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康女子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自制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子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扫描中电阻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月经后〉月经中〉月经前。结论:月经前、中、后穴位伏安特性扫描电阻变化趋势与月经过程中的血气盈亏变化相符。穴位伏安特性可较敏感地反映人体血气变化。  相似文献   

2.
健康女性月经前后太白、冲阳穴伏安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应用自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中、后太白、冲阳穴进行伏安特性检测。结果:月经中和月经后太白和冲阳大部分扫描点电阻值均高于月经前。提示穴伏安特性随月经周期中不同的气血盛衰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气虚患者太渊 太溪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穴位功能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33例气虚患者和77例正常人太渊、太虚穴伏安特性进行检测,比较气虚患者和正常人穴位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和气虚患者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特征,且增程曲线与减程曲线不重合。在2-7μA多个扫描电流处气虚患者太渊、太溪两穴电阻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气虚患者穴位电阻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05)。结论:穴位伏安特性可作为观察气血变化的客观指标。气虚导致的皮肤汗液分泌增多、皮下组织水肿可能是导致气虚患者穴位电阻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三阴交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三阴交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三阴交穴及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穴位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同一采样电流点增程电阻均大于减程电阻;甲亢患者减程扫描电阻小于正常人.结论 人体电阻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能灵敏地反映出穴位的特异性;减程电流扫描更能反映出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月经前后太冲、太溪穴位伏安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穴实质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已经证实人体穴位电阻具有非线性特征。本实验应用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大学生月经前后的穴位伏安特性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不同时刻三阴交穴伏安特性与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为穴位特异性提供试验证据。方法分别于经前、经中和经后检测51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三阴交穴及其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及血流。结果经期及经后左三阴交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右三阴交穴在经期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非经期以及经后,双侧三阴交穴位处血流灌注量明显大于对照点(P0.05),经期左侧三阴交穴血流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点(P0.05);右三阴交穴区血流量与增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穴位能敏感反映人体气血变化,穴区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经期中极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30名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女生、30名健康女生中极穴及相应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分别在经期前、中、后分3次进行检测。结果:痛经组中极穴经期増程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健康组(P〈0.05);健康组中极穴经期増程、减程伏安面积明显小于经前(P﹤0.05);痛经组中极穴经期、经后减程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点(P〈0.05)。结论:痛经女生中极穴电阻增高,提示患者病变局部穴位处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35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和40例健康者足三里穴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者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甲亢患者左右侧足三里穴伏安面积明显小于健康者(P<0.05),伏安曲线电压溢出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甲减患者左足三里穴惯性面积明显大于健康者(P<0.05)。结论:甲亢患者足三里穴电阻明显低于健康者;甲减患者左足三里穴对能量传输的"畅通性"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9.
气血变化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研究人体气血变化对穴位功能、特性的影响,以自制智能型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动态测定25名献血后大学生穴位伏安曲线。结果发现献血后第4日太冲穴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第7日后则得到恢复。提示。太冲、冲阳穴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的血气变化;献血对机体的影响是轻微而短暂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阻断前臂血行对内关和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影响,研究穴位功能、人体气血与穴位伏安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3名健康受试者在阻断左臂或右臂血行前后,同侧内关及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结果: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及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大于正常状态(P<0.05,P<0.01),且内关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变化率均显著大于太渊穴(均P<0.05);血行阻断状态下内关穴惯性面积大于其正常状态(P<0.01),而太渊穴惯性面积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和太渊穴的伏安特性变化能反映机体局部血供改变,内关穴对血液流行状态的改变比太渊穴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经穴伏安特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了应用自制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正常人、胃病患者、献血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检测,发现穴位低电阻现象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更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穴位伏安特性随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而不同,并存在昼夜节律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认为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可以将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转化成程序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电子针灸仪器。  相似文献   

