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5.6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30例(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组28例(对照组),对康复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吞咽障碍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比常规治疗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鲍杨东 《安徽医药》2015,(8):1567-1568
目的:观察颅脑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针刺和吞咽康复训练,另外给予治疗组患者颅脑穴位按摩。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记录治疗前后的试验得分,并评定治疗后疗效;采用 VFSS 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困难分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饮水试验得分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颅脑穴位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脑卒中致吞咽障碍出院回社区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安排社区医护人员上门进行基础吞咽功能锻炼、饮食训练、心理调节等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χ2=12.153,P〈0.01)。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立即进行社区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9年1—6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住院期间行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为试验组,住院期间未行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而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总有效率(97.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更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溶栓模式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各时间节点: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7月入住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选取2017年2~4月入院的44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变化及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1,P=0.211),两组患者出院和入院吞咽功能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d=-1.179,P=0.238)。对照组5例患者发生SAP,观察组无一例发生SAP,两组S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SAP发生率,但缓解吞咽障碍的效果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65.93±2.15)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65.89±2.13)岁,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并发症和生活质量。采用t、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8,P=0.001)。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8.46±2.1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为(34.65±2.03)分,均低于对照组[(49.87±2.19)分、(40.83±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8、14.649,均P<0.001)。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分别为(120.76±12.94)g/L、(43.67±4.34)g/L、(255.72±20.69)mg/L,均高于对照组[(106.49±11.63)g/L、(39.67±4.30)g/L、(210.09±2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3、4.489、10.733,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观察组护理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中精力、家庭活动、语言、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视力、工作评分分别为(11.18±1.36)分、(9.96±1.35)分、(16.89±2.54)分、(22.37±2.61)分、(16.87±2.38)分、(9.94±1.12)分、(18.96±2.43)分、(16.89±2.28)分、(11.28±1.39)分、(15.57±2.19)分、(10.24±1.18)分、(9.24±1.32)分,均高于对照组[(8.94±1.34)分、(6.84±1.21)分、(13.59±2.51)分、(18.96±2.57)分、(13.38±2.34)分、(6.92±1.05)分、(14.48±2.40)分、(13.57±2.24)分、(8.94±1.37)分、(12.38±2.17)分、(7.78±1.16)分、(6.98±1.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3、11.799、6.336、6.382、7.169、13.486、8.993、7.121、8.220、7.094、10.192、8.363,均P<0.001)。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不良情绪和营养状况,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53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康复组的有效率为8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9.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芸 《江西医药》2009,44(10):1047-1048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并发的肺部感染。急性脑卒中患者28%~71%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导致不良预后,如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影响脑卒中康复。现将我院有关SPA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卒中单元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卒中单元(Su)组32例和普通病房(GW)组30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社会功能评分(牛津残障评分)改变情况。结果SU组患者入出院差值:生活能力评分差值、神经功能评分差值、社会功能评分差值分别为-4.37±4.39、15.37±6.74、-0.69±0.83,与GW组的-1.93±5.23、9.32±5.36、-0.32±0.6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卒中单元可以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袁莉 《首都医药》2016,(4):53-5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s t r o k e unit,SU)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SU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量表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1护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7例,较满意23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0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卒中单元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DA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康复护理治疗DS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导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及摄食训练、冷刺激、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第2周的治愈率为35.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3周的治愈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导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藤岛一郎吞咽能力评价标准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吞咽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吞咽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战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76-177,17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5例,女5例,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资料,寻找有关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实践中。结果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21例吞咽障碍基本消失,营养状况良好,无并发症;9例饮水实验提高1~2级,营养状况良好。结论有效的康复护理训练,使吞咽障碍的发生减少到最低,同时对吞咽功能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