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2019年12月31日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APRV对ARDS患者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试验组采用APRV,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CV);结局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ICU住院时间、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及平均气道压。纳入文献的质量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循证医学研究人员完成,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同时采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方法评价APRV对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样本量的情况。 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纳入患者461例患者,其中APRV组232例、CV组229例。结果显示APR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OR=0.63,95%CI=0.40~0.97,P=0.04),TSA结果显示Meta分析的样本量还未达到期望信息量,为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样本量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APRV能够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OR=-4.14,95%CI=-6.81~-1.47,P=0.002);同时APRV能够改善ARDS患者肺部顺应性(MD=5.12,95%CI=0.33~9.91,P=0.04);但2组在改善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并无差异。 结论APRV较CV能够降低ARDS患者住院病死率、缩短ARDS患者ICU住院时间、改善肺部顺应性;2组在改善患者氧合及平均气道压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APRV与常规机械通气对比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和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1项RCTs,合计611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治疗后,APRV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 31.70,95%置信区间(CI)(3.76,59.63),Z = 2.22,P = 0.03],且APRV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R)= 0.55,95%CI(0.36,0.84),Z = 2.77,P = 0.006]。 结论对于ARDS患者而言,早期应用APRV能够增加氧合功能,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累积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 PPV)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PPV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ARDS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采用StataSE 12.0软件对不同时间段纳入文献中病人的病死率进行累积Meta分析,采用试验序贯分析法估算累积Meta分析样本量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采用Beggs法对纳入研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4篇英文文献,涉及病人984例,其中试验组502例,对照组482例。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PPV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降低ARDS病人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0,95%CI(0.46,0.78),P<0.001]。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显示,累积Meta分析样本量虽未达到估算样本量,但已获得较肯定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Ovid、CBM、CNKI、维普数据库中截至2013年12月1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引证检索,纳入文献的质量由两名经过专业医学循证培训的医学生完成,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其中7个RCT的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通气对患者氧合指数的提高有显著影响[OR=69.65,95%CI(37.13~102.7),P0.0001];另外8个研究结果表明,俯卧位通气对降低病死率有显著效果[OR=0.63,95%CI(0.51,0.78),P0.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对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从2002年1月至2022年1月关于VV-ECMO支持ARDS期间使用俯卧位通气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试验组为俯卧位通气患者,对照组为仰卧位通气患者。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计1 88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69例,对照组1 011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V-ECMO支持的ARDS患者的28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59,95%置信区间(CI)(0.43,0.80),Z = 3.41,P = 0.000 7]及住院病死率[RR = 0.73,95%CI(0.66,0.81),Z = 5.86,P < 0.000 01]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患者间其他病死率(30 d、60 d、90 d、ICU、6个月病死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0.80,95%CI(0.61,1.05),Z = 1.60,P = 0.11]。 结论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VV-ECMO支持的ARDS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价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Ovid Medline、Pub Med、EM base、VIP、CNKI,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在评价其质量和提取数据后,按照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1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肺损伤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因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所纳入的研究异质性过大,仅作描述性研究。结论限制性液体治疗不能显著降低肺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但能够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需进一步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66年1月至2011年7月ECMO治疗成人ARDS的英文和中文临床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6篇为观察性研究.3篇RCT研究共入选310例患者,ECMO治疗组159例,对照组151例;Meta分析显示: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相比,ECMO治疗不能降低成人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优势比(OR)=0.75,95%可信区间(95%CI) 0.45~1.24,P=0.27].9篇文献共入选1058例患者,ECMO治疗组386例,对照组672例;Meta分析显示,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相比,ECMO治疗增加了成人重症ARDS患者的病死率(OR=1.58,95%CI 0.94 ~ 2.67,P=0.08).结论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ECMO不能改善成人ARDS患者的预后.但由于研究数量较少,研究人群异质性等因素影响,仍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刷牙对行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类实验性研究(C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和1篇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予刷牙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牙菌斑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等。[结论]行机械通气的病人给予刷牙不仅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俯卧位与仰卧位对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LI或ARDS)的作用效果.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多个中英文文摘型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获得俯卧位辅助治疗AU或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俯卧位较仰卧位具有较好的改善氧舍指数(PaO2与FiO2)的作用,但在提高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除俯卧位压疮的发生率较高以外,两种体位在其他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具有改善AU或ARDS患者PaO2与FiO2的作用,但对其他呼吸参数的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降低病死率方面的效果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累积Meta分析方法评价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按发表时间顺序进行累积Meta分析,同时采用试验序贯分析方法,评价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真实性。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 928例患者。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ICU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累积效应值为[OR=1.43,95%CI(0.83,2.48)],住院期间病死率累积效应值为[OR=0.92,95%CI (0.72,1.18)],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显示,累计的信息量没有穿过传统界值,也没有跨过试验序贯分析界值,且未达到期望信息量(5 064例),因此,可能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要更多的试验来证明。结论现有证据显示,早期活动不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高渗溶液(hypertonic solution)复苏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9月中英文6个生物医学数据库,建立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鉴定。