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鼻胆管造影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残留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ERCP取石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鼻胆管造影的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66例患者完成ERCP取石及鼻胆管造影,27例可疑残留结石,再次ERCP证实其中25例为结石残留(残留组),另341例无残留(无残留组)。ERCP胆管取石后结石残留率为6.8%(25/366),鼻胆管造影对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阳性预测值为92.6%(2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胆总管直径≥1.5cm、机械碎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14、7.651、9.67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结石(OR=2.713,95%CI:1.002~7.345,P=0.049)、机械碎石(OR=9.183,95%CI:2.347~35.925,P=0.001)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鼻胆管造影是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有效手段。多发结石和术中使用机械碎石是结石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和取净率均为100%,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方面均较显著。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318,95%CI=1.114~4.926)、胰管显影(OR=1.101,95%CI=1.022~2.731)和插管时间>60 min(OR=1.026,95%CI=1.016~3.769)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道结石病史(OR=1.249,95%CI=1.105~3.621)、胆道中高位梗阻(OR=1.412,95%CI=1.263~4.788)和胆管治疗史(OR=1.281,95%CI=1.051~2.871)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SOD病史、胰管显影、插管时间、胆道中高位梗阻、胆道结石病史和胆管治疗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ERCP取石的患者,随访观察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初次病程、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小、胆道狭窄11个相关因素,并对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共成功随访190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3年,结果胆总管结石复发68例,未复发122例.对比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患者年龄[(65.5±l5.5)岁比(57.6±15.4)岁,P =0.001],初次病程(P=0.015),胆道手术史(17.6%比2.5%,P=0.000),憩室(29.4%比7.4%,P=0.000),胆总管直径[(15.0 ±5.1)mm比(10.7 ±3.4)mm,P=0.001],胆道狭窄(32.3%比13.9%,P=0.000),结石数量≥2(80.9%比72.9%,P=0.000),结石直径≥10 mm(35.3%比8.2%,P=0.000)为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OR =3.44,95% CI:1.55 ~7.63,P=0.002),有胆道手术史(OR=5.82,95% CI:1.34 ~ 25.29,P=0.019),合并乳头旁憩室(OR=3.29,95% CI:1.18 ~9.12,P=0.022),胆总管直径≥10 mm(OR=4.30,95% CI:1.72 ~ 10.72,P=0.002),结石数量≥2(OR =4.24,95% CI:1.61 ~ 11.16,P=0.003)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有胆道手术史、合并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结石数量≥2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随访4~6 w,共265例.单个变量与结石残留的关系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多个变量与结石残留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265例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结石残留率44.9%.单向方差分析显示:患侧肾功能(P=0.003),ESWL史(P=0.008),手术时间(P=0.035),结石最大径(P=0.008),结石位置(P=0.001),结石击碎后最大径(P=0.045),术后几日下地活动(P=0.008),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P=0.001)分别与结石残留有显著相关性.性别,体重指数,总肾功能,患侧肾积水程度,多发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狭窄,黏膜包裹结石,术后第一日补液量,术后第一日尿量,术者经验与结石残留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患侧肾功能(OR=4.477,95%CI:1.312~5.278),结石位置(OR=3.582,95%CI:2.008~6.389),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OR=1.944,95%CI:1.140~3.315)与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患侧肾功能,结石位置,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是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后相应治疗将降低结石残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石成分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行ERCP胆总管结石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患者176例,观察胆总管结石成分对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影响情况,采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多个危险因素与术后结石复发的关系。[结果]164例(93.2%)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36个月,期间共有28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总复发率15.2%,其中胆色素组、胆固醇组、混合结石组复发率分别为13.0%、44.4%、14.8%,胆固醇组复发率最高且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胆道感染(OR=3.267,95%CI:1.07~8.46,P=0.032)、胆总管扩张(OR=3.751,95%CI:2.2~9.87,P=0.035)、结石成分(OR=15.239,95%CI:3.65~34.8,P0.001)是ERCP胆总管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结石成分危险性最高。