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运海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8):7-9
目的:通过用磁共振技术对颅内病变进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以及利用与X线截然不同的成像原理,采用特殊的成像序列,使颅内病变的形态,位置和病变性质更能准有的显示和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15例,有X线CT资料者60例,无任何检查资料者55例、检查前常规清除头部影响病变检查的一切金属物品,然后仰卧干检查床上,定位线对准眉间联线中点,如重点检查垂体、脑干、小脑部位则中线下移至眼眶联线,以保证检查部位位于线圈中心,使采集到的信号不被衰减,颅内病变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根据不同病变取不同方位的切面图像,并采用不同的层间层厚、以及特殊的拼接对比技术进行图像组合,以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与了解。结果:本组病例中,三个方位同时显示病变者45例,二个方位显示病变者13例,一个方位显示病变者36例,60例x线CT检查患者中,重新进行病变定位和纠正病变所在位置者21例,排除病变者5例,发现病变者4例,脑积水查出原因者8例。讨论:长期以来,颅内病变主要靠X线摄影所得图像来完成检查,由于密度的差异因素以及摄影条件应用的复杂性、和暗室技术人体个体差异的综合因素的影响,颅内有无病变主要靠间接X线征象来判断,如颅内骨质的吸收破坏和颅内压的改变等,其颅病变根本无法直接显示和了解,CT技术出现并应用颅内病变后,由于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所以在CT图像中其病变的形态、位置、性质都能部分的了解,但由于只有一个横断切面的图像要全面的了解病变仍很困难,当磁共振技术应用干颅内病变时,由于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使其在颅内病变检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颅内病变的显示以及病变性质都能作出准确的答复。 相似文献
2.
3.
过去眼球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 ,虽然这些方法仍为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但对病变的定量、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 ,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 (opticcoherencetomography ,OCT)、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激光扫描检眼镜 (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 ,SLO)、彩色超声多普勒 (colorDopplerimaging ,… 相似文献
4.
5.
CBASS序列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CBASS(Completely Balanced Steady State)序列在MRI检查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经Marconi Proview 0.23T开放式磁共振机CBASS序列和常规序列扫描患者及志愿者共65例,受检部位包括脊椎、头颅、骨关节和盆腔等部位,扫描方位有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结果:经CBASS序列与常规序列扫描上述各部位对比观察结果表明,CBASS序列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受检部位的解剖结构;能够在保持常规T1加权序列所具有的特征的基础上,还能使脑脊液等液体显示高信号;能够清楚显示骨骼内骨小梁及颅神经等微细结构;盆腔扫描可显示前列腺、精囊腺、子宫等结构,尤其对精囊腺囊状结构、间隔及周围静脉丛结构的显示。结论:CBASS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各组织结构的微细结构,且具有对流体不敏感,扫描时间较短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谭运海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6):41-42
目的:不同序列用于椎间盘检查时,其检查效果是不同的,为了最佳的显示椎间盘有无病理变化以及了解与周围关系,就必须合理的正确的应用好不同的检查序列,以达到最佳显示椎间盘的影像效果以及病理变化情况,突出磁共振检查技术对椎间盘病变的检查优势,从而对病变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EPI在颅脑急诊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 5 0例颅脑急诊患者进行了常规SE序列及平面回波成像 (echoplanarimaging ,EPI)检查 ,这两种方法所产生的图像进行了对照分析。探讨EPI在颅脑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 0例颅脑急诊患者 ,男 41例 ,女 9例 ,年龄 43~ 72岁 ,平均 5 3岁。其中急性大面积及多发性脑梗塞 15例、后颅凹及半球出血 5例、基底结出血 11例、脑干出血 5例、脑瘤 13例、脑囊虫 1例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躁动等表现。1.2 检查方法MRI采用Philips 1.0T超导MR成像仪 ,头线圈、扫描… 相似文献
8.
STIR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TIR像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选择了35例软组织疾患者同时行磁共振STIR像和FSE T2加权像的扫描。结果:STIR像35例病人均检出病灶,而FSE T2加权像检出34例。对病灶边界的显示STIR像明显优于FSE T2加权像,其中STIR像清楚显示病灶边界32例,FSE T2加权 像清楚显示9例。结论:STIR像对软组织病灶的检出率及病灶边界的显示状况均优于FSE 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9.
1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胰腺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无创且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胰胆管系统的磁共振检查技术[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MRCP有望逐渐取代诊断性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分解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各类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渐进发展的必经的特征性病理过程。因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效地阻断或干预肝纤维化的进程,正是当今研究的难点。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是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应用DWI对肝脏病变分析也是目前影像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脊椎和脊髓病变,以前一般采用X线摄片,椎管造影。CT等检查来诊断。随着MRI的使用,椎管造影几乎都不做了。X线摄片和CT也只是在外伤时首选。在肿瘤、炎症等病变时一般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影像检查技术从单一的X线诊断,发展为包括超声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 RI),发射体层成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数字血管造影术(DSA)等多种成像技术的学科。每种成像技术又有多种检查方法。诚然,各种成像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并非一种成像技术可以适用于人体所有器官的疾病诊断,也不是一种成像技术完全能取代另一种成像技术,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在当今医保制度下,怎样提高医疗费用与诊断效率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病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郑粤军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5,(5):1-2
CT影像显示技术又称窗口技术,即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窗宽、窗位技术,来获得清晰的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窗宽、窗位对CT图像显示窗的调整也会对图像的对比度、解剖结构和边缘位置有明显的影响显示。通常较大的窗宽适用于较大的部位,如肺部和骨骼;较小的窗宽适用于软组织部位。因此,窗口技术是CT诊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恰当的窗宽和窗位在技术操作中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8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脂肪抑制MRI平扫和脂肪抑制动态增强MRI扫描,对比分析SE TlWI、FSE T2WI、脂肪抑制SE T1WI、脂肪抑制FSE T2WI和脂肪抑制SE T1WI增强扫描5种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和内部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1)对病变的检出,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检出率达100%,平扫各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别,其中以脂肪抑制T2WI为最好,检出率为93.1%,脂肪抑制T1WI最差,检出率为85.06%;(2)在病变形态的显示上,虽然脂肪抑制T2WI效果较好,但与常规T2WI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则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3)在病变内部信号的显示方面,脂肪抑制的平扫(包括T1WI、T2WI)明显优于常规平扫,而脂肪抑制的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各图像。结论 乳腺MRI平扫中脂肪抑制的应用对病变的检出及内部信号的显示具明显优势,以脂肪抑制T2WI效果更好;在脂肪抑制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对病变强化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良好,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准确判断病变强化程度,观察病变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过程.明显提高了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检查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烟雾病患者,每例均有MRI平扫和MRA检查,并跟踪随访。结果:磁共振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均闭塞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其中3例可显示异常血管网。结论:磁共振检查在烟雾病诊断中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