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人脊柱标本7条(共175对350个椎间关节)。观察椎间关节滑膜层及纤维层的结构特点。结果:椎间关节囊外为纤维层,内为较薄的滑膜层。关节囊包绕相邻上下关节突,关节腔狭小。滑膜层在相对关节面周缘,并形成双层突向关节腔内的滑膜皱襞,90.6%有滑膜皱襞,依其根部连接滑膜层的部位分Ⅰ、Ⅱ、Ⅲ和Ⅳ型,依滑膜皱襞伸入关节腔内长度分Ⅰ、Ⅱ度。结论:滑膜皱襞的嵌顿是引起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综合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对32侧(4-10岁)儿童髋关节滑膜的附着、滑膜皱襞及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28侧髋关节(87.5%)关节囊近端内侧,髋臼唇外侧缘具有滑膜皱襞(C皱襞)。且其中有4侧该皱襞伸入髋臼与股骨头的关节面之间(12.5%)。根据对C皱襞的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并与临床病理组织切片的对比鉴定,认为该皱襞是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皱襞综合症)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关节滑膜嵌顿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20具成人腰部脊柱标本上观察了腰椎间关节的结构。椎间关节囊的前、后壁紧张,上、下壁松弛.关节腔的上、下两极被滑膜皱襞填充.关节滑膜内有神经纤维,可能与痛觉有关.当关节运动和多裂肌收缩不协调时,滑膜皱襞可能被嵌于椎间关节面之间而导致腰背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752例膝关节镜检所见髌上滑膜皱襞的镜下形态并分型。结果:髌上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98.3%(739例),其中完全隔膜型5.81%(43例),双囊型0.41%(3例),中孔型3.78%(28例),双襞型34.24%(253例),单襞型55.75%(412例)。结论: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有助于确诊及治疗滑膜皱襞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200侧胎儿膝关节滑膜皱襞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膝关节滑膜皱襞的发生、发展规律、取得我国胎儿膝关节滑膜皱襞的数据,我们对100例胎儿200侧膝关节进行了观察。挑选新鲜引产胎儿100例,男58人,女42人;胎龄:4月4人,5月19人,6月14人,7月17人,8月6人,9月7人,10月33人。观察结果:髌上滑膜皱襞:隔板型86膝,占43.3%;单皱型66膝,占33.1%;双皱型47膝,占23.6%;无皱襞1膝,占0.5%,总发生率为99.5%。髌内侧皱襞:片状型79膝,占39.5%;条状型61膝,占30.5%;无皱襞60膝,占30%,总发生率为70%。髌下滑膜皱襞:带状型130膝,占65%;丝状型58膝,占29%;脂垫型12膝,占6%,总发生率为100%。另外,通过观察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滑膜皱襞的发生与解剖部位、胎龄、性别、侧别的关系,丰富了理论,指导了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的解剖学组织结构,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4具成人腰椎脊柱标本和40具儿童腰椎脊柱标本的解剖,观测腰椎间关节内滑膜皱襞的结构。结果: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各腰椎间关节均可出现滑膜皱襞。两者比较,成人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85.9%高于儿童(35.9%),且成人以大中型滑膜皱襞为主,而儿童以小型为主。成人滑膜皱襞主要出现在外上(14.6%)、外下(16.6%)及外侧(17%),而儿童主要出现在上(20_3%)、下缘(27.1%),成人与儿童的滑膜皱襞的形态均以片状为主。结论:成人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的出现率高,以大中型滑膜皱襞为主,这很可能是腰椎椎间关节滑膜皱襞嵌顿多见于成人,而儿童少见的解剖学基础,也可能是成人较儿童腰背痛多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膝关节滑膜皱襞是胚胎时期存在的滑膜隔,胎儿后期却开始退化,称为膝关节发育中的残留组织。按部位分为髌上、髌下、髌内侧皱襞。膝关节滑膜皱襞常因剧烈运动、创伤、炎症等引起膝关节疼痛和一系列功能障碍,称为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Plica Syndrome)。近年来,国内外对滑膜皱襞综合征,尤其是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病因、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各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寰枕、寰枢关节滑膜皱襞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寰枕、寰枢关节中各关节有无滑膜皱襞存在,皱襞的形态、位置和组织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12岁以下小儿和8例成人防腐尸体的寰枕、寰枢关节中的各关节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无论成人或小儿,除了寰枢后正中关节外,其它关节均有滑膜皱襞存在,滑膜皱襞总出现率66.7%。寰枢前正中关节中皱襞位于上关节间隙,寰枕关节、寰枢外侧关节的皱襞主要分布于前外侧,多数皱襞呈月牙形。与成人相比,小儿组皱襞数量多,总出现率达72.34%(成人组仅58.3%),小儿以大中型皱襞为主(58.35%),成人以小型皱襞为主(62.5%)且无大皱襞。镜下观察儿童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中以脂肪型和纤维脂肪型为主(88.9%)。结论:推测在儿童寰枕、寰枢关节中有更多更大的滑膜皱襞,在受到外伤或炎症作用下,皱襞肿胀变大,位置改变,发生嵌顿,这很可能是小儿好发某些上颈椎疾病,如寰枢椎旋转畸形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增生,引起的髌股关节撞击MRI影像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疗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膝关节磁共振髌内侧皱襞增生患者49例,按照Sakakibara法分型研究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行双膝关节MRI平扫,且双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均增生,总共52例滑膜皱襞综合症。其中A、B型为19例,C、D型为33例。其中12例C、D型患者均有前膝疼痛症状,部分可见髌股关节面骨质水肿,内侧滑膜皱襞游离缘毛糙,考虑病理性滑膜皱襞综合症占比36.36%。结论 除去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因素,A、B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D型滑膜皱襞综合症患者有临床意义。MRI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滑膜皱襞综合症,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以及多次无创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髌下深囊和关节腔间组织结构特点,为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侧固定后的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关节腔、髌下深囊的滑膜分布及其之间区域组织结构;对20件膝关节铸型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关节腔、髌下深囊及其之间区域的血管来源、分支及分布。 结果 关节腔和髌下深囊内表面有相同的滑膜组织,但彼此间并非延续而成,二者之间被髌下脂肪组织填充分隔;关节腔、髌下深囊及其之间区域主要通过膝降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和膝上、下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连通。 结论 髌下深囊和膝关节腔间滑膜互不延续,二者间有动脉连通。不同的膝关节病变在髌下深囊和膝关节腔可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1.
