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Zhao SH  He SZ  Shi XH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522-52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FLK1受体在氪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氪激光对30只雄性BN大鼠实验眼进行视网膜光凝,创建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3、7、14、21、28及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处死大鼠后摘除眼球,制作组织病理学标本观察,原位杂交检测VEGFmRNA,免疫组化检测VEGF和FLK1受体。结果 正常BN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均表达VEGFmRNA。实验眼光凝后3 d,光凝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VEGFmRNA,此时视网膜下未形成CNV;3-21 d视网膜内VEGF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21 d与28 d和56 d比较,VEG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光凝后7 d,FFA检查可见光凝区有圆盘状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可见视网膜下形成CNV,CNV中VEGFmRNA表达阳性;7~21 d,CNV中VEGFmRNA阳性染色面积及吸光度(A)值逐渐增加(P<0.01);21 d后VEG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FLK1受体表达阳性;光凝后7 d,CNV中FLK1受体表达阳性;随CNV的增生,FLK1受体阳性染色面积及A值逐渐增加(P<0.01);21 d与28 d和5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BN大鼠32只一眼行氪激光(659nm)眼底光凝,另一眼作空白对照。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360mW、50μm及0.05s。分别在光凝后7,14,21,28d随机选取7只大鼠行眼底照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随机选取1只大鼠行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查。眼球标本行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光凝后7d,CNV开始形成,21d达到高峰,14~28dCNV无明显变化。7~21d,FFA显示造影晚期荧光素渗漏及光镜下CNV厚度逐渐增加,28d时可能因瘢痕开始形成,故FFA渗漏和CNV厚度开始减少。结论:氪激光诱导BN大鼠的CNV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型,FFA及CNV厚度分析是CNV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子5(RGS5)参与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采用532 nm激光,对88只(176只眼)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诱导实验性CNV.其中40只大鼠按光凝后时间分组:光凝后1 d、3 d组各6只大鼠,光凝后7 d组7只大鼠,光凝后14 d组21只大鼠;48只大鼠在光凝后两个时间段按处理因素分组:光凝后7 d的生理盐水组和Avastin注射组各6只大鼠;光凝后14 d的生理盐水组和Avastin注射组各18只大鼠.另选择未进行任何干预的19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RGS5蛋白及其mRNA表达灰度值;组织病理学切片和脉络膜铺片观察CNV厚度和面积.组间RGS5蛋白和mRNA表达、VEGF蛋白和mRNA表达灰度值比较,均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 (1)RGS5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光凝后14 d组大鼠RGS5蛋白表达水平达到高峰,灰度值为0.899±0.057,但与正常对照组(0.820±0.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79,P>0.05);光凝后7 d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灰度值为0.600±0.031,较正常对照组(0.382±0.036)明显升高(t=7.959,P<0.01).(2)RGS5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光凝后1 d和3 d组大鼠RGS5 mRNA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763±0.035、0.725±0.054,较正常对照组(0.886±0.047)明显下降(t=3.646,3.888;均P<0.05),光凝后14 d组达到高峰,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94,P>0.05);光凝后7 d组大鼠VEGF mRNA表达水平达到高峰,灰度值为0.855±0.029,较正常对照组(0.274±0.039)明显升高(t=20.709,P<0.01).提示在大鼠CNV形成过程中,RGS5蛋白和mRNA表达高峰期均晚于VEGF蛋白和mRNA表达高峰期.(3)CNV厚度和面积变化:光凝后14 d大鼠CNV形成,CNV厚度为(81.513±10.091)μm,CNV面积为(35 867.167±3159.007)μm2;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CNV厚度为(70.967±8.867)μm,CNV面积为(12 397.50±1308.559)μm2;注射Avastin前后的CNV厚度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15.179;P<0.05,0.01).结论 光凝后RGS5与VEGF共同表达于大鼠的CNV区域,RGS5表达高峰期晚于VEGF表达高峰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在抑制CNV形成过程中,可下调RGS5表达水平.RGS5可能参与了VEGF调控CNV生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1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平均分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一只大鼠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采用半导体激光围绕其视盘激光光凝8点后,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腔立即分别给予2.00 μl bevacizumab和乳酸林格注射液。激光光凝后7、14、21 d两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动态观察CNV的形态及渗漏情况。激光光凝后21 d摘除实验眼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两组CNV的高度,同时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NV斑块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光凝后7 d,ICG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均有CNV生成。FF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的渗漏强度始终比对照组弱,但bevacizumab组渗漏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bevacizumab组CNV平均厚度比对照组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VEGF表达阴性。结论 激光光凝后立即玻璃体腔注射2.00 μl bevacizumab可以降低CNV厚度并抑制其渗漏,但不能阻止CNV的生成,抑制CNV渗漏的效果不能长时间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4d;雷珠单抗组:光凝后第2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10mg/mL,0.2mL/支)1次5μL。姜黄素组: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的姜黄素混悬液分别灌胃14d。光凝14d后进行眼底照相、FFA与ICGA检查。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  相似文献   

6.
