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轻度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1年 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轻度缺血性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 90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丁苯酞的用法为临床标准剂量,每次 0.2 g,3次/日,口服 90 d。观察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 90 d症状、体征,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组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 MMSE评分( 22.83±1.84)分、 MOCA评分(22.83±1.84)分均高于治疗前(20.27±1.85)分、(21.17±3.18(均 P<0.05),PSQI量表评分( 8.52±3.05)分低于治疗前( 16.80±1.81)分( P<0.05)。治疗后,治疗组 MMSE评分、 组提高( P<0.05)治疗组 PSQI睡眠指数较对照组降低( P<0.05)。治疗组显效 31例,有效 13例,无效 16例,对照组显效 14例,有效 12例,无效 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MOCA评分较对照分例,统计学意义( Z=.3.58,P<0.001)。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轻度缺血性 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认知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苗锐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07-16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5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4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栓素B2(TXB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ACA、双侧MCA、双侧PCA、双侧VA和BA平均血流速度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MOCA评分均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和NSE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认知功能和脑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卡巴拉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月时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与相关实验室指标[胱抑素C(Cys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人S100B蛋白(S-100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3.914,P=0.048);治疗2个月后,2组MoCA评分、Barthel指数与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SQI评分和血清CysC、S-100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上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01~ 2019-10)16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n=82)、对照组(n=81).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6,(2):91-92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和评价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MMSE,ADL分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轻、中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记忆功能特点。方法选取VCIND患者21例(VCIMD组)、脑血管病无认知障碍(CVD)患者15例(CVD组)、对照组22例。入选对象均测查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且采用改良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VCIND组患者85.7%(18/21)有记忆功能减退的主诉,明显多于CVD组[26.4%(4/15)]和对照组[36.4%(8/22)](P〈0.05)。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对照组(28.0±1.3)分,CVD组(28.5±lO)分,VCIND组(26。4±1.8)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一认知分表:对照组(5.1±2.6)分,CVD组(5.7±2.2)分,VCIND组(11.5±4.4)分;语言流畅性测验:对照组(16.0±2.6)分,CVD组(17.3±1.2)分,VCIND组(12.8±3.0)分。单词回忆:对照组(3.0±1.2)分,CVD组(3.1±1.2)分,VCIND组(5.3±2.0)分。VCIND组总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较CVD组和对照组均明显衰退(均P〈0.05)。结论绝大多数VCIND患者存在近记忆力损害,词语记忆困难突出,且大多数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7.
孙燕  蔡定芳 《上海医药》2016,(15):12-15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故对该病的防治倍受关注。本文就目前中、西医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作一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活动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VD)疾病特点,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80例老年V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促进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收集于2009年4月至2009年8月于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分为VCIND组35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3例,完善相关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白质稀疏症在两组间的发生率的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单一危险因素组分别与其各自对照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比较,P均<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依据ESSEN卒中风险评分分成的高、低危组之间的MoCA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动脉狭窄及脑白质稀疏症的发生与VCIND发生明显相关,单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均可造成认知功能减退,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认知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依据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HDS评分均升高,NIHSS 评分、ADL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S、NIHSS和ADL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杜远敏 《中国药师》2014,(12):2120-202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76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片100 mg·d^-1,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30 mg,po,ti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B组评分(P〈0.05)。B组治疗前后两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明确诊断VD的100例轻中度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每组50例。均3个月为1疗程。于给药前1d、用药后2周、4周、12周时分别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严重程度评价(CDR)。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MMSE、CDR、ADL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痴呆患者治疗有效,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着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每天20mg,每天服用1次,晚饭后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显著告诉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Mo 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水平降低至(16.23±6.92)μmol/L,对照组则为(18.75±7.1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粒/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管弹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2%、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抽象能力、定向力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有所提高,而ADL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程度指数(β)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降低,而顺应性(AC)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弹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搏动指数(PI)显著下降,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血管弹性、顺应性和脑部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多,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日益升高,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行为及社会功能,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作为VCI早期干预靶点有很大临床意义。丁苯酞是我国成功研制出的具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分别为(40.22±4.85)、(43.46±5.14)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48.91±5.06)、(49.27±6.39)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22.54±4.62)、(19.82±6.31)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7.26±3.94)、(16.79±4.23)分,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R评分分别为(1.12±0.29)、(1.56±0.37)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87±0.43)、(1.91±0.51)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美金刚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及认知能力,且临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血管性痴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加深了对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认识,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有了新的见解,重新认识到混合性痴呆的重要性,并产生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这一新概念。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