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张春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59-2960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价值。方法将94例再次剖宫产孕产妇按照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分为〈3 mm组和≥3 mm组各47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和缩宫素使用量,以评价B超检测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价值。结果 〈3mm组术中出血量为(336.9±118.4)mL,产后出血例数有9例(19.15%),缩宫素使用量为(90.1±18.7)U,均明显高于≥3 mm组(P〈0.01)。结论通过B超检测子宫瘢痕厚度可以有效地指导再次剖宫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081641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意义/李学和…∥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9).—568~569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1~12月该院再次剖宫产病例在术前均行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其中瘢痕厚度>3mm组60例,瘢痕厚度≤3mm组26例,对病例的术前宫缩情况、术中出血量、缩宫素总用量与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再次剖宫产孕妇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组在术前宫缩、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总用量上与>3mm组孕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有指导意义。表1参3(原文摘要)081642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罗青…∥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8).—486~488对收治的197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经腹部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确诊率。结果:197例中75例经TAS检查诊断62例,阳性确诊率82.3%;72例经TVS检查诊断65例,阳性确诊率90.3%;50例经TA...  相似文献   

4.
李志玲 《吉林医学》2012,33(20):4296-429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在指导再次分娩方式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病例,分为首次剖宫产组(对照组)、观察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组和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组,比较三组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缩宫素使用量的区别。结果: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组自然分娩率为65.3%,<3 mm组自然分娩率为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病例与首次剖宫产术者比较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缩宫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 mm病例比较,观察指标值高于≥3 mm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下段≥3 mm的患者可选择自然分娩,而对于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的患者为避免子宫破裂要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结局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302例均只有一次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另外选取同期产科收治非瘢痕子宫分娩者200例作为非瘢痕妊娠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及非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分娩试产指征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手术;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主要原因为产妇主观放弃试产;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孕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如有阴道试产指征,选择阴道分娩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相珍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14-114,1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有剖宫产史的病例在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其中切口厚度≥3mm组89例,切口厚度〈3mm组37例,对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宫缩剂总用量、子宫破裂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组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宫缩剂总用量、子宫破裂发生率与≥3m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60例(前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对其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150例,试产成功率57.69%。110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42.31%。瘢痕子宫妊娠再次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绝非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瘢痕子宫妊娠有经阴道分娩的可能,倡导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时分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瘢痕子宫待产孕妇207例,所有孕妇均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根据试产结局将其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即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分别131例和76例。比较2组孕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各临床资料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资料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影响。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产褥病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再次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的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阴道分娩情况、胎儿估重、分娩前宫颈评分等产前因素和潜伏期时间、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程度、潜伏期宫颈评分等产时因素比较具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周、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胎儿估重、分娩前宫颈评分、产前BMI、阴道分娩情况、潜伏期时间、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程度、潜伏期宫颈评分等产前和产时因素均是影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在严格筛选年龄、产前BMI、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瘢痕厚度等适应指征情况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选择阴道分娩,有助于改善孕妇分娩结局,提高分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83-58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进行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对24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按患者是否同时阴道试产的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为再次妊娠后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观察组孕妇为再次妊娠后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分娩结束后,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产时、产后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分娩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人性化的分娩方式。在确定孕妇无其他的剖宫产指征及阴道分娩的禁忌证时,应在严密监控其产程的基础上鼓励进行阴道试产,以减少其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缩宫素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分娩者8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前、产程中应用缩宫素84例,其中73例阴道分娩,11例试产失败而行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86.9%,无子宫破裂。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试产应用缩宫素比较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自愿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孕妇18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164例为对照组,对阴道分娩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阴道分娩组183例孕妇中试产成功148例(81.0%),其中阴道助产65例(43.9%),在试产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无手术指征)者17例,出现新的手术指征急诊手术18例,无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发生,无母婴并发症出现。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小于剖宫产组,住院天数少于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剖宫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组间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孕妇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产程中严密观察,正确处理,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住院天数及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3.
谷宁 《医学综述》2014,20(21):4001-4002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术前行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剖宫产200例,根据B超检测结果分为瘢痕厚度>3 mm组和瘢痕厚度<3 mm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及先兆子宫破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瘢痕厚度>3 mm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5%vs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厚度>3 mm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1%),而瘢痕厚度<3 mm组8例(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23-32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50例(前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对其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中有15例进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失败2例,试产成功率86.67%。150例瘢痕子宫妊娠病例中,剖宫产137例,剖宫产率91.33%。瘢痕子宫妊娠再次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绝非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瘢痕子宫妊娠有经阴道分娩的可能,倡导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7月产科收治的24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方式将以上孕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并对2组的分娩结局、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等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46例瘢痕子宫孕妇中,经阴道分娩36例,再次剖宫产210例,经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瘢痕子宫不是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再次剖宫产术中选择原子宫瘢痕切口进入宫腔配合缩宫素合谷穴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23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子宫下段原瘢痕切口处进入宫腔同时配合缩宫素合谷穴穴位注射;随机选取首次剖宫产手术的232例产妇采用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切口延裂伤、术后排气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子宫复旧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选择原子宫瘢痕切口进入宫腔同时配合缩宫素合谷穴穴位注射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有可行性及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秀梅 《大家健康》2016,(6):181-182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究。方法:使用在该院进行诊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60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结果:在60位病人当中,阴道试产成功率达到86%,再次剖宫产有67%,有1例病人出现子宫破裂的现象,阴道分娩出血量小于剖宫产组。结论:对于能够满足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使用阴道试产可以在临床中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使用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对足月单胎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共观察150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75例(剖宫产术中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卡贝缩宫素100μg快速持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缩宫素20 IU子宫肌内注射;B组75例(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组),胎儿娩出后缩宫素20 IU子宫肌内注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结束至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感染率。结果:A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少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单用缩宫素效果更佳,且能缩短手术时间,相应减少术后感染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贾桂花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32-132,13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共168例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孕妇,其中阴道试产95例,再次剖宫产73例,分别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再次剖宫产组母婴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平均住院天数、子宫破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在产后出血量、严重粘连、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充分试产是安全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