倍频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CD105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方法 532 nm倍频Nd:YAG激光诱导生成BN大鼠CNV,于光凝后7、14、21、28、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处死动物后摘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激光后7、14、28 d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后7 d,CNV开始形成,7~14 d为迅速增生期,此后CNV增生平稳.CD105在激光后7 d初步表达于CNV组织,于激光后14 d时表达明显.激光后28 d,新生血管形成趋于静止,CD105在CNV的表达较早期和中期明显减弱.结论 CD105在CNV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增生内皮细胞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中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4,Dll4)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棕色挪威(brown-Norway,BN)大鼠分为正常组、光凝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光凝组、实验组、对照组利用532nm激光诱导建立双眼CNV模型。实验组在建立CNV模型后立刻玻璃体内注射25g.L-1Avastin10μL,对照组注射0.01mmol.L-1PBS10μL。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l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正常组和光凝组光凝后7d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正常组和光凝组(光凝后1d、3d、7d、14d)实验组、对照组(注射后7d)Dll4和VEGF的蛋白和mRNA表达;通过HE染色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铺片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14d)CNV生成的厚度和面积。结果Dll4和VEGF在CNV区域有共表达。Dll4和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B ,VEGF-B)及其受体Flt-1(fms liketyrosinekinase 1,Flt-1)在氪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rownNorway ,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氪激光(6 4.7nm ,36 0mW ,5 0 μm ,0 .0 5s)对实验组15只BN大鼠双眼进行眼底光凝。对照组15只大鼠只散瞳不光凝。2组分别于光凝后7d、14d、2 8d、5 6d、84d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 ,然后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B和Flt-1,原位杂交检测VEGF BmRNA。结果 VEGF BmRNA在正常BN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实验眼光凝后7d ,在激光损伤区VEGF BmRNA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及CNV增殖区,14d时CNV增殖区VEGF BmRNA阳性细胞染色密度最高(P <0 .0 1) ,1月后变化差异不显著(P >0 .1)。VEGF-B蛋白质与VEGF BmRNA的表达部位及趋势相同。Flt-1在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外界膜及外丛状层有阳性表达,视细胞层内侧及外核层有轻度着染。实验眼光凝7d后,Flt-1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及CNV增  相似文献   

9.
氪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Zhao SH  He S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98-302
目的 探讨氪激光创建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为明确CNV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雄性BN大鼠33只(66只眼),取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为对照眼。用氪激光(波长为647nm)对大鼠实验眼视网膜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360mW、50μm及0.05s,每只眼10个光凝斑点。于光凝后3、7、14、21、28及56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光凝后7d出现CNV,21d达高峰,造模成功率为76.0%,FFA检查显示典型圆盘状荧光渗漏,ICGA检查可见CNV充盈,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见视网膜下CNV形成。CNV厚度自光凝后7—21d逐渐增加,之后CNV厚度变化不显著。结论 氪激光损伤可以创建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时间短,持续时间长,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能量的半导体激光对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BN大鼠42只随机分组,将其中的36只根据激射激光的功率不同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其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凝大鼠双眼视网膜,光斑直径75μm,曝光时间0.1s,激光功率分别为120、140和160mW,于光凝后1、7、14、21、28、56d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随后于每个时间点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摘除眼球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CNV形成情况.结果 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后7dCNV开始形成,21d达高峰,此时根据FFA和ICGA计算的3组CNV的成模率分别为51.3%、91.8%、88.3%及51.3%、92.7%、93.7%,56d时CNV有所减少.光凝后7d可见光凝斑周围炎性细胞增多,CNV形成;14d光凝斑增厚,色素细胞增生、移行;21d时140mW及160mW组多数光凝斑增厚,可见明显CNV;随后炎性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56d时仍可见CNV结构.结论 功率分别为120、140、160mW的810nm半导体激光均能成功诱导BN大鼠形成CNV,140mW组成模率高且受干扰因素少,是建立BN大鼠CNV模型比较理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虽然以往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均有其缺点.研究表明,塞来昔布可以治疗实验性CNV,而寻求塞来昔布新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可为临床上研发治疗CNV疾病的缓释药物提供依据. 目的 评价体外释放实验中塞来昔布-聚乳酸-羟基醋酸共聚物微球(CEL-PLGA-MS)的缓释性能及其玻璃体腔注射后对实验性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EL-PLGA-MS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选取7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用氪激光光凝法建立大鼠右眼CNV模型,将模型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EL-PLGA-MS组、塞来昔布组、空白PLGA组和PBS组,每组9只大鼠.根据分组的不同,大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8μl含塞来昔布320 μmol/L PLGA微球、80 μmol/L塞来昔布、空白PLGA微球及0.01 moL/L PBS.于玻璃体腔注射后14 d,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法观察各组大鼠CNV生成情况,OCT测量各组视网膜脉络膜纤维血管增生(FVP)厚度,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复合物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FVP的形态结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后7d、28 d,采用逆转录PCR (RT-PCR)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激光斑区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环氧合酶2(COX-2)mRNA的相对表达量(RQ).