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分布,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间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96株,所有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的革兰阴性菌GN卡鉴定和AST GN-13卡进行药敏分析。采用PCR法对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Ⅵa进行检测。结果经PCR扩增及测序分析,9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8.8%的菌株携带aac(3)-Ⅰ基因(18/96)、57.3%的菌株携带aac(6′)-Ⅰb基因(55/96)、3.1%的菌株携带ant(3″)-Ⅰ基因(3/96),未扩增出aph(3′)-Ⅵ基因。结论在湖南地区发现aac(3)-Ⅰ、aac(6′)-Ⅰb、ant(3″)-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6′)-Ⅰb为主。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在泰安中心医院院内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的表达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c(6')-Ⅱ、aph(3')-Ⅵ、ant(3")-Ⅰ和ant(2")-Ⅰ等9种AMEs,在42株院内分离的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2株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中,36株(85.7%)携带aac(3)-Ⅱ基因,25株(59.5%)携带ant(3")-Ⅰ基因,9株(21.4%)携带aac(6')-Ⅰ基因,4株(9.5%)携带aph(3')-Ⅵ基因,3株(7.1%)携带aac(3)-Ⅰ基因,AMEs携带率为90.5%(38/42).结论 我院院内分离的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很高,其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可能与AMEs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及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型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测定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应用PCR方法扩增6种AMEs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7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2.1%、59.7%、44.2%、42.9%,aac(3)-Ⅱ、aac(6’)-Ib、ant(3″)-I、ant(2″)-I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9.4%、35.1%、22.1%、6.5%,未检出aac(3)-I和aac(6’)-Ⅱ基因。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高度耐药,其耐药性与AMEs密切相关,流行的AMEs基因型主要为aac(3)-Ⅱ、aac(6’)-Ib和ant(3″)-I。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引起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NC-21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20株医院感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β-内酰胺酶基因. 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高达95%外,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75.0%~90.0%之间,其他药物耐药率为55%~100%;18株(90.0%)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 aac(6′)-Ⅰ、aac(3)-Ⅱ、aac(3)-Ⅰ、aac(6′)-Ⅱ和aph(3′)-Ⅵ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0.0%、70.0%、65.0%、35.0%、25.0%和5.0%,aac(3)-Ⅲ、aac(3)-Ⅳ和ant(2″)-Ⅰ基因均阴性;20株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其中TEM基因阳性率85.0%,DHA基因阳性率80.0%. 结论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率很高,存在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及AMEs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关系,为防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6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并进行ESBLs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应用PCR方法检测AMEs基因.结果 16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aac(3)-Ⅱ、aac(6′)-Ⅰb 、ant(3″)-Ⅰ、ant(2″)-Ⅰ 4种AMEs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0.2%、19.8%、13.6%和4.3%,AMEs基因总检出率为38.3%,ESBLs检出率为47.5%;除阿米卡星外,产ESBLs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除ant(2″)-Ⅰ基因外,产ESBLs菌株aac(3)-Ⅱ、aac(6)-Ⅰb、ant(3″)-Ⅰ基因的检出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 AMEs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流行,并介导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常同时产生AMEs和ESBLs.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0年5月6所医院共47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该组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可分为16种阳性检出模式,并发现两株菌携带aac(6′)-Ⅰ b基因新亚型[aac(6′)-Ⅰ b-hz,美国GenBank登录号:JF901756];其他16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携带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是该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在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aac(6′)-Ⅰ b新亚型[aac(6′)-Ⅰ′ b-hz]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院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及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3所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3月分离出的20株克雷伯菌属,经鉴定确认2株为植生克雷伯菌,1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克雷伯菌属均表现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耐药率均>80.0%,植生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相对良好;20株克雷伯菌属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aac(3)-Ⅱ、aac(6″)-Ⅰ b群、ant(3″)-Ⅰ和aph(3′)-Ⅰ等4种,阳性率分别为65.0%、70.0%、75.0%及45.0%;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无阳性发现.结论 克雷伯菌属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相似文献   

8.
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基因阳性15株、aac(6)′-Ib基因阳性1株、ant(3)″-Ⅰ基因阳性16株、aph(3)′-Ⅰ基因阳性3株,ant(2)″-Ⅰ基因阳性1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人分离株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氯已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KPN菌进行了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已定-磺胺耐药基因检测.结果:20株KNP菌检出blaTEM、blaSHV、blaCTX-M-1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30%、50%、5%、5%、15%,有15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75%);16株检出qacE△1-sull基因(80%).结论:该20株老年人分离株KPN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老年患者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10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6S rRNA甲基化酶(rmtA、rmtB、rmtC、rmtD、armA和npmA)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基因阳性15株、aac(6′)-Ⅰb基因阳性1株、ant(3″)-Ⅰ基因阳性16株、aph(3′)-Ⅰ基因阳性3株、ant(2″)-Ⅰ基因阳性1株。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老年患者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ac(6′)-Ⅰb-Cr型和aph(3′)-Ⅰ均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呈现多药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9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0.0%、35.0%、25.0%、5.0%;携带≥1种基因的菌株有14株(70.0%)。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 以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1号株和3号株进行甲基化rmtB基因测序,将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rmtB氨基酸序列比较,均存在氨基酸序列差别,因此均可确认为新亚型.结论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rmtB及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有关,并发现两种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rmtB新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浙地区两所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连续分离株的耐药性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K-B法检测PAE连续分离株的耐药性,PCR方法检测5种16SrRNA甲基化酶(rmtA、rmtB,rmtC,rmtD、armA)和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 两所医院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阿米卡星药物敏感性A院为74.2%、80.0%、82.9%、68.5%,B院为90.0%、50.0%、50.0%、95.0%;β-内酰胺类药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极高,两所医院PAE均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结论 不同医院PAE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可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鉴定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6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MIC;应用PCR扩增其SHV、TEM和CTX-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并对部分菌株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67株除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株外,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45%~89.55%,多重耐药率为74.63%;其中60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株和44株对β-内酰胺类耐药株的交叉耐药率各为88.33%和40.91%;67株SHV、TEM和CTX-M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91.04%、56.72%、28.36%,对其中7株克隆测序发现存在SHV-12、TEM-1及CTX-M-3基因亚型。结论6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明显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其中7株同时产SHV-12和CTX-M-3型超广谱和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