采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1及改良Jadad质量评分进行质量评定。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的34篇相关文献中,共4个随机对照研究为高质量研究(质量学评分I〉4分)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复苏使用高渗溶液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OR=0.94,P=0.56),也不能降低患者的总住院时间(MD=-0.45,P=0.90)。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高渗溶液复苏与常规复苏措施相比,不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也不能减少总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胸部综合物理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MBASE、CINAHL、Wily online library、CBM、维普、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9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指标数据,将评价指标数据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1 6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胸部物理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下降[OR=0.37,95%CI(0.29,0.49),P<0.0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显著降低[SMD=-1.71,95%CI(-2.22,-1.20),P<0.01]、脱机成功率明显提升[OR=4.46,95%CI(2.81,7.09),P<0.01]、病死率明显下降[OR=0.52,95%CI(0.40,0.68),P<0.01],机械通气时间[SMD=-0.60,95%CI(-1.92,0.72),P=0.37]与ICU住院时间[SMD=-0.55,95%CI(-2.44,1.34),P=0.57]未显著缩短。结论 本研究显示,胸部物理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显著降低病死率和拔管失败率,但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因存在研究质量较低、撤机标准不统一、机械通气理念变化等因素,上述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矫正器和持续正压气道通气比较治疗轻中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qheCochraneLibrary、CBM、VIP、WanFangData及CNKI,查找公开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口腔矫正器(OA)和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比较治疗OSAHS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1月30日,并查找相关会议论文文献,文种和发表时间不限。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pro3.6软件评价证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Meta分析结果湿示:①CPAP在改善轻中度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作用更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9.13,95%CI(8.77,9.50),P〈0.00001];②OA和CPAP在改善轻中度OSAHS患者主观白天嗜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0,95%CI(-0.12,O.12),P=0.97]。结论与OA相比,CPAP在改善轻中度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作用更显著,但在改善患者主观白天嗜睡方面无显著差异。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效果。方法 2012年10-12月,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1966-2012)、EMbase(1989-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2)、维普数据库(1989-2012)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文献,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纳入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延长置管至VAP发生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长短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至VAP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影响的相关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由两名经过专业循证医学培训的学生完成,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患者数2 35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死率效应值[OR=0.60,95%CI(0.40,0.90),P=0.01],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意外脱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胸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且不增加意外脱管率,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胸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66-2010年ECMO治疗成人ARDS的英文和中文临床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ECMO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研究,随机效应模型显示ECMO不降低成人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RR=0.95(95%CI:0.76-1.18),P=0.64],但按发表时间的累积Meta分析显示ECMO呈现保护性效应;与以往临床研究相比,最近一项观察性临床研究显示ECMO明显降低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重症ARDS患者病死率.结论 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ECMO能改善成人ARDS患者预后,但对于病因可逆的重症ARDS患者早期应用ECMO可取得较好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Meta分析比较口腔矫治器(OA)和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治疗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以下数据库: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Ovid,EBSCO Dentistry&Oral Science Sour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Data,纳入有关于比较OA和CPAP治疗OSAHS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为20154-11月20日。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个RCT进行定性分析,其中16个RCT进行定量分析(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CPAP较OA更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加中度亚组患者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iSaO2)(P〈0.05);平行试验组中度亚组CPAP较OA更能降低ESS评分(P〈0.05),其余各组ESS评分、miniSa02以及觉醒指数(ARI)、REM%、FOSQ评分相当(P〉0.05)。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更倾向于OA治疗。结论CPAP较OA更能改善OSAHS患者客观病情程度。但在主观白天嗜睡情况、夜间睡眠状况、生存质量和血压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其中OA治疗在改善重度患者夜间睡眠状态效果更佳,CPAP治疗改善中度患者夜间睡眠状态效果更佳。患者更倾向于OA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予HFNC治疗)和对照组(予NPPV治疗)。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分析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7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试验组361例,对照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较NPPV能更好地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CO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对PaO2、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早期主动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辅助其他检索。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RCT,71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SMD=-0.77,95%CI(-1.30~-0.24);ICU住院时间SMD=-0.50,95%CI(-0.96~-0.0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OR=0.13,95%CI(0.03~0.62);ICU获得性衰弱(ICU-AW)SMD=0.36,95%CI(0.02~0.71),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OR=0.89,95%CI(0.51~1.55),虽倾向有利结局,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活动安全有效,不但能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并能降低VAP和ICU-AW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可吸引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滞留物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到2012年3月;纳入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RCT);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无法转换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6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负面事件等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呼吸道细菌浓度等指标,由于数据难以转换及难以获取完整数据等原因未能做Meta分析,只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可吸引气管导管进行间歇声门下吸引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而对患者死亡率及负面事件发生率等指标无明显改善;需要进行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对可吸引气管导管的综合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