结果 CEL-PLGA-MS的平均粒径为2 467.9 nm,平均载药量为7.77%,体外释放可持续45 d,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0.91%.玻璃体腔注射后CEL-PLGA-MS在玻璃体中呈团状.注射后14d,OCT测量显示空白PLGA组、PBS组、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平均FVP厚度值分别为(94.67±4.64)、(98.56±4.72)、(71.00±4.77)、(50.44±.3.01) μm,其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大鼠平均FVP厚度值均明显高于CEL-PLGA-MS组和塞来昔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EL-PLGA-MS组平均FVP厚度值明显低于塞来昔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FA晚期可见空白PLGA组和PBS组视网膜光凝斑区大量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而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荧光素渗漏量少.光学显微镜下视网膜光凝区中空白PLGA组和PBS组纤维血管组织较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厚.玻璃体腔注射后7d及28 d空白PLGA组大鼠RPE-脉络膜-巩膜标本中COX-2 mRNA和VEGF mRNA的RQ值均明显高于塞来昔布组和CEL-PLGA-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玻璃体腔注射后7d塞来昔布组大鼠RPE-脉络膜-巩膜标本中COX-2 mRNA RQ值明显低于CEL-PLGA-MS组,而注射后28 d塞来昔布组COX-2 mRNA和VEGFmRNA RQ值均明显高于CEL-PLGA-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EL-PLGA-MS形态规则,粒径均匀,体外实验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大鼠玻璃体注射CEL-PLGA-MS后能抑制实验性CNV,其抑制作用较塞来昔布更持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联合注射CXCR4抑制剂AMD3100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8只棕色挪威(BN)大鼠随机分为AF564干预实验组(A组)、AMD3100干预实验组(B组)、联合干预实验组(C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D组),每组均为12只大鼠,左眼为实验眼.采用氪红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激光光凝后即刻玻璃体腔分别注射抗鼠VEGF抗体(AF564)、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抗鼠VEGF抗体及AMD3100、PBS各5μl.激光光凝后14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病理组织切片及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查.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荧光渗漏程度以及CNV相对厚度和面积的变化.结果 激光光凝后14d,A、B、C、D组荧光渗漏评分分别为2.16±0.91、2.16±0.91、1.92±1.03、1.39±0.93.A、B、C组荧光渗漏较D组荧光渗漏明显受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1,P<0.001);C组荧光渗漏程度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激光光凝后14 d,A、B、C、D组CNV相对厚度分别为1.82±0.11、1.90±0.22、1.12±0.12、2.82±0.29.A、B、C组相对CNV厚度与D组CNV相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2,P<0.001);C组CNV相对厚度明显变薄,与A、B组CNV相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6,P<0.05).脉络膜血管铺片结果显示,A、B、C、D组CNV面积分别为(8204±122)、(9332±211)、(6533±101)、(13 644±255)μm2.A、B、C组CNV面积较D组CNV面积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50,P<0.001);C组CNV面积与A、B组CMV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0,P<0.05).结论 CXCR4抑制剂及抗VEGF抗体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激光诱导的CNV形成.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ngiogenesis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normal tissues and in a variety of pathological settings. It is a complex multistep process involving growth and mig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capillary morphogenesis . These processes are tightly controll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gi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receptors, which regulate one or more of these key events[1-3]. Although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evidence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B因子(CFB)小干扰RNA(siRNA)抑制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获得重组CFB siRNA,取棕色挪威(BN)大鼠42 只84 只眼,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尾静脉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组、视网膜下腔注射组、对照组。3种不同的注射方式组分别设有相应的空质粒注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激光光凝后第1、3、5天分别进行注射CFBsiRNA,尾静脉、玻璃体腔、视网膜下腔注射组的注射剂量分别为50、20、10 μg;对照组激光光凝后不给于任何干预。激光光凝前和光凝后14 d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根据荧光渗漏程度对各激光光斑评分来检测CNV的生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脉络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第Ⅷ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激光光斑荧光渗漏程度评分结果显示,CFB-siRNA尾静脉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渗漏程度明显减轻 (χ2=15.1620,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FB-siRNA尾静脉注射组VEGF、第Ⅷ因子的阳性表达强度在激光光凝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18.33;P>0.05),而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相比,明显降低(F=77.96,55.68;P<0.05)。其他各组VEGF、第Ⅷ因子的阳性表达强度在激光光凝后14 d均显著强于激光光凝后7 d (F=60.89,61.12;P<0.05)。结论 通过下调VEGF及第Ⅷ因子的表达水平,重组CFB-siRNA能有效的抑制CNV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鼠龄8~10周的健康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每组10只。塞来昔布治疗组采用灌胃法给药,剂量50 mg/kg,2次/d。