12.
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则较具普遍性。穴位伏安面积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大部分穴位的惯性面积则具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和体温节律的谷值相位相应。心脏病患者和胃病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病变缓解后穴位伏安特性也恢复正常。尸体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正常人穴位所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尸体上消失。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穴位非线性特征反映了人体作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理与行为的复杂性,而惯性特征则与穴位能量代谢有关。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应是今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5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及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同位素治疗前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面积均小于健康志愿者,其中两组减程伏安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位素治疗后甲亢患者除右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基本无变化外,太渊穴左、右增程和左减程伏安面积均得到明显恢复,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太渊穴伏安特性能较灵敏地反映甲亢患者能量代谢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异 ;献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冲阳穴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太渊穴则无明显差异 ;太渊穴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而冲阳穴则无此特征。结论 穴位惯性面积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方面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足三里穴及旁开的非穴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穴位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甲亢患者减程伏安面积小于正常人。结论:穴位对能量的传输能力强于对照点;甲亢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内电阻在留针过程中的变化及不同探针检测穴位电阻的变化。方法以普通针灸针和绝缘针灸针作为探针,应用安捷伦数字万用表(Agilent 34401A型)观察针刺留针过程中穴位内电阻变化,并对穴位和非穴位的电阻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应用普通针进行的检测中,无论穴位或穴位旁,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增大的,即R留针后R留针前;应用普通针测得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绝缘针检测的穴位或穴位旁电阻,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减小,即R留针后R留针前;留针前、后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普通针和绝缘针两种探测方法检测的穴位(及穴位旁)内部电阻有显著不同,且R绝缘针R普通针。结论应用两种探针检测穴位内电阻,无论是穴位还是穴位旁,在留针前后都出现电阻显著性变化,提示针刺治疗会改变穴位内电阻;在本次试验中,我们未发现穴位与穴位旁内部电阻的差异性;穴位内电阻值与探测的方式及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单侧足三里穴后两侧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0名健康人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针刺左侧足三里不得气两种刺激方式后,两侧足三里穴及对照点增减程伏安曲线,并与针刺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得气及针刺不得气两种方法刺激左侧足三里穴后,其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较针刺前显著减小(P〈0.01,P〈0.05);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后,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惯性面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针刺左侧足三里未得气时,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穴惯性面积反而显著增大(P〈0.01)。结论针刺得气与不得气两种刺激方法对穴位局部影响接近,但对远部或全身的影响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健、患侧的功能差异,可能是研究穴位特异性比较好的研究对象,试验希望通过不同的探针方法检测穴位电阻的变化,以探索穴位的特异性。方法:以普通针灸针和绝缘针灸针作为探针,应用Agilent 34401A 6 1/2 Digit Multimeter数字示波器观察中风偏瘫患者针刺留针过程中穴位内电阻变化。结果:1应用普通针进行的检测中,无论穴位或穴位旁,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增大的;应用普通针测得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绝缘针检测的穴位或穴位旁电阻,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减小;留针前、后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普通针和绝缘针两种探测方法检测的穴位(及穴位旁)内部电阻有显著不同,且R绝缘针>R普通针;而且两种方法引起的穴位内电阻变化趋势和快慢程度都相关极大。结论:穴位电特性变化多端,研究结果受影响极多,不能轻易下结论,不断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是非常必要之途。  相似文献   

19.
穴位伏安特性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自行研制的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 ,对太渊、大陵、神门及对照点伏安曲线进行 4 8h测试 ,对穴位伏安特性昼夜对应时间的观察值以及昼夜均值进行比较。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穴位伏安面积昼夜对应时间及昼夜均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惯性面积则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提示 ,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能更敏感地反映人体的生理变化 ,可作为穴位电学特性的一个主要观察指标 ;不同时间穴位惯性面积的差异是针灸择时取穴的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与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56例甲亢患者与40名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的伏安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左大陵穴的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右大陵穴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神门穴减程伏安面积和右神门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内关穴减程伏安面积小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亢患者穴位的伏安特性较健康人发生变化,且对该疾病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大陵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