股外侧肌腱与肌骨外侧髁接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髌骨半脱位致髌骨侧软骨面压力过度的形态学因素。方法:对50侧膝关节标本股外侧肌腱内面及其与股骨外侧髁的接触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股外侧肌腱内面呈随机圆形或圆形光滑面。其周围有滑膜皱襞附着,其长2.1±0.9(1。0-5。4cm),宽1.3±0.4(0.8-2.4)cm,与髌上囊以皱襞相隔。在屈曲90°时与肌骨外侧髁边缘相接触,接触处为光滑的骨软骨结构约1.0cm*0.8cm大小。模拟髌骨半脱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发现的促进血管增生活性最强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呈现强表达。 目的:观察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的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方法:采用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SD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和新生血管计数,并同时观察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滑膜新生血管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随着实验性关节炎发病时间的延长,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滑膜增厚,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和微血管数也随之升高;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5、P < 0.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与微血管计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0,P < 0.0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了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在50侧成人标本上,对肩关节周围的滑膜囊及鞘进行了解剖和测量,其中有与关节腔相通的结节间滑膜鞘、肩胛下肌腱下囊和冈下肌腱下囊;与关节腔不通的肩峰下囊、三角肌下囊、喙突下囊,背阔肌腱下囊及胸大肌腱下囊.观察了它们的形态、位置、数目,测量了有关径线,讨论了其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4.
<正> 膝关节滑膜皱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因隔膜吸收不完全而残留形成的。一般不引起症状。髕内侧皱襞者易引起症状。作者记录220例,前者出现率73.3%,后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应用实验形态与方法,对兔半月板的组织学切片作一般染色和特殊染色,在不同切面上均观察到半月板表面有一层明显滑膜被覆,特殊染色法证实为与胶原纤维同一染色特性的滑膜组织,而且这层滑膜是关节囊滑膜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关节镜治疗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至2016年收住的24例27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用关节镜探查关节腔并行滑膜皱襞清理。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用配对t检验分析随访结果,评价关节镜治疗效果。结果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术前评分56.296±6.445,术后评分78.481±6.262,t=12.99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需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膝关节MRI平扫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关节镜诊断为金指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关节清理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对兔膝关节半月板电镜观察发现,关节囊的滑膜层折转被覆到半月板表面。  相似文献   

1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关节软骨、骨、关节囊,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血管翳是引起关节破坏的病理基础,主要由新生血管、增生的滑膜细胞、炎性细胞及机化的纤维素构成,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实可有效缓解RA的病情[1]。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可检测出高表达的活  相似文献   

19.
申新华  王保芝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3):231-233,236
目的探讨神经垂体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脑脊液途径的结构基础。方法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垂体。结果神经垂体无髓神经纤维终止于毛细血管或垂体细胞周围,垂体细胞突起与神经纤维膨体及终末之间形成细胞间池。有孔型毛细血管内皮外有基膜与血管周隙分隔,血管周隙内可见到完整的膜包分泌颗粒(100~300 nm)。神经垂体表面的囊上皮孔(2~5μm)附近经常可见分泌颗粒。结论细胞间池-血管周隙-囊上皮孔,构成了神经垂体分泌物释放入脑脊液主渠道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腘窝囊肿形成的解剖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腘窝囊肿形成的解剖因素。 方法 对30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1)观察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是否存在,GSB与膝关节滑膜囊的关系;(2)是否存在GSB与膝关节滑膜囊的通道口;(3)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当关节腔内压力增大后,关节内液体是否向GSB内外流。 结果 (1)所有标本均存在GSB,40%(12个)标本的GSB与膝关节滑膜腔相通,其余60%(18个)均存在与膝关节滑膜腔相关联的薄弱区;(2)当膝关节腔内压力增大时关节液流向GSB内。 结论 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是形成腘窝囊肿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