[结论]胆道感染、胆总管扩张及结石成分是ERCP胆总管取石联合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胆固醇组复发率高,应加强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7例,常规行ERCP检查,发现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取石网篮取石;对结石直径≥1.0 cm者,用碎石篮碎石取出;对巨大结石,于胆管内置入支架,再择期取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357例患者,行ERCP插管成功349例(97.8%),行EST取石成功334例(93.6%),其中一次取石成功者297例(88.9%),两次取石成功者37例(11.1%);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38例,未复发2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病程、年龄和乳头切口分别为(10.9±2.5)年、(66.8±7.2)岁和(15.6±1.9) mm,显著长于或大于未复发组【分别为(7.6±1.7)年、(57.3±8.7)岁和(7.9±2.2) mm,P均<0.05】,复发组有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胆道狭窄、合并胆管或胰腺炎、结石数量≥2枚和结石直径≥10 mm比率分别为18.8%、29.7%、30.4%、78.9%、81.9%和40.6%,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的1.8%、7.3%、11.4%、40.6%、64.8%和9.6%(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10 mm和乳头切口≥15 mm为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乳头切口和胆总管直径较大的患者,临床应该警惕其术后结石复发,增加随访次数,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继发和残留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术后继发和残留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道术后残留或继发结石的患34例,单枚结石13例,2枚结石6例,多枚结石15例,结石直径0.3~2.5cm不等,32例行EST成功,全部经予网蓝碎石、取石、气囊取石等治疗。结果 32例行EST成功,成功率93.9%,31例经网蓝和气囊取石成功,成功率96.8%,其中1例取石失败。术中3例乳头切口有出血,1例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经非手术治疗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术后残留和继发结石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06年行ERCP检查的462例患者资料,分析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总的JPD检出率为27.5%(127例),JPD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从<50岁的4.6%(4/87)到>80岁的56.4%(22/39,P<0.05).JPD患者中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为74%(94/127);JPD直径>1.0 cm者,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79.6%(82/103),明显高于JPD直径≤1.0 cm者的50.0%(12/24,P<0.01),但JPD数量与结石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不伴胆总管结石的JPD患者胆总管直径为(1.47±0.54)cm,显著大于不伴胆总管结石的无JPD患者的(1.20±0.54)cm(P<0.05).JPD患者胰腺炎发生率为8.66%,明显高于无JPD患者的3.58%,但JPD与ERCP术后胰腺炎无相关性.结论 JP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及胰腺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ERCP、bile duct stone recurrence、risk factor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较无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OR=1.60,95%CI:1.19~2.14,P0.05)、胆总管扩张增粗较无胆总管扩张增粗患者(OR=3.76,95%CI:2.04~6.94,P0.05)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多发结石患者较无合并多发结石患者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95%CI:0.42~1.80,P0.05)。[结论]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扩张增粗为ERCP取石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复发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经ERCP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经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802例,其中297例伴胆囊结石,222例胆囊已切除,283例胆囊无结石,统计复发频度并对复发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2例患者平均随访84.8个月,92例(11.5%)结石复发.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为复发因素;胆固醇结石,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在多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结石≥1.5 cm及多发结石在单因素分析中为复发因素.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中胆囊结石,胆总管直径≥1.5 cm,机械碎石及胆管角度≤120°可能为主要的复发因素;胆囊切除,毕Ⅱ式胃大部切除,乳头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结石≥1.5 cm,胆固醇结石及多发结石也是复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行微创手术治疗,于术后根据患者结石残留情况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结石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18例(18.00%)结石残留纳入残留组;82例无结石残留(82.00%)纳入无残留组;残留组结石直径>2 cm、混合结石、输尿管狭窄占比、结石负荷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直径>2 cm、混合结石、结石负荷较高、输尿管狭窄是导致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子(OR>1,P<0.05)。结论 老年泌尿系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结石残留受结石直径、混合结石、结石负荷较高、输尿管狭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复发因素及构建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1 025例实施ERCP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建模组(n=822)及验证组(n=203),根据结石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42)及未复发组(n=780),比较两组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使用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在年龄、症状为黄疸或胆囊炎、结石大小、手术操作时间、胆总管(CBD)封闭方法、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冠心病或脂肪肝或尿路结石、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CBD封闭方法、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脂肪肝、合并尿路结石、既往行胆囊切除术为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形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合并脂肪肝和尿路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基于这些因素,列线图对预测结石复发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对指导医生和提醒高危患者合理随访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91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诊治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因插管困难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所有患者均有胆总管结石,其中1枚结石者48例,2枚结石者19例,3枚或3枚以上结石者24例;取石方法:网篮直接取石13例,机械碎石后取石52例,球囊扩张后取石11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而未能一次取石15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4~4.5 cm,平均(1.9±0.7)cm。