给药后7 d,采用氪激光建立大鼠CNV模型,分别于激光光凝后3、7、14、21、30 d对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所有大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激光光凝后21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摘除眼球,制作空白对照组球后段组织切片、实验对照组和治疗组CNV膜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实验对照组和塞来昔布治疗组的CNV膜相对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激光光凝后21 d,塞来昔布治疗组 CNV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χ2=7.106 8,P=0.007 7),CNV相对厚度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少(t=16.760 0,P=0.000 0),COX-2、VEGF和MMP-2在CNV膜上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t=5.710 0,5.840 0,8.020 0;P=0.000 0);空白对照组大鼠COX-2、VEGF和MMP-2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表达非常弱。结论 预防性服用塞来昔布能抑制激光诱导CNV的发生;通过抑制COX-2可减少CNV中VEGF和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陈丽娟  苗林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22-92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半导体激光诱导的Brown Norway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I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雄性大鼠30只(60眼),大鼠双眼眼底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20眼).实验组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20 μL(5g·L-1),每2d注射1次,共注射5次;生理盐水组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每2d注射1次,共注射5次;空白对照组光凝后不做处理,观察期为14d.观察术后13d各组大鼠荧光素渗漏情况,术后14d光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05的表达,以及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脉络膜血管平铺法测量各组CNV面积.结果 FFA显示实验组严重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光镜下光凝部位新生血管和内皮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D105的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CNV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CNV面积(17352±1321)μm2小于生理盐水组(23043±1424)μm2和空白对照组(25937±1744)μm2,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42.4,P<0.001).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可以有效抑制动物模型的CNV形成,为治疗CNV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50例(50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进行分析.术中获取玻璃体标本,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术中获取的玻璃体标本进行VEGF含量的定量检测,并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VEGF的表达情况.平均随访9个月(6~26个月).用成组t检验比较PDR组和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差异,以及硅油填充组与非硅油填充组VEGF含量差异.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PDR进展组、稳定组和好转组玻璃体VEGF含量有无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玻璃体VEGF含量对PDR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592.4801±587.4267)ng/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131.3022±26.9192)ng/L.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t=3.2315,P<0.05).术后PDR进展有10只眼(20%),稳定10只眼(20%),好转30只眼(60%).PDR进展组玻璃体VEGF含量显著高于PDR稳定和好转组(q=-3.3187,-4.0843;P<0.05).术前未接受视网膜光凝组玻璃体VEGF含量显著高于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或局部视网膜光凝组(q=-4.2187,-3.9672;P<0.05).结论玻璃体VEGF表达与PDR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术后PDR稳定或好转者玻璃体VEGF水平呈相对低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06-209)  相似文献   

18.
李瑾  郝玉华 《眼科研究》2010,28(9):836-840
目的研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大鼠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在CNV中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氪红激光光凝视网膜的方法诱导制作BN大鼠的CNV模型,分别选取并制作无任何干预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光凝后第3、7、14、21、30天的"最大CNV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X-2、VEGF和MMP-2在视网膜和CNV膜中的表达。应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定COX-2、VEGF和MMP-2阳性染色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COX-2、VEGF和MMP-2在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中呈弱表达,视网膜光凝后,COX-2、VEGF和MMP-2在视网膜和CNV膜中的表达在7~14 d逐渐增强,21 d时三者的表达强度均达到高峰,之后略减弱。视网膜光凝后7、14、21、30 d,实验组COX-2、VEGF和MMP-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强度与VEGF和MMP-2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0.967,P=0.007;r=0.966,P=0.007)。结论激光诱导的实验性CNV中COX-2、VEGF及MMP-2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动态变化,CNV局部炎症诱导的COX-2表达可能是VEGF和MMP-2的上游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因子kringle4-5能否抑制氩激光诱导小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方法 通过氩 激光眼底光凝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小鼠。在眼底氩激光光凝后立即对3组小鼠分别球后注射林格氏液、kringle4-5 20、50 μg。在光凝后7、14 d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光凝后14 d将动物处死,行组织学检查及观察CD105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光凝后14 d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光凝后14 d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为64.3%,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51.2%(P<0.05)、44.1%(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范围小于对照组,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而且CD105的表达,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VEGF及bFGF的表达在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结论 Kringle4-5对激光诱导小鼠的实验性CNV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剂量范围,对VEGF及bFG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