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胆囊收缩功能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00例,其中男95例,女105例,超声测量术前及术后胆囊收缩率。结果:20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胆囊结石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样病变101例。根据胆囊收缩率分为两组,收缩功能正常组(胆囊收缩率≥30%)和收缩功能减低组(胆囊收缩率30%)。收缩功能正常组120例,收缩功能减低组80例。术前超声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实行了保胆手术,术后复发率仅为2.5%。对术前胆囊收缩率低于30%的保胆术后患者,超声提示复发率明显高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复发率达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结石的复发率高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胆囊胆色素结石保胆手术后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结石的复发率。结论:超声胆囊收缩试验在保胆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恢复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胆囊结石与胆囊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实时检测技术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容积,计算收缩率;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胆囊收缩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正常者和胆囊收缩率降低者,其空腹胆囊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胆囊收缩率降低者血浆胆囊收缩素也低. 结论 胆囊空腹容积增大造成胆汁瘀积、成分改变与结石形成有关;胆囊收缩率降低其排空功能下降,陈旧胆汁不能及时排出易导致结石形成;胆囊收缩素减少使胆囊收缩功能减弱,促进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43例,观察胆囊内结石大小、数量、胆囊壁厚度、胆汁黏稠蓄积情况,同时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胰管内径及周围声像.结果:43例胆囊结石中,多发结石占83.7%(36/43),单发结石占16.3%(7/43);其中77.8%(28/36)为直径<8mm的小结石.结论:多发性且直径小的胆囊结石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查对诊断胆源性胰腺炎具有简便、无创伤优点,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金禄  方小斌  戴国平 《浙江医学》2000,22(12):753-754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有胆囊排空功能障碍。调节胆囊排空功能对胆系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西沙比利短程疗法治疗胆囊结石患者,观察其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以了解西沙比利在胆囊结石防治中的意义。1.胆囊结石组:选择经B超或X线检查确诊的非发作期胆囊结石患者38例,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9~62岁,平均(39.2±4.8)岁,其中多发结石26例,单发结石12例,结石最大直径25mm。除外胆囊显著增厚或萎缩及胆石超过胆囊容积1/2者,以排除机械障碍的影响。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20名,男性7名,女性13名,年龄2…  相似文献   

5.
目的超声评价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手术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超声评价40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中,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A组)21例术后胆囊收缩率均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尚可(B组)12例66%恢复正常;术前收缩功能欠佳和差(C组)7例71%收缩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3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收缩率比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评价诊断胆囊结石疾病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为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组病例提示,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患者及健康人胆囊收缩、舒张功能的特点及差异,探讨胆囊结石的发病与胆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15名作为试验组,选择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B超测量空腹及进食脂肪餐后30、90、180分钟胆囊的长径、短径、前后径,用Dodds公式计算胆囊体积、胆囊收缩/舒张率。结果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胆囊舒张功能的下降较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更明显。结论利用B超可较准确测量胆囊的体积。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收缩舒张功能改变,可引起胆囊内胆汁淤积,促进胆囊结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年间采用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12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86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对86例患者随访1~4年,结石总复发率为4.65%(4/86),其中50例单发结石均无复发,36例多发结石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4/36).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内镜保胆取石术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创伤比较小,并能保留胆囊功能,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手术方法,但不能取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微创保胆取石后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医药方法,降低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患者胆囊结石的复发。方法:将135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防石胶囊组及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每组45例,分别予不同治疗,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防石胶囊加推按运经仪组胆囊壁厚度明显变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其次为防石组,最后为对照组(P〈0.001),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结论:该治疗方法能减轻或消除胆囊壁的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我科从2008年6月到2010年6月,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手术36例,实际完成保胆取石手术34例,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31~50岁,中位年龄36.2岁.胆囊结石有症状者21例,无症状者15例,病史1天到22年,平均1.5年,既往无黄疸病史,无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结石单发者17例,(其中直径>1.0cm14例).胆囊结石多发者19例(其中直径≤1.0cm 18例).术前经对症治疗后复查B超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厚度≤0.2 cm,胆汁透声性好,脂餐试验胆囊体积变化≥30%,肝内外胆管、主胰管无扩张,无结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有胆囊排空功能障碍。我们采用普瑞博思短程疗法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以二维超声测量胆囊容积,以探讨其在胆囊排空功能中的作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胆囊结石患者30例作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2岁。其中多发结石21例,单发结石9例,结石最大直径25mm。除外胆囊壁显著增厚或萎缩,胆石超过胆囊容积1/2者,以排除机械障碍的影响。同时选健康成人20名作对照组,男7人,女3人,年龄20~61岁。两组经胃镜等检查均无消化性溃疡或仅有轻度浅表性胃炎,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肿瘤,无胆道手术史等。1周内未服用影响胃肠道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2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依据术前2天、术后2年超声下胆囊收缩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分为2组,稳定不变为胆囊功能代偿良好组(64例),评级下降为胆囊功能代偿不良组(36例)。比较2组B型超声检查结果和复发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代偿良好组术后TC、TG、胆囊最大收缩率、胆囊壁厚度与代偿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6%v8.11.11%,χ~2=4.2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为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6、0.974、1.059,P<0.05)。结论术前胆囊壁厚度、胆囊最大收缩率和血胆固醇是影响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创手段于右肋下胆囊区建立取石通道 ,利用纤维胆道镜取除胆囊结石 ,术后服用中药防石 I号。治疗 6 5例胆囊结石患者 ,结石取净率 1 0 0 %,胆绞痛消失率 97%,胆囊收缩功能进一步改善 ,术后 3~ 6个月复查 B超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3.
