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属烤瓷牙不排龈粘固和排龈粘固的临床效果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烤瓷牙粘固时,多余的粘固剂常会引起修复牙牙龈炎症,严重者甚至导致修复牙牙周炎。作者为了对照金属烤瓷冠粘固时,对基牙进行排龈与不进行排龈对修复牙牙龈健康的影响,选择了80颗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牙,分别采用对基牙排龈粘固与不排龈粘固两种方法,并进行6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般情况:选择因牙釉质发育不良、变色或牙体畸形需用要行烤瓷单冠修复的上前牙80颗,随机分两组,每组40颗患牙。一组粘固烤瓷冠时对基牙行单线排龈,另一组粘固烤瓷冠时不对基牙排龈,直接粘固。材料:瑞士产DiatechREF856L-016-…  相似文献   

2.
选择楔状缺损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 mm 内、较难充填的活髓患牙120颗,分3组(n =40):I 组:排龈线排龈;II 组:排龈膏排龈;III 组:对照组,直接充填。充填后1、2年复查,以改良的 USPHS 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修复1年及2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三种排龈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患者疼痛反应程度以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龈下边缘单冠修复患牙90颗,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排龈线排龈法;Ⅱ组采用排龈线加止血剂排龈法;Ⅲ组采用Er,Cr:YSGG激光排龈法。通过20倍体式显微镜对印模、石膏模型牙预备体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调查,采用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指数测定对修复后1周、3个月后基牙牙龈及牙周组织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三种方法排龈所获得的牙预备体与印模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各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Er,Cr:YSGG激光排龈组90%患者反应为无痛,排龈线排龈组83.3%患者与排龈线加止血剂排龈组90%患者反应为轻度疼痛。修复1周后与3个月后,各组基牙GI值间无统计学差异(表2,P〉0.05),均无PD〉3mm及附着丧失病例发生。但修复1周后各组均有牙龈轻度炎症病例出现,3个月后各组牙龈轻度炎症病例较1周时有增加。结论排龈线、排龈线加止血剂与Er,Cr:YSGG激光排龈均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排龈效果。Er,Cr:YSGG激光排龈法患者疼痛反应小,引起的牙龈炎症反应轻,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材料 肾上腺素 ,浓度 0 .1 %。普通棉线 ,直径 0 .5mm ,高温消毒。使用前将棉线浸泡于肾上腺素溶液里 4h后备用。1 .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修复科 97例固定修复的患者 ,共 1 35颗牙。其中前牙 97颗 ,后牙 38颗。年龄 1 9~ 5 6岁 ,男 6 4例 ,女 33例。1 .3 方法 采用改良二次排龈法。按常规完成所需牙体预备 ,预留龈下牙体组织。隔湿、吹干 ,将浸泡好肾上腺素的棉线用专用排龈器按顺时针方向压入基牙与游离龈间。 3~5min后取出排龈线 ,完成龈下牙体预备 ,使肩台位于龈下 0 .5~ 1 .0mm。再次将浸泡肾上腺素的棉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固定修复中龈下牙体预备时,如何保护龈沟底上皮附着,采集准确印模,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受侵犯。方法:对86例患者242颗牙行冠桥修复时,干备牙术中排龈线排龈及龈挡保护周围组织,术后排龈膏排龈。结果:排龈及止血效果良好,肩台与龈沟处印模清晰程度均取得良好的结果。结论:排龈技术的合理应用,避免了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迅速打开龈沟,并且牙龈收缩是完全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Expasyl排龈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Expasyl排龈膏是一种膏体状的牙龈退缩剂。作者对58例112颗牙齿采用Expasy1排龈膏进行取模前的牙龈压排,其中105颗牙齿达到满意标准,7颗牙未达满意标准,有效率达到93.7%。取模前用Expasy1排龈膏可以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和出血,并获得较清晰的印模和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排龈对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31例120颗唇颊面牙颈部龋缺损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经窝洞预备后,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3MZ2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评价修复体保存、继发龋以及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后1周复查,使用排龈线组修复后悬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充填后0.5年复查两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1年及2年后复查实验纽充填体的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可提高3MZ250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修复体保存率,可以作为一项常规使用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种排龈方法对固定修复效果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排龈方法对固定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金属烤瓷单冠修复患者79例203颗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机械法、化学法和机械化学法压排牙龈,制取印模,完成修复体。对排龈止血效果、牙预备体肩台、印模、模型清晰程度及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机械化学法排龈的患者,在模型清晰程度及修复体边缘密合程度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机械化学排龈法操作简便,易于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是一种较好的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9.
