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使用记号笔标记桡动脉大致走向后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臂两种不同摆放体位行桡动脉穿刺的效果。方法按照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置入桡动脉鞘,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方法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所需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穿刺置入桡动脉鞘所需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实施桡动脉穿刺,其能最大限度暴露桡动脉穿刺点,且保证穿刺部位稳固,从而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缩短穿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刚入科需要动脉采血的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指垂直采血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沈玉娥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84-985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单双月将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肘部浅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5%,x2=5.56,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能提高对婴幼儿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头皮针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拟行动脉血气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100例,对照组用肝素化注射器直接穿刺桡动脉采血,改良组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肝素化注射器穿刺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结果:两组采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头皮针性行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5.5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许芬娟 《护理学报》2008,15(6):69-70
目的探讨用5.5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动脉采血的患者按采血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5.5号头皮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按常规法用7号针头行桡动脉采血。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疼痛情况、淤斑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淤斑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可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淤斑与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覃桂香 《当代护士》2017,(11):121-122
目的探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住院进行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按采血标本编号的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动脉血气分析取样系统,一次性2.5ml注射器抽吸肝素液湿润;观察组使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采血时间,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及护士操作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设型动脉血气针用于桡动脉采血,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肝素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9.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莉  罗燕群 《全科护理》2012,10(8):693-694
[目的]探索适合小儿血气分析穿刺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新入院患儿随机分为斜刺进针法采血组(对照组)和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组(实验组),两组均经桡动脉采血,统计两组采血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采血,实验组比对照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所需时间短(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垂直旋转进针采血方法优于桡动脉斜刺进针采血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2月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诊治的留置外周动脉导管的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引导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传统触诊法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动脉导管留置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重症COVID-19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外周动脉首次置管成功率(63.3%比26.7%)、总穿刺成功率[(79.43±25.79)%比(53.07±30.2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穿刺次数[(1.43±0.56)次比(2.50±1.28)次]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动脉导管留置的24 h失用率(6.7%比30.0%)、局部血肿发生率(10.0%比36.7%)、阻塞曲折发生率(3.3%比40.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三级防护下,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对重症COVID-19患者进行外周动脉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并选择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即桡动脉组134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即股动脉组427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成功率、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3.3%,与股动脉组(9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桡动脉组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1.8%,低于股动脉组(93.4%),P<0.01。而且桡动脉组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所占的比例(9.5%)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7.3%),P<0.05。但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且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股动脉穿刺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少。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PCI可能优于经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天婷  吴明琴 《全科护理》2016,(17):1768-1770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方向在颈外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离心方向进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方向进针,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短(t=-4.856,P0.01),1次穿刺成功率高(χ~2=3.794,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242,P0.05);两组在静脉留置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P0.05)。[结论]离心方向颈外静脉穿刺是可行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2岁以内患儿不同部位采血方法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更适合于2岁以内患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方法 选择2周岁以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将3组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家长焦虑程度较其他两组低(P<0.01);股静脉组并发症较桡动脉组多(P<0.05);头皮静脉组采血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股静脉组压迫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1),桡动脉组与头皮静脉组压迫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岁以内患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血,家长最乐意接受,成功率最高,采血时间短,压迫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正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价值[1]。桡动脉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操作暴露少等优点,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经股动脉无肝素化和经桡动脉小剂量肝素行冠状动脉造影(简称CAG)术后,患者舒适度以及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患者217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行小剂量肝素CAG患者198例(桡动脉组),对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术后穿刺局部疼痛、术肢肿胀不适、血管穿刺局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组高,股动脉组术后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疼痛、术肢肿胀不适感的发生率低于桡动脉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排尿方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化CAG穿刺成功率高,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相对于传统触诊对儿科患者桡动脉穿刺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以及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从建库至2018年12月发表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所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地判定并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研究的主要结局变量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运用Review Manager 5.3和TSA 0.9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涉及710名患儿。合并后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触诊法,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能明显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RR=1.67,95%CI(1.35,2.06),P<0.01]和总体穿刺成功率[RR=1.44,95%CI(1.22,1.71),P<0.01],降低穿刺时间[SMD=-0.71,95%CI(-0.89,-0.52),P<0.01]以及血肿的发生率[RR=0.10,95%CI(0.10,0.34),P<0.01]。TSA分析表明研究结论较为肯定。结论超声引导能有效提升儿科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静脉穿刺方法,提高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段式”进针法,实验组采用进针角度35—45°直接刺入血管法。观察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所用时间、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成功率。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所用时间短于“三段式”进针法(P〈0.01),穿刺成功率(95.0%)高于“三段式”进针法(87.7%)(P〈0.05)。结论直接刺入血管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测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桡骨茎突近心端2~3 cm处为穿刺点)和对照组(25例,桡骨茎突内侧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定位情况、桡动脉穿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超声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点处桡动脉距皮肤垂直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导管打折或阻塞及需要再次穿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将心脏手术的穿刺点定为桡骨茎突近心端2~3cm处具有众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手术室外行急诊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方法 手术室外行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206例,按照首次穿刺的血管分为右颈内静脉组110例和右股静脉组96例.分别记录2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操作完成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 6.04软件包对2组数据行t检验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性别相似,最终均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无气胸、心跳骤停等发生.右颈内静脉组首次成功率为88%(97/110),右股静脉组为100%(96/96)(P<0.05);右颈内静脉组操作完成时间为(21.5±8.4)min,右股静脉组为(12.5±5.3)min(P<0.05).右颈内静脉组有7例误穿动脉,其中4例血肿形成,而右股静脉组仅2例误穿动脉,无血肿形成.心电监护显示右颈内静脉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右股静脉组无心律失常发生(P<0.05).结论 手术室外危重患者的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选择股静脉为穿刺途径,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