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构音障碍的解剖、影像及病因。方法随机选择2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构音评价,根据是否有构音障碍分为有构音障碍组(n=193)和无构音障碍组(n=99)。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面瘫、舌瘫、悬雍垂偏斜、肢体偏瘫及锥体束征,行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脑梗死部位,探讨患者出现面瘫、舌瘫、悬雍垂偏斜、肢体偏瘫、锥体束征等临床体征、神经影像学变化与构音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193例研究组和99例对照组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研究组中,6.7%为纯构音障碍,出现舌瘫、面瘫、偏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9.79%的小脑外梗死出现锥体束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研究组中悬雍垂偏斜、病变部位以及病变左右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小脑梗死可引起构音障碍。结论脑梗死后出现舌瘫、面瘫、偏瘫的患者易出现构音障碍,引起构音障碍的小脑外梗死影响锥体束,与悬雍垂偏斜、梗死位置(幕上或幕下、病变左右侧)无明显相关性。两侧小脑梗死均可引起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5例经MRI证实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语言障碍(60%)、肢体无力(57.84%)、头晕(35.14%)、眩晕、(35.14%)、呛咳(30.27%)、呕吐(26.49%)及行走不稳(18.38%)等;临床体征依次为:病理征阳性(65.41%)、构音障碍(52.43%)、中枢性面瘫(48.11%)、肢体偏瘫(44.86%)、舌瘫(33.51%)、眼震(27.57%)、偏身感觉障碍(27.03%)、共济失调(21.62%)、咽反射迟钝(18.38%)、四肢瘫痪(17.30%)、眼肌瘫痪(11.89%)等。MRI检查单部位梗死多于多部位梗死,其中单部位梗死占72.43%(中脑3例,桥脑89例,延髓19例,小脑18例,枕叶4例,桥延交界1例),多部位梗死占27.57%。结论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其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头颅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眩晕、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rner征、共济失调及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17例行MRI检查,1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2例合并小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等治疗,10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因延髓背外侧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因此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基底节区、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小脑、脑干等部位是脑梗死的常见部位.胼胝体由于血供丰富,同时接受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双重血供,故临床发生于胼胝体梗死比较少见[1].双侧胼胝体梗死更是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后构音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76例脑梗死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选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情绪积分,然后比较两组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后构音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脑梗死头颅MRI有助早期诊断。对确诊病例,16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合并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结论临床上对疑诊小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行头颅MRl检查;头颅CT存在"后颅窝紧缩"特征的患者,宜行手术治疗;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评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评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大脑皮质梗死患者的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值低于皮质下、小脑、脑干梗死患者,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觉醒期(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值高于皮质下、小脑、脑干梗死患者(均P 0. 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TST、SE值低于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SL、WASO值高于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均P 0. 05)。结论: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不同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类似于大脑半球梗死的表现,占脑干梗死59.5%。从MRI检查看,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旁正中区。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形式多样,对老年纯运动性卒中或感觉卒中的患者,除考虑大脑半球腔隙性梗死外,应高度警惕脑干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评估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机能联系不能(CCD)的发生因素及机制。方法对81例确诊为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行DSC-PWI和MR常规检查,记录大脑半球不对称指数(AIcbⅠ)、小脑不对称指数(AIcbⅡ)、幕上脑梗死体积、梗死位置、患者是否有偏瘫及活动受限的情况。将患者分为CCD阳性组和CCD阴性组,比较两组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CCD阳性患者幕上梗死参数与AIcb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CD阳性组35例(43.21%),在梗死时间、梗死部位、偏瘫及活动受限情况方面与CCD阴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D阳性组患者幕上梗死体积和AIcbⅡ之间呈正相关(r=0.25,P=0.01),梗死持续时间与AIcbⅡ之间无相关性(r=0.19,P=0.59)。结论 CCD可能是皮层脑桥小脑通路中断的结果,其发生可能与梗死时间、梗死部位、患者偏瘫及活动受限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丁振平  何建华  杨振 《中国康复》2023,38(6):374-379
<正>构音障碍是指一组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运动性言语障碍,是由中枢或周围神经受损引起的与言语相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病因常见于脑卒中、帕金森病、脑瘫、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等。构音障碍根据神经解剖及言语声学特点分为六种类型: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相关的痉挛型构音障碍;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相关的弛缓型构音障碍;主要由小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失调型构音障碍;以及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和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7例中男27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1岁。结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步态不稳。37例中临床误诊9例,后经MR I检查确诊。单纯小脑梗死共18例(右侧小脑8例,左侧小脑6例,双侧小脑4例),除小脑梗死外同时伴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灶者共19例。小脑梗死以小脑上动脉供血区最常见,共24例,占64.9%。CT尤其是MR 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小脑梗死容易误诊,头颅MR 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颅CT。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2000-06~2004-06就诊的出血性脑梗死(HI)36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40~45岁2例,46~50岁3例,51~55岁5例,56~60岁8例,61~65岁13例,66~70岁3例,71以上2例,平均年龄(60.4±9.8)岁。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0例,发病前心房纤颤16例,溶栓治疗6例,抗凝治疗4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13例、意识障碍15例、偏瘫30例、失语8例、抽搐6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2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扫描诊断。1.2影像学资料梗死部位位于大脑皮质24例,基底节区9例,小脑2例,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1例。梗死面…  相似文献   

13.