游跃华 《口腔医学》2014,(4):285-287
目的评估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2 mm楔状缺损牙齿240颗随机分为排龈线组、推龈器组和联合组,各80颗。排龈线组使用排龈线排龈,推龈器组使用推龈器排龈,联合组使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可乐丽菲露AP-XTM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追踪观察3组充填材料脱落情况和牙龈健康状况。结果联合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4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76颗患牙中有3颗发生牙龈炎,充填材料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5.00%、3.95%。排龈线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2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8颗患牙中有9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5.00%、13.24%。推龈器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5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5颗患牙中有11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16.92%。联合组的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比排龈线组及推龈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Expasyl排龈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1名患者的38颗上前牙区患牙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后,使用Expasyl排龈膏进行牙龈处理2分钟,排龈膏去除后取硅橡胶印模,观察牙龈出血的状况和评估模型上牙龈排开的效果。结果:牙龈止血的有效率为90%,排龈有效率为58%。结论:Expasyl排龈膏有较好的止血性能,对于较薄的牙龈有较好的排龈效果。  相似文献   

11.
雷琼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1):598-599
目的探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患2颗以上楔状缺损的患者46例,共235颗患牙,分为2组(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分别在排龈后进行充填治疗或不排龈直接行充填治疗。追踪观察排龈组和不排龈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及牙龈健康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前2组的龈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7,P〉0.05)。治疗1年后,2组充填物脱落率(χ2=8.56,P〈0.05)、龈炎发生率(χ2=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组充填治疗疗效优于不排龈组。结论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排龈膏在老年人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糊剂型排龈材料在老年人固定修复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在对60例门诊患者140颗牙进行固定修复时,采用Expasyl排龈膏于取模过程压排牙龈。对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修复体就位后与牙体的适合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排龈糊剂压排牙龈的患牙,在排龈止血效果、印模清晰程度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吻合程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应用糊剂型排龈材料进行老年人固定修复临床排龈操作,高效省时、减少椅旁操作时间、提高修复体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排龈取模方式对固定修复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对固定修复模型质量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对门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107例144颗牙中,随机分为3组,分刖采用不同排龈取模技术,制取印模,完成修复体。对排龈止血效果、牙预备体肩台、模型清晰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备牙前排龈组与备牙后排龈组的牙体预备有显著性差异,备牙前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备牙后排龈组。结论:正确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印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三维模型分析法比较药物排龈线排龈和半导体激光排龈对游离龈( free gingival margin, FGM)龈沟宽度( sulcus width,SW)和牙龈退缩( gingival recession,GR)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名需要固定修复患者的50颗患牙(前牙21颗和前磨牙29颗)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颗牙,分别采用药物排龈线排龈和半导体激光排龈。收集排龈前后即刻(GR0、SW0)、1 w(GR1)和6 w(GR6)的口内光学印模(CEREC?Omnicam),并通过Geomagic Qualify 2013软件比较排龈前后的SW和GR。结果:半导体激光组的SW0(0.421±0.095 mm)大于药物排龈线组的SW0(0.339±0.084 mm),(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0(0.283±0.097 mm)和GR6(0.125±0.075 mm)分别小于药物排龈线组的GR0(0.421±0.107 mm)和GR6(0.190±0.082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1(0.188±0.066 mm)较药物排龈线组的GR1(0.118±0.088 m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导体激光组的GR0最大,GR1次之,GR6最小(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和药物排龈线排龈均可造成牙龈永久性退缩,半导体激光排龈导致的牙龈退缩量较药物排龈线小。