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什么是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问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制定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度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出现高气温灾害性天气的地区和频率不断增加,影响了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因此,做好高温季节的职业卫生管理,促使用人单位重视防暑降温防护措施的切实效果,是关系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高温作业定义的变化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中,1997年前高温作业是以室内外温差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和定义的,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这一高温作业定义强调的是生产性热源对工作地点气温的影响,将高温作业限于存在生产性热源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高温作业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职业危害因素,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引起职业性中暑。在新颁布的GBZ 1 2 0 0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Z 2 2 0 0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第4版中对高温作业的定义及卫生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其中有些内容值得探讨。1 关于对高温作业定义的探讨:高温作业在旧的GB4 2 0 0 84《高温作业分级》中是这样定义的,即“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高原地区高温作业危害情况,为加强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拔2300m中度高原的某炼钢厂具有生产性热源的生产岗位进行了劳动环境,气象条件测定和高温分级,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具有生产性热源的生产岗位,选择正常操作工人9名,作为工时记录对象,每日3人,连续观察3天。要求生产正常,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对高温作业有两种不同的定义。其中4.4.2.2高温作业定义为: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按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相似文献   

6.
高温作业是一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人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引起职业性中暑。高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处在具有生产性热源的作业场所,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该作业点的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国内外对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改变的报道甚多,但对人体行为功能影响危害报道甚少。为了解高温作业对工人行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劳动卫生学的观点认为:在高气温或高气温并有高气湿或强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为高温作业。具体来说,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属高温作业:1)生产环境中热源散热量大于20卡/米~3·小时;2)一般或寒冷地区生产环境温度大于摄氏32°;炎热地区生产环境中气温大于摄氏35°;3)热辐射强度大于1卡/厘米_2·秒;4)生产环境中温度大于摄氏30°,相对湿度大于80%。  相似文献   

