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D-11糖尿病编码主要分类于第5章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分类于第18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新生儿糖尿病分类于第19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糖尿病并发症的编码一部分分类于第5章内分泌、营养或代谢疾病,另一部分则根据并发症发生的解剖部位和疾病性质分类于对应的其他章节。ICD-11在ICD-10的基础上增加了扩展码来表述解剖部位、严重程度等信息,还增加了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的编码组合,更新了ICD的编码结构。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两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ICD-11编码规则在ICD-10的基础上扩充了临床分期、分型及解剖部位等信息。编码员要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让临床医师完善住院病案首页的诊断信息,才能更好地满足ICD-11编码的需要,为将来ICD-11在卫生医疗领域的推广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ICD-11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章节、分类结构和编码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急性风湿热(I00-I02)一组类目在ICD-11中移至第1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中;脑血管疾病(I60-I69)被重新分类到第8章神经系统疾病;痔(I84)、食管静脉曲张(I85)分类于消化系统疾病章节。ICD-11中的循环系统章节增加了许多新临床概念,也进行了一些重组,例如低血压(I95)单独列为一节,冠状动脉疾病重组为单独一节,操作后的循环系统疾患一节扩大了术后疾病部分。对于具体的疾病而言,原发性高血压(I10)、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更加细化;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轴心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I25.1)采用后组配的编码方式多维度表示疾病属性;涉及医疗安全的操作后的疾患采用三组分的簇编码模型等。与ICD-10相比,ICD-11更贴近临床,对疾病的表达更加全面、精细和灵活,更能满足医疗数据信息化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斑痣性错构瘤病是同时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的一组先天性畸形,在ICD-11中其所属章节结构与分类轴心发生改变,疾病诊断术语在ICD-11中变更为“神经皮肤综合征”,ICD-11的编码框架采用全新的“ED1E.EE”格式,6位编码使分类更细致。并且ICD-11根据分类层级和分类轴心的变化,在兼顾ICD-10不包括的内容的同时做了补充和完善,其类目位数增加1位,较ICD-10扩大了100余倍。其中肺错构瘤和肾错构瘤不再分类于此章节中,而被分类到了肿瘤章节。研究学习ICD-11编码规则及发展变化,为临床编码提供更好的理解与思路,实现ICD-10到ICD-11的过渡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脓毒症的ICD-10与ICD-11分类的基础上,按一般人群脓毒症、孕产妇脓毒症和新生儿脓毒症3种情况,对脓毒症在ICD-10与ICD-11中的编码原则进行总结。在ICD-10中,脓毒症分类于A41.9,脓毒性休克分类于R57.2。而在ICD-11中,脓毒症分为1G40表示脓毒症不伴脓毒性休克和1G41表示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在选择主要编码时,ICD-11继承了ICD-10的编码原则,即病因优先的原则,首先编码导致脓毒症的具体感染,再编码脓毒症。所不同的是,ICD-10的脓毒性休克被分类于症状、体征章节,而ICD-11分类于感染性疾病章节,体现了医学最新的研究进展。编码员不仅要积极学习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学习ICD-11的组织架构和编码规则。  相似文献   

5.
正确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分类ICD-9-CM-3的编码方法、提高编码准确度和专业水平,对当前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通过系统性的继续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应熟练掌握ICD-10和ICD-9-CM-3编码规则,并不断积累相应临床医学知识,以提高自身编码水平。编码员应做到“一个基础,六个多”:以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编码规则为基础;多阅读病案,多与临床医师沟通,多了解临床医学知识,多翻书检索查询ICD编码,多总结编码经验,多跟踪医学及ICD编码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际疾病分类(ICD-10)肿瘤章节的双重分类。方法重新学习瘤章节C00-D48的分类规则,针对肿瘤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每一组肿瘤性疾病进行编码分类。结果分类过程中得出启示,对于由肿瘤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肿瘤章节是适应星剑号双重分类的。结论 ICD-10肿瘤章节虽没有星剑号编码指示,但当病案中的一些肿瘤性疾病诊断符合双重分类的原则时,编码人员应使用双重分类,给予正确编码。  相似文献   

7.
比较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ICD-11)的传统医学模块(Traditional Medicine Module 1,TM1)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4项国标的修订版(简称“新版中医国标”)的分类体系与编码方式,并对新版中医国标与ICD-11 TM1在肺系疾病的中医疾病与证候分类编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ICD-11 TM1和新版中医国标都能满足本研究中医疾病名称分类;ICD-11 TM1能基本满足肺系证候名称分类,但在对部分临床证候的诊断时,编码员需与临床医生沟通,了解内涵,从而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证候分类准确编码,或按ICD-11修订标准扩充TM1,或将其分类于残余类目;新版中医国标代码能够满足肺系临床证候分类需求。为了更准确地对临床病历进行中医病证分类编码,编码员应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及与临床医生沟通,收集更科学的中医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正确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正确认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根据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疾病性质,按照2008年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编码于第三章的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76.0欠妥,应给予肿瘤编码C96.0。结论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是一个有规律的工作,它是基于疾病的本质分类。疾病编码除了要掌握ICD-10的分类原则以及基本的编码规则外,还要不断提高医学知识水平,重视继续教育,与时俱进,了解医学新进展,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0月22日至29日在北京举办一期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电子辞典应用学习班,来自各地的学员32人参加学习。学习班系统讲授ICD-10的分类原则、各章的难点、分类规则和编码要求、ICD-10电子辞典的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学员们结合教师讲授每个章节同步使用电子辞典在计算机上操作,并利用电子辞典在机上进行编码练习。学员们反映利用ICD-10电子辞典在机上查找编码快捷、准确,不用翻阅书本减轻了劳动。  相似文献   

