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戟天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巴戟天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对二~四年生巴戟天的产量,灰份和浸出物作了比较,并进行薄层层析。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试验认为,种植巴戟天的适宜行株距为35×30cm,增产效果较好的肥料为阴阳灰。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部分离得7种结晶。除棕榈酸、十九烷、β-谷甾醇外,尚有4种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及2-OH-3-CH2OH蒽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化学成分.方法 巴戟天甲醇提取物采用MCI-GEL、RP-C18、Sephadex LH-20、硅胶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α-D-fructofuranose-β...  相似文献   

4.
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肖洪 《中国现代中药》2006,8(11):29-30,3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述巴戟天的种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巴戟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2)、甲基异茜草素(3)、2-羟基-3-甲基蒽醌(4)、1-羟基-2-羟甲基蒽醌(5)、2-羟基-1-甲氧基蒽醌(6)、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7)、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8)、水晶兰苷(9)。结论: 化合物7,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巴戟天为常用中药,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阳萎、早泄、尿频、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腰膝疼痛、软弱无力等症。在河北安国、辽宁兴城等地区药村市场上,曾发现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别和区分不具饮片外形后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不同批次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各批次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之间的差异较少,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图均具有特征吸收峰;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可以有效地区分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的配方颗粒。结论: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可以准确、直观、快速地鉴别巴戟天和盐巴戟天的配方颗粒,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巴戟天寡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糖类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用活性炭、纤维素和硅胶等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离出6个寡糖类化合物,分别为蔗糖(Ⅰ)、耐斯糖(Ⅱ)、菊粉六糖(Ⅲ)、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Ⅳ)、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Ⅴ)、β-D-果吡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2→1)-β-D-果呋喃糖(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巴戟天属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茜草科巴戟属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的6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与药效的关系。方法:按照公认的标准方法对巴戟天进行处理和测试。结果:在巴戟天中,所含有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Cu、Mn、Se、Cr的量比较多。结论:巴戟天中含有比较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它具有保健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广东产巴戟天生药根皮中分得四种成分,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2-甲基蒽醌(Ⅱ),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Ⅲ)及24-乙基胆甾醇(Ⅷ)。Ⅱ和Ⅷ系首次从巴戟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巴戟天离体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贺红  徐鸿华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0):733-735
目的 :在巴戟天离体再生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根癌农杆菌转化的有效方法 ,为巴戟天新品种选育、引入外源目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以巴戟天带节茎为材料 ,农杆菌菌株为EHA101,含有质粒载体pGA482GG ,质粒上插入了GUS、NPTⅡ基因。结果 :MT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1,外植体出芽率最高 (97.8%) ,BA浓度升高 ,出芽率下降。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 ,以竖放为好 ,出芽所需的时间短且出芽率高。根的诱导 ,以MT附加 0.2~0.5mg·L-1NAA效果较好 ,生根率可达 80.0%以上。巴戟天带节茎进行遗传转化 ,卡那霉素作为选择试剂 ,浓度为 50mg·L-1。头孢霉素用作抑菌剂 ,浓度为 300mg·L-1。经感染的外植体 ,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 1.5个月后 ,抗性芽发生率为 14.8% ,GUS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抗性植株中 ,GUS反应呈阳性所占比例为 22.2%。结论 :通过探讨巴戟天的离体培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获得了较高的离体再生频率 ,建立了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巴戟天寡糖在不同溶媒中的化学稳定性。方法 以水、乙醇、不同pH值水溶液为介质提取巴戟天寡糖, 利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检测其变化规律, 探讨不同提取介质对其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巴戟天寡糖在以不同提取时间的水溶液为介质进行提取时, 0.5 h后即开始水解, 巴戟天寡糖含量逐渐下降, 果糖与蔗糖含量逐渐增高, 并产生新的未知成分;巴戟天寡糖在以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为介质进行提取时, 仅在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10%~30%内发生少量水解, 并产生少量未知成分;巴戟天寡糖在以不同pH值水溶液为介质进行提取时, 在pH 2和3时基本被水解, pH 4和5时大部分被水解, 并产生较多新的未知成分, pH 为6~10时巴戟天寡糖趋于稳定。结论 巴戟天寡糖在水中不稳定, 在乙醇溶液中相对稳定, 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从中药巴戟天中,分到5个抗抑郁活性成分。经化学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琥珀酸、耐斯糖、I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以及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以上均首次从巴戟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利用HPLC-ELSD测定肠灌流液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研究各低聚糖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灌流液pH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得出各低聚糖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机制。结果显示5种低聚糖均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速率与灌流液pH、药物浓度和肠段部位有关。盐酸维拉帕米可显著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是P-gp的底物。5种低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段的吸收均较好,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6种寡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23批不同产地及种植年限的药材中寡糖类成分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分析,色谱柱为ZORBAXNH2柱(250 mm×4.6 mm,5 μm);以0.1%醋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5 min,7...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树脂法对巴戟天低聚果糖中所含色素的脱除能力。方法:以脱色率、寡糖保留率为指标,筛选合适树脂对巴戟天低聚果糖进行脱色,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其静态及动态吸附工艺。HPLC-ELSD测定耐斯糖含量。结果:确定采用D941型树脂,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25℃)下,15 g.L-1巴戟天寡糖溶液(pH 5.88)4 BV,流速4 BV.h-1,径高比1∶10。脱色率92.54%,寡糖保留率82.76%,耐斯糖质量分数由22.46%升高至29.94%。结论:D941型树脂对巴戟天低聚果糖具有良好的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超  华悦  李喆  史辑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5):837-844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的有效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在人源结肠癌细胞Caco-2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以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跨膜电阻等指标验证和筛选模型。考察不同pH、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对Caco-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pH和质量浓度。通过Caco-2细胞转运实验探究药物质量浓度、作用时间与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的累积转运量。结果: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良好,三者低质量浓度的双侧表观渗透系数(Papp)明显大于中、高质量浓度;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后,三者的Papp变化不大,说明这3个成分的小肠吸收不需要载体。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的液相色谱图中存在少量水晶兰苷,说明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存在首过效应。结论: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3个特征性成分在跨膜转运过程中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3...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用于巴戟天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的叶中目标基因表达量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巴戟天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的叶为材料,根据巴戟天转录组数据,选择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微管蛋白α(tubulinalpha,TUA)和肌动蛋白(Actin)基因等10个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并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分析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从而筛选出巴戟天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叶中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巴戟天的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的叶中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内参基因GAPDH和泛素(UBQ)在巴戟天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GAPDH+UBQ的双内参组合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目的基因在巴戟天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而在不同处理的叶中GAPDH和Actin表达稳定性最好,选择GAPDH+Actin的双内参组合可以确保目的基因相对分析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在巴戟天不同组织中,DXS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根<茎<叶,DXR的相对表达量为茎<根<叶。在巴戟天不同处理的叶中,DXS和DX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相对于未处理的叶(CK)都有所提高。结论筛选得到的稳定内参基因为后续巴戟天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使用2个稳定内参的组合对目的基因进行均一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目的基因表达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