孙俊凯 《中原医刊》2006,33(8):26-27
目的探讨口服碘番酸造影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和7例阴性结石的口服胆囊造影CT表现。结果胆固醇息肉8例,表现为胆囊内多发或单发颗粒状充盈缺损,直径较小,为0.2~0.5cm;炎症性息肉4例,表现为带蒂或无蒂的点状或细条状充盈缺损,直径为0.5~1.5cm;腺瘤样息肉5例,表现为单发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0.6~0.9cm;腺瘤恶变1例,表现为体积较大,基底部较宽的结节,直径2.0cm;阴性结石7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120~13Hu,直径0.5~3.0cm。结论口服胆囊造影CT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阴性结石的可靠方法之一,病变大小对病变的性质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胆结石大小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强  谢飚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3,24(4):405-407
目的 分析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大小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外科手术或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诊断的 8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胰腺炎组 )、12 7例阻塞性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组 )和 12 3例症状性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组 )的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的大小及数量。结果 胰腺炎组的胆囊结石大小为 (4 8± 3 9)mm ,胆囊结石组为 (8 5± 4 5 )mm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前者结石数量 4个以上占 73 7% ,结石小于 5mm的患者占 68 4% ,后者分别为 5 2 8%和 14 6% (P <0 0 5 ) ;胰腺炎组的胆总管结石大小为 (4 8± 3 5 )mm ,结石小于 5mm的患者占 78 4% ,胆总管结石组分别为 (10 9± 4 9)mm和 15 0 % (P <0 0 1)。结论 胆囊和胆总管的多发微小结石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观察甲钴胺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63例,超声测量空腹及脂餐后1小时、2小时胆囊的长径、宽径及前后径,计算胆囊体积和胆囊收缩率.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超声测量胆囊各径线,并计算胆囊体积和收缩率.结果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最大胆囊收缩率在脂餐后2小时,最大胆囊收缩率<70%,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囊收缩率降低;治疗组经甲钴胺治疗4周后最大胆囊收缩率为(66.72±10.85)%,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胆囊体积明显缩小,胆囊收缩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甲钴胺能有效改善其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月~1997年6月,采用B超定位的体外冲击波碎石(ESWh)配合规则的中西药总攻排石治疗经选择的胆系结石75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例中男16例,女59例,年龄30~50岁,平均48岁,病程3d-6a,病史均有右上腹痛及右肩背放射痛。胆囊结石直径<0.9cm者4故以下,直径>1.0cm者2故以下,总直径<3.0cm,共对例;11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5cm,均为单发;右肝管结石8例,左肝管结石3例,直径<1.0cm,均单发。胆囊造影示:胆囊浓缩及收缩功能正常。无B孤儿禁忌证(出血性疾病、急性感染、全身严重疾病、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6例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取石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结石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贲门癌并存胆石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治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常规B超检查胆囊,发现11例并存胆囊结石。多发结石9例,单发结石2例。9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同期顺行切除胆囊,病理证实:胆囊慢性炎症伴结石。  相似文献   

19.
刘斌  鲁蓓  石玉宝  郑卫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05-2508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胆囊结石复发率。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试验组,同期选择未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围术期控制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行Lundh试餐超声检查检测胆囊最大收缩率,术后3、12、24个月采用胆囊B型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围术期无手术切口感染、胆管感染、胆漏、胆管损伤及死亡;随访无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发生;2例复发胆囊结石患者夜间胆绞痛发作,最长持续2 h,未行特殊治疗,改变体位后逐渐缓解。随访24个月期间,6例退出试验,其中对照组2例,试验组4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0.469,P交互=0.707),治疗方法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不显著(F组间=0.850,P组间=0.365),时间在胆囊最大收缩率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8.880,P时间=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胆囊最大收缩率较术后3个月升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均无胆囊结石复发;术后12个月对照组有1例(1.7%,1/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1例(1.8%,1/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0);术后24个月对照组有2例(3.4%,2/58)胆囊结石复发,试验组有2例(3.6%,2/56)胆囊结石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2)。结论 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较好地保留和改善胆囊收缩功能,术后24个月胆囊收缩功能依然良好;术后24个月内胆囊结石复发率与非糖尿病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研究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镜观察及收缩功能。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胆囊结石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脂餐试验,将患者按收缩功能情况分为收缩好组、收缩差组,及对照组,之后用B超依照椭圆体对胆囊体积进行计算。结果:在脂餐试验中有47例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状态良好,且与收缩较差的患者相比,收缩功能良好的患者空腹时的胆囊体积与胆囊残余体积均有显著增加(P0.05)。但两类患者的排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使用口服胆囊造影对胆囊功能不全加以判断相比,采用B超进行胆囊排空率的测定,与残余体积相结合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