质能模拟或干扰动物体的内分泌机能,与人类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相关,临床上以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及某些癌症为特征。从已确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使用情况推测,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的污染具有全球性。笔拟就这类物质的定义、分类、特点、作用机制及甄别方法等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释放到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的激素产生影响,并能改变内分泌功能,对机体、后代或种群引起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也称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广泛存在于生  相似文献   

10.
内分泌干扰物与女工生殖肿瘤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某些职业性内分泌干扰物 (EDCs)与女工妇科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使用EDCs物质作为增塑剂、农药载体或制造杀虫 (菌 )剂、医用器具、绝缘电缆等多个工厂中接触EDCs的女性共 84 3人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 84 3例被调查者中发现妇科肿瘤患 2 5例 (2 97% ) ,其中乳腺癌发生率为 35 6 / 10万 ,卵巢癌发生率为 35 6 /10万 ,与一般人群乳腺癌发生率 (42 8/ 10万 )和卵巢癌发生率 (8 7/ 10万 )相比较均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同时 ,EDCs所致妇科肿瘤与其浓度高低似有关 ,接触 10年以上者肿瘤发生率显著高于接触 10年以下者 (P <0 0 5 )。结论 此次调查的职业性内分泌干扰物可能致妇科肿瘤 ,尤其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率增高 ,提示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殖危害和风险的评价方法KimmelCA美国国家环保局(EPA)发表的生殖毒性风险评价准则(1988)和发育毒性评价准则(1986,1991)规定了生殖毒性(reproductivetoxicity)和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toxici...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EDCs的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以及致癌致畸作用等,而对前列腺的影响却较少有报道。笔者综述了常见的几类EDCs的前列腺毒性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这不仅为前列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是对EDCs毒性研究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男性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中具有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性质的内分泌干扰物可导致隐睾病,尿道下裂、睾丸肿瘤和精子密度降低。邻苯二甲酸和某些氯化烃(二恶英等)对雄性动物生育能力有很多不利影响:表现为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予运动能力低下、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其他化学物质如:双酚A和壬基苯酚,对动物生育能力的影响尚有争泌。在人早期发育过程中,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可致成年后机体对激素的反应性发生改变。而成年后长期大剂量接触,可以导致生殖功能下降,主要包括精子质量下降和数量减少、先天性隐睾和尿道下裂发生串上升、不育症发生率上升等。  相似文献   

1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发育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功能,及干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及与受体结合等过程而引起儿童的性发育异常.遗传背景的差异可影响机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敏感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机体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可增加儿童性发育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砷的生殖发育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艳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7):418-419
砷的生殖发育毒性新疆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54)陈艳(综述)王国荃姚华(审校)我国新疆、内蒙、贵州等地相继发现了地方性砷中毒的病区,对居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对砷的毒性作用的研究工作也逐渐深入,认为砷对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  相似文献   

16.
双酚-A(BP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激素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内源激素的功能,导致诸多疾病发生.本文就非持久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BPA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作用及生殖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暴露呈低剂量长期接触的特征,阐明其低剂量效应特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对于其安全性评价极为必要。有资料表明,通过实验动物证实了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的低剂量效应,传统的多代繁殖实验标准方案不能揭示实验动物暴露于接近或低于无作用剂量水平(NOAEL)的分泌活性物质时导致的主要繁殖效应或发育效应,许多低剂量效应的毒理学意义尚未确定。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存在对人类人有极在的潜在威胁。本文就近年来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尖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二恶英类物质和其它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及生殖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二恶英类物质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样作用,其进入环境后可干扰野生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阻碍其生长发育,包括性发育。 1 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鸟类和鱼的甲状腺功能障碍;鸟类、鱼、牡蛎和哺乳动物生殖能力的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中具有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性质的内分泌干扰物可导致隐睾病,尿道下裂、睾丸肿瘤和精子密度降低.邻苯二甲酸和某些氯化烃(二恶英等)对雄性动物生育能力有很多不利影响.表现为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其他化学物质如:双酚A和壬基苯酚,对动物生育能力的影响尚有争议.在人早期发育过程中,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可致成年后机体对激素的反应性发生改变.而成年后长期大剂量接触,可以导致生殖功能下降,主要包括精子质量下降和数量减少、先天性隐睾和尿道下裂发生率上升、不育症发生率上升等.  相似文献   

20.
多菌灵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菌灵(Carbendazim)是一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由于其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等特点,广泛使用于各种农作物和观赏植物[1],也作为预防药物使用于油画、纺织品、文件和食物的存贮以及皮革工业等[2].我国是多菌灵生产和使用大国,多菌灵的年产量超过10 000吨,占我国杀菌剂总量的1/4.多菌灵降解速度缓慢,在土壤中培养250 d后,仍会有5%~13%的多菌灵残存于土壤中[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