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排龈方法的牙龈退缩量设计修复体边缘完成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的排龈方法在老年人前牙龈下根面龋充填治疗过程中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老年人上前牙颊侧龈下根面龋,窝洞预备后龈壁边缘位于龈下0.8~1mm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充填前采用不同方法排龈。A组采用单线排龈,B组采用排龈膏排龈,C组采用单线排龈加排龈膏,3组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 Z250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以改良的USPHS直接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C组排龈效果优于A组、B组(P<0.05)。1年后C组修复体脱落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牙龈反应、牙髓反应,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继发龋和新发缺损方面,3组无差别。结论单线排龈加排龈膏法应用于老年人前牙龈下根面龋充填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分开患牙游离龈,避免窝洞污染,提高临床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邹群 《口腔医学》2008,28(9):497-498
目的观察将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根面龋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排龈线组)和对照组(传统法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患牙85颗,对照组患牙93颗。排龈线组备牙前在龈沟内放入排龈线,然后以肩台车针预备洞型;传统法组直接用传统裂钻和球钻进行窝洞预备,备牙后两组均采用DyractAP复合体充填窝洞。观察2组患牙备牙后发生牙龈损伤出血、充填后形成悬突以及1年后的充填效果。结果排龈线组牙体预备后牙龈损伤出血率和充填后悬突形成率均低于传统法组,1年后排龈线组充填成功率高于传统法组,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可以取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应用排龈技术减少临床牙龈损伤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当需要将固定修复体的边缘放置于龈下,如何才能在牙体预备时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组织,采集准确印模以获得精美持久的修复效果是临床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方法:作者在对47例门诊患者128颗牙行冠桥修复时,于预备牙及取模过程中应用排龈线排龈,结果:取得良好结果:结论:该技术可减少牙体预备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能帮助取得清晰的软硬组织界限。健康的牙龈及细微的操作是减少损伤,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刀排龈在前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需冠桥修复患者47例,共90颗基牙,其中前牙、前磨牙、磨牙各30颗.根据牙位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每组又分为2个亚组,分别随机选取15颗采用电刀排龈法排龈,另外15颗采用压线排龈法排龈,比较2种排龈方法的操作时间和效果.结果 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应用电刀排龈法的排龈时间分别为(2.07 ±0.10) min、(2.05±0.09)min、(2.14±0.13)min,平均排龈时间为(2.08±0.11)min;应用压线排龈法的排龈时间分别为(8.79 ±0.25) min、(8.51±0.23) min、(8.62±0.20) min,平均排龈时间为(8.64±0.25) min;2种方法的平均排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电刀排龈法排龈效果满意率分别为100%、100%、93%,平均满意率为97%;压线排龈法排龈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0%、93%、100%,平均满意率为91%;2种排龈方法的平均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P>0.05).结论 电刀排龈可以取得安全、满意的排龈效果,在所有牙位区的排龈操作时间均较压线排龈法明显缩短,在前牙区使用优越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排龈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120颗龈下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实验组使用排龈线排龈后Z350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随访2年。追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充填物脱落情况和边缘密合状况。结果:充填治疗后0.5年两组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1、2年后,两组充填物脱落发生率和边缘密合性方面有统计差异学(P〈0.0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技术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过正畸和牙周治疗方法,使龈下前牙残根经桩核冠达到保存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例单颗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内的残根,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2周,采用正畸牵引和牙周治疗,牵出龈下残根于龈上,保持患牙及牙龈稳定3个月后,再行桩核冠修复,对修复后的患牙进行2年内的跟踪随访。结果:26例龈下残根经桩核冠修复后,24例修复体边缘密合,无松动,牙龈无炎症。X线片示根尖无阴影,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1例患牙在修复8个月后,出现桩核冠脱落,1例患牙修复14个月时出现牙颈部牙襞裂,修复成功率92.3%。结论: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对龈下3 mm以内的前牙残根可成功保留,以进行桩核冠固定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