7例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用局部喷洒或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局部电凝方法止血;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2例患者发生ERCP相关胰腺炎,上述患者行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入组患者无ERCP相关性死亡,89例患者随访6~12个月,2例失访,5例出现结石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留结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308例,均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残留结石分为残留组和无残留组对10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复查CT或B超,其中115例(37.34%)有结石残留;单因素分析发现,上段结石、患侧肾功能受损、结石直径大、术前接受过治疗、术后第1天尿量少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更高(P0.05),而年龄、性别、结石数、手术时间等对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石位置、术前治疗情况、患侧肾功能是老年输尿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的危险因素(OR=7.446、4.792、3.198),而术后第1天尿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老年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留结石发生率较高,上段结石、术前接受其他治疗以及患侧肾功能是其危险因素,而适当增加术后1 d尿量能减少残留结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1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 ( EPBD)治疗胆总管小结石 1 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中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30~ 76岁 ,平均 49.6岁。其中 5例曾接受胆囊切除术 ,7例有乳头旁憩室 ,1例为扁平样乳头 ,所有病例术前皆经 B超或最后经 ERCP证实有胆总管结石 ,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 1枚者 9例 ,2枚者 4例 ,3枚者 2例 ,6枚者 1例 ,结石横径 <0 .8cm9例 ,结石横径 0 .8~ 1 .0 cm者 6例 ,最大 1例为 1 .2 cm×1 .2 cm。1 .2 方法 术前半小时予安定和 654~ 2…  相似文献   

16.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胆总管残留复发性结石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1989-09/1996-08应用BD8828型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手术后胆总管残留复发性结石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岁~56岁临床表现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6例,腹部隐痛10例,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术,10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肝左叶广泛结石左叶切除、肝脓疡引流术后,术后残留结石9例,复发性结石7例,多发性结石3例,单发性结石13例.结石<1.0cm6例,1.1cm~2.0cm9例,2.5cm结石1例.共22枚结石.9例带T型管碎石.T型管每日引流量600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225例(结石直径≤1.0cm,结石≤2枚),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后分为两组,A组32例单行EST,B组193例行EST后给予网篮取石。结果 A组患者中EST成功29例(90.6%),复查治愈27例(84.4%),发生并发症2例(6.3%);B组患者中EST成功179例(92.7%),复查治愈170例(88.1%),发生并发症17例(8.81%);两组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胆总管结石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某些不适合行ERCP+EST+取石的胆总管结石在1cm以下者,行单纯的ERCP+EST的病例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管结石伴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ERCP治疗的670例老年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330例)与低龄组(年龄60~74岁,340例),比较两组ERCP治疗效果。患者均在ERCP治疗后随访2 w,统计随访期间患者胆管炎复发情况,采集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老年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ERCP治疗后胆管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龄组完全取石率高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670例老年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中20例(3.00%)出现胆管炎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憩室、十二指肠镜重复消毒、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长、血清TBil水平高、血清ALP水平高、血清CRP水平高是老年胆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ERCP治疗后胆管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十二指肠镜重复消毒是老年胆管结石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分析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患者154例,对患者的有关指标与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22例(14.29%),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18例(11.69%),16例伴发胆管炎;单纯胆管炎1例(0.65%);急性胰腺炎2例(1.30%);胆管癌1例(0.65%).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高体重指数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而十二指肠乳头中小切口(0.5 cm~1.5 cm)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水平、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大小与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分析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12月因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治疗患者154例,对患者的有关指标与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远期并发症22例(14.29%),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18例(11.69%),16例伴发胆管炎;单纯胆管炎1例(0.65%);急性胰腺炎2例(1.30%);胆管癌1例(0.65%).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高体重指数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而十二指肠乳头中小切口(0.5 cm~1.5 cm)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水平、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大小与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