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胃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 ,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反应。该文探讨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对胃癌细胞 (SGC 790 1 )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胃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 ,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IL 4)和肿瘤抗原激活DC ,然后用DC激活TIL ,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胃癌细胞和人胃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胃癌细胞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 (89.39± 3 .0 5) % ,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 [杀伤率分别为 (54 .37±1 .50 ) % ,(53 .92± 1 .46) %和 (3 .55± 0 .2 5) % ]。而它们对SGC 790 1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移植瘤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联合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IL 4)直接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 ;以SGC -790 1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使其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建立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模型 ;DC诱导的CTL治疗裸鼠SGC -790 1细胞移植瘤 ,观察移植瘤生长 ;DC诱导的CTL预防性治疗裸鼠 ,观察随后接种的SGC -790 1细胞移植瘤发生情况。结果 DC诱导的CTL不仅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并能预防其发生。结论 经肿瘤抗原激活的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有可能在治疗肿瘤及预防其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LOVO肿瘤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92%±105%和41%±89%).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最早是由Steinman于1973年报道的,因其成熟时有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是目前已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与其它APC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而其它APC仅能刺激己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本文主要就DC的生物学特点、抗肿瘤机制、及其与肿瘤逃逸的关系和DC疫苗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1DC的生物学特点目前一般认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技术和LDH释放法检测了11例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细胞表型及杀伤活性。结果培养初期TIL细胞特征是以CD3为主,CD4/CD8为0.83,NK细胞23.3±3.6%。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激活20天后,CD3减少,CD4/CD8为1.85,NK细胞数量增至39.2±9.8%,P<0.01。激活后的TIL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率比培养初期高3.74倍,亦比对同时培养的BEL—7204肝癌细胞杀伤率高1.75倍。对自体和异体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均显著高于LAK细胞,且具有靶细胞特异性。结果表明肝癌TIL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可能与NK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证实,冷冻不仅可局部杀灭肿瘤细胞,还可通过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方式激发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但对免疫作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我们将冻融癌细胞、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s)、致敏T淋巴细胞共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靶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诱导的肺癌死亡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应答及对肺癌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方法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胎儿脐血中分化、诱导DC。用足叶乙甙与顺铂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肺癌系A549细胞死亡。DC与死亡的肿瘤细胞培育后,对DC表型变化及抗肿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负载死亡的A549细胞之后并不能促使未成熟DC(iDC)分化为成熟DC(mDC),而在TNF—α的作用下能够成为mDC。死亡的A549细胞负载后的mDC由其所激发和扩增的T细胞细胞数以及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结论化疗药物诱导的肺癌死亡细胞在体外能有效地致敏DC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刺激活化,经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肿瘤抗原致敏后,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经腹腔注射,以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CIK)和磷酸盐缓冲液为对照,研究其对LCI-D20肝癌治疗和预防转移作用。结果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组、CIK 组和对照组肝癌肿块重量、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肝癌肝内转移率和存活期依次为(1.11±0.63)g、(1.12±0.36)g 和(2.68±0.53)g;(52.1±9.7)μg/L、(48.6±5.2)μg/L和(82.2±7.2)μg/L;16.7%、16.7%和58.3%; (79.0±5.0)d、(73.3±7.0)d和(52.3±5.2)d。对照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可以预防LCI-D20模型肝癌发生转移,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llogenic antigen,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分别用人GM-CSF、IL-4、TNFα、BEL-7402TAA和人IL-2刺激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个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5-6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1-2d。体外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A0组)、细胞因子培养和DC刺激组(A1组)、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A2组)。体内实验时,裸鼠分为3组:预防组(Ⅱ),于接种BEL-7402前1-2d天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组(Ⅲ),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组Ⅱ,Ⅲ于给予DC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3-6d。对照组(I)给等量的1640培养液。结果:多细胞因子体外可刺激DC发生扩增并高表达B7分子。体外实验中最大杀伤效率:A2组为81%,A1组为68.1%,A0组为3.5%。体内实验中:组I和组Ⅲ第12d时12例全部发生移植瘤;组Ⅱ观察30d时,6例有1例发生移植瘤,观察45d时,仍只有1例发生移植瘤,组I、Ⅱ相差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466);在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的第45d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组I、Ⅱ、Ⅲ比较相差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组Ⅱ的6只裸鼠仅1只产生移植瘤,瘤重为0.27g。结论:激活的DC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是否诱导特异性T细胞应答。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急性乙型肝炎痊愈组、健康志愿者组,分离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表位多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18-27的记忆性免疫应答;(2)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将负载有乙型肝炎抗原表位多肽的DC诱导特异的T细胞应答。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诱导的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的T细胞杀伤活性。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对HBcAg 18-27 CTL特异表位多肽存在记忆的免疫应答,其分泌干扰素-γ的CD8+T细胞占CD8+T细胞总数的(4.3±2.5)%,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占总细胞数的(4.8±2.2)%,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占总细胞数的(4.6±2.3)%。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其记忆应答很低,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2.508-3.305,P<0.05。(2)用多肽共孵育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多次诱导的T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加肽孵育的靶细胞比例为30:1、10:1、3:1时,其杀伤率分别为(57.0±20.3)%、(49.5±20.2)%、(21.8±12.9)%,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可以诱导特异的T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免疫能否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其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直接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培养出DC,以源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抗原粗提物刺激DC,DC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建立裸鼠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模型.以CTL治疗裸鼠HepG2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检测移植瘤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DC诱导的CTL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而抑制移植瘤生长.结论经肿瘤抗原激发的DC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负载胰腺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其对PC-3细胞具有明显地杀伤效应,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杀伤作用弱.认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地CTT杀瘤活性,为将来DC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从丝裂霉素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 方法 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丝裂霉素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 结果 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的DC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 结论 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癌细胞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抗原(CA)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应答的类型。方法利用rm-GMCSF诱导分化BALB/c小鼠骨髓细胞获得DCs,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Cs形态;CA致敏DCs,检测IL-12p70水平;将致敏后的DCs和淋巴细胞共培养,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用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IL-4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见典型的DCs,CA致敏的DCs分泌高水平IL-12p70;共培养后,淋巴细胞明显增殖,分泌的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刺激后DCs被活化,诱导的免疫应答向Th1方向极化,该应答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早期的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cell,APC) ,其免疫学功能具有两重性,既可介导免疫激活,也可介导免疫耐受。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诞生,肝移植术后移植物的急性排斥现象明显减少,但其非选择性的广泛免疫抑制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利用DC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耐受是当前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一、DC的免疫学(一)DC的分型及发育 DC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根据不同起源将小鼠DC分为髓系DC(myeloidderivedsub set,MDC)和淋巴系DC(lymphoidderivedsubse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以As2O3、rsTRAIL及两者联用处理;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用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分子表达;RT—PCR方法检测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 mRNA表达。结果As2O3和rsTRAIL在单用或联用时均可以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As2O3或rsTRAIL组(P〈0.01),金正均方法分析提示两药联用有协同抑制细胞生长效应。As2O3和rsTRAIL在单用或联用时均可以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As2O3或rsTRAIL组(P〈0.01)。As2O3单独或联合rsTRAIL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后,死亡受体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其mRNA表达水平亦相应增加(P〈0.01)。结论As2O3联合rsTRAIL可以协同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并显著增强两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As2O3增加细胞TRAIL R1/DR4和TRAIL R2/DR5 mRNA表达、上调细胞表面TRAIL死亡受体从而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对rsTRAIL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