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甦君 《中国病案》2005,6(2):33-34
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国际疾病分类的认识,配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定本ICD-10的推广使用,利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通过对疾病编码举例,阐述正确应用ICD-10的重要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规则掌握,正确书写疾病诊断,有利于国际疾病分类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及编码规则,对street ketamine进行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除对临床表现编码,按规则还应对疾病外因进行编码,如有膀胱活组织检查,应参考病理结果进一步分类;手术操作则根据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分类。编码人员对于未直接纳入ICD-10的疾病条目,需了解该疾病的致病原因,同时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进行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12.
黑素细胞痣及相关手术是常见的疾病和手术之一,编码容易混淆。临床根据病因、坑浆大小、外观形态及黑素细胞巢在皮肤层次的部位对黑素细胞痣进行分类。ICD-10将巨型黑素细胞痣形态学编码分类于M8761/1,巨型黑素细胞痣部位编码分类于D48.5;非巨型黑素细胞痣形态学编码分类于M872-M879,动态编码为/0,非巨型黑素细胞痣部位编码分类于D22.-。ICD-9-CM-3中86类目包括部位的黑素细胞痣切除术编码为86.3,86类目不包括部位的黑素细胞痣切除术分类于系统章节。黑素细胞痣切除游离植皮术或皮瓣移植术编码时除了将对黑素细胞痣切除术进行编码,还要对游离皮片移植术或皮瓣移植术进行编码。编码员对黑素细胞痣及其常见手术编码时要了解黑素细胞痣部位、病理及其手术术式和部位,根据ICD-10及ICD-9-CM-3编码规则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各部位止血术的手术操作分类编码。方法利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对常见止血术,从主导词的选择到手术分类编码进行分析。结果疾病性质的不同、手术目的及操作方式不同、使用器械不同,手术操作编码也应不同。结论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掌握ICD编码知识,还要仔细研读病案,学习相关医学知识,才能做到编码准确,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14.
发病时期对产科ICD编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产科系统编码复杂、难度较大,编码错误率较高,是编码员普遍感到棘手的章节。其特点是影响编码的因素较多,编码常随疾病发生的时期、对象、量化程度等而变化,其中发病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相同的疾病发病时期不同其编码则不同。编码员应了解产科编码特点,认真分析病历,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刘晖 《中国病案》2005,6(7):40-40,34
要使疾病相关分组系统在我国尽快推广使用就要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率,编码人员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结合ICD-10的编码原则,通过认真阅读病历再进行编码,临床医师也应了解ICD-10的分类轴心和规则,书写好病历.  相似文献   

16.
髌骨脱位是骨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髌骨脱位S83.0、复发性髌骨脱位M22.0、习惯性髌骨脱位M22.0及先天性髌骨脱位Q74.1,按ICD-10编码规则分类于不同的章节。对不同性质的髌骨脱位其治疗策略不同,根据损伤结构特点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或联合应用多种手术方式。一般对软组织结构异常患者可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81.96、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术81.96、髌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81.96;对骨性结构异常患者可采用股骨滑车成形术78.45、Fulkerson截骨术78.47、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77.25等。编码员要理解髌骨脱位的病因及临床分类,通过阅读病历抓取疾病分类关键信息,首先判断是否为创伤性,创伤性是初次脱位还是复发性脱位,非创伤性是否伴随其他畸形;要掌握髌股关节的解剖结构,了解常见手术方式及手术内涵,以便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17.
介绍ICD-11中文版修订情况,从编码框架、新增章节、编码组配形式、疾病诊断术语4方面分析ICD-11中文版和ICD-10的差异。指出ICD-11中文版的使用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挑战并给出相应对策,包括重视ICD-11重要作用、加强其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掌握ICD-10编码原则提高编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 《中国病案》2005,6(4):38-39
国际疾病分类是一种科学性、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疾病分类方法.ICD-10分类是多轴心以病因为主.因此,要正确地对疾病进行ICD-10编码,编码员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知识,掌握ICD-10编码原则,提高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确保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和医院卫生统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ICD-10)是继第六次修订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修订。它的主要变化是将编码结构由原来的纯数字式改为字母-数字式。在分类思想上ICD-10也有进一步的开拓,标志着疾病分类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本文简述第十次修订的概况、内容的修订。疾病分类“家族”的概念和新的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启动了"疾病名称国际分类第11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1,ICD-11)的修订工作[1]。与ICD前10版不同的是,在第11版的修订工作中,专门设置了第23章,拟将传统医学纳入其中。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能纳入其中的,只有源自中国的传统医学,即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