陈继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51-395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如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脑梗死59例,梗死灶中心出血60例,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69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用药及并发症等,病情变化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如有条件可进入卒中单元治疗。  相似文献   

14.
魏文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38-4639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8例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小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及男性患者.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或漏诊率高.结论 熟悉小脑的解剖结构,及时进行头部MRI检查,对了解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早诊断、防止误诊或漏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后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死后癫痫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和面积的关系以及梗死后癫痫的治疗原则.[方法]分析385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中出现继发性癫痫的36例患者之临床特点、头颅CT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多见于脑皮层梗塞者.早期癫痫发作应以抗惊厥、脱水为主,迟发性发作除脱水、对症治疗外还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2例中老年小脑半球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7-06于我科住院就诊的12例中老年小脑半球梗死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结论:小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应尽早做MRI,及时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纯构音障碍患者病变部位及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1988-06/1997-02在日本Hyogo医科大学第十五医院收治的12例右利手纯构音障碍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构音障碍主要特点,包括发音不清、慢,低音韵律,且没有其他神经受累,如伴随其他神经症状也为轻度,如面部肌肉受累、舌肌受累,无口语听理解和书写能力障碍。年龄49~81岁,平均(65±13)岁,其中男10例,女2例。选择11名CT或MRI显示无脑损伤同期入院健康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平均(68±11)岁。所有纳入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①对病例组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确定脑梗死部位。②对两组受试对象进行局部脑血流量检测,局部脑血流量半量值按以下方法计算:选取4×4象素的兴趣区(ROI),定量分析脑区摄取的123I-IMP。参考脑功能定位图谱,检查15mm×15mm×7.5mm大小的脑体积所对应的28个标准化位置,包括前额叶2个(中、侧面)、前盖部1个、前环部1个、前中运动区1个,感觉运动区2个(上部、下部)、顶叶2个(上、后)、颞叶3个(上、中、下)、枕叶1个、小脑1个,均选择左右两侧。每1区域的吸收由此区的每象素的平均数来确定。测量每个区域的吸收率[吸收率=2×(垂直棒)左-(垂直棒)右/L R]。结果:纳入12例患者和11名健康对照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MRI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为两侧多发腔隙梗死,1例为单侧内囊-放射冠梗死。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均在内囊或放射冠(3例为单侧、9例为双侧)受累。8例为内囊梗死,其中6例为后肢损伤、3例为膝部、1例在前肢。9例有放射冠梗死(3例在前部、2例在后部、4例前后部均受累),3例为桥脑梗死,1例为丘脑梗死,1例为基底节梗死。10例在T2加权MRI上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②病例组患者脑血流量检测结果:8例患者前额叶皮质呈低灌注状态,其中1例患者主要在旁矢状面和前盖区,其他区域皮质未检测到灌注不足。局部脑血流量半定量检测显示,病例组患者前额叶前部内侧、外侧、前环区、前盖及前运动区的脑血流量分别为(0.800±0.065),(0.821±0.064),(0.746±0.092),(0.803±0.093),(0.851±0.065),明显少于对照组[(0.875±0.081),(0.874±0.054),(0.835±0.073),(0.881±0.067),(0.932±0.055),t=-2.447,-2.125,-2.560,-2.970,-2.449,P<0.05-0.01]。结论:纯构音障碍多见于多发腔隙梗死患者,额叶皮质低灌注,尤其是前盖和额叶中部低灌注,可能是引起纯构音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首次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T或MRI确定首次脑梗塞患者282例,所有患者均为右利手。病灶部位:额叶53例,顶叶45例,颞叶50例,枕叶43例,丘脑33例,基底节174例,小脑30例,脑干51例;测定病灶体积;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①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小脑、脑干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②病灶体积大小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相关性(P<0.05)。③MOCA总分与HAMD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AMD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首次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低文化水平特征,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异常(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是首次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与卒中部位及体积有关,病灶体积大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教育水平低、长期大量饮酒及抑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小脑梗死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70岁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主要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本组中18例经头颅CT确诊,另22例头颅MRI+DWI检查确诊。34例内科治疗,4例手术治疗后好转,2例死亡。结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要怀疑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颅MRI+DWI确诊该病优于CT,病情严重者应尽早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听神经瘤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鞘瘤,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为脑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听神经瘤病变主要累及面神经、前庭神经导致病人面神经受累、听力下降。肿瘤体积增大后可累及其周围的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桥小脑角,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吞咽功能障碍、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等。累及脑干时出现相应的症状以及脑积水,甚至危及生命。听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