8.
既往职业病资料显示,夏季是职业性中暑和职业中毒多发季节,特别是一些露天作业和存在热辐射的高温作业岗位。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自然气温2℃的作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轧钢车间,陶瓷、玻璃的炉窑车间;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造纸工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田、建筑行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钢铁工人在目前高温作业环境下通过汗、尿消耗的水溶性维生素B_1、B_2、C及其膳食摄入和体内水平,为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6—7月选取高温作业钢铁工人226人及同一车间非高温作业工人39人,进行膳食调查和汗、尿收集及维生素测定,用体重差法估计出汗量,同时测定工作场所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WBGT指数)。结果高温作业钢铁工人维生素B_1、B_2、C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2±0.5)、(1.2±0.3)、(102.0±23.3)mg/d;不同作业温度的工人每日摄入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工人在WBGT为30~43℃高温环境作业时的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分别为(0.24±0.08)、(0.20±0.08)、(16.30±7.78)mg/d,分别占汗、尿中排出总量的73.8%,67.9%和68.3%。同等中体力劳动高温工人的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均高于非高温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体力劳动强度下不同作业温度的高温工人汗中维生素B_1、B_2、C排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尿中3种维生素排出量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_1、B_2、C与尿肌酐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21.8±39.7、99.4±43.8、6.1±2.3。维生素B_1、B_2、C体内缺乏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0.6%,31.9%,95.1%。中体力劳动强度的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C体内缺乏率高于非高温作业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铁工人在高温作业环境中的维生素B_1、B_2、C消耗量较多,维生素摄入量均低于高温作业建议量。建议按摄入量与高温作业人员建议量的差值并考虑体内缺乏程度来制定工间液体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不锈钢热轧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电离辐射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噪声强度70.6~95.9 dB(A),超标率65%;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29.3~37.4℃,均为高温作业点;电离辐射、粉尘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高温和电离辐射是不锈钢热轧厂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红外辐射致眼晶体损伤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红外辐射暴露工人的眼晶体损伤情况 ,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测定钢铁企业高温作业现场WBGT指数等气象条件 ,用裂隙灯检查暴露组 85 5名、对照组 186名工人眼晶体损伤情况 ,进行相关内容职业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暴露组作业岗位热辐射强度较高 [>2 0J/ (cm2 ·min) ],暴露组眼晶体损伤检出率为 9 8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2 6 9% ,P <0 0 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热源温度、热源距离 (3~ 5m)和高温工龄是眼晶体损伤的危险因素 (P <0 0 1)。结论 红外辐射对钢铁企业工人的眼晶体危害仍然较大 ,热源温度、热源距离和高温工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应努力降低作业场所红外辐射强度 ,加强眼睛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2.
吴喜江  祁光伟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55-1556
目的探讨热辐射对高温作业岗位分级的影响,客观准确评价高温作业岗位级别。方法采用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法对湿热型与干热型高温作业岗位温度和辐射热强度进行测定,分析热辐射对高温作业岗位温度的影响。结果在辐射强度为X的热环境中,现场实测温度比人体感受到的实际温度低(0.449X-0.037 9)℃。当单向辐射热强度<2 J/(cm2.min)时,热辐射对温差影响在0.22~0.42(℃)之间,当单向辐射热强度>2 J/(cm2.min)时,热辐射对温差的影响明显增大。结论国标中规定当岗位热辐射强度>2 J/(cm2.min)时,高温作业岗位级别提高1个档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温作业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更好地保护高温作业工人身体健康 ,我们对我市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了肾脏 B超检查 ,情况如下。1 资料来源  以我市水泥厂立窑面高温作业工人 174人 (均为男性 )作为检查对象 ,同时选择水泥行业非高温作业男性工人 4 0 0人作为对照 ,其年龄构成比等条件与高温作业组基本相同。由专职 B超医师进行双肾B超检查 ,所使用 B超机已经计量认证验收。2 结果2 .1 肾脏检查发现结石情况见表 1。从表 1可看出 ,高温作业组与对照组肾结石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 χ2= 6.4 6,P >0 .0 5) ,有随着高温作业工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某燃煤电厂脱硝系统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对策。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和高温等,类比工程检测点8 h等效噪声强度、化学毒物(氨)短时间接触浓度85 d B、2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除了控制室均为高温作业点。结论某燃煤电厂脱硝系统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是化学毒物,潜在风险大,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形成生产性高温的因素很多,如高温炉,其中有熔炼炉、加热炉、烘炉等,有被加热的物体如钢锭和各种铸件,还有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热熔液和化学工业中的放热等等都会使车间温度增高,形成高温作业。盛夏到来后的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船坞、农业劳动等,由于受太阳光的辐射及气温的影响,也同样是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16.
刘克勤(酒钢劳动卫生研究所)报道:自1984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四个作业危害分级文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高温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对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商榷。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利用肺通气量计算能量代谢率,这不适用于高原地区,根据我们测定,由于  相似文献   

17.
列车餐车是一较特殊的工作环境 ,高温是餐车内台主要的有害因素之一。为了解高温作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 ,本文选择某客运段餐车服务人员117人 ,同一单位不接触高温的 110人 ,进行对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某客运段餐车内台男性服务人员117人为高温接触组 ,平均年龄 30 (2 0~ 5 0 )岁 ;平均工龄 8(1~ 36 )年。同单位不接触高温的男性 110人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32 (2 2~ 5 5 )岁 ,平均工龄 9(1~ 30 )年。1 2 方法1 2 1 气象条件 采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 ,按高温作业分级GB4 2 0 0— 84进行。1 2 2 心电图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和身心健康,为了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近3年来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苏州工业园区2008至2010年高温作业人员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健康监护资料.高温作业人员主要涉及出炉工、浇铸工、炉前工、熔炉工、机动锻工等.2.方法:根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2008至2010年高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恶心、呕吐、腹痛、反酸、上腹部疼痛、多饮、多尿、血尿、头痛、晕眩等;(2)体检:内科常规检查,重点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心电图、血糖检测,有甲状腺亢进病史或检查有异常者进行血清中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 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