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精准发掘思政元素并隐形渗透到教学环节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回首寄生虫学教学38年实践,见证了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以及血吸虫病从建国前肆虐横行、生灵涂炭,到今天相继被消除或传播阻断,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一代代寄生虫人默默奉献、为国担当的高尚品质;发掘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对党的崇敬,培养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学生以老前辈为榜样,不负韶华,学好医学知识,为消灭寄生虫病,护佑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对医学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授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在提高教师队伍修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专业课程育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专业院所与高校加强融合助推课程思政,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人体寄生虫学》打造为一门课程思政的“金课”。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对医学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授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在提高教师队伍修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专业课程育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专业院所与高校加强融合助推课程思政,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人体寄生虫学》打造为一门课程思政的“金课”。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健康概念的提出,寄生虫学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观,提升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建立国际视野、强化使命担当是亟需面对的问题。医学通识教育课《一带一路与全球健康》课程引导大学生关注全球卫生领域的重大卫生问题,培养学生全球健康、全球治理的宏观公共卫生理念。本系整合《一带一路与全球健康》通识教育于寄生虫学教学之中,将寄生虫学融入"病原生物学"范畴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将寄生虫学纳入"全球卫生"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将寄生虫学理论浸入"社会实践"全过程,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意在提升教学效果,努力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对人体寄生虫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并结合皖南医学院医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即通过增强教师的思政素养,挖掘和总结课程思政的素材,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路径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为人体寄生虫学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团队立足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特点,借助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深入开展日本血吸虫病现场教学,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课程。通过展示我国血防工作成就、演示哨鼠监测实验、观察钉螺孳生环境和参观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现将现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是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动物等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本校建立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综合和设计性实践教学新模式,重点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构思、组织实施和结果评价等过程,以及模式在教学中实际应用情况及效果。通过实践创新模式的实施,本课程初步成为了一门有自身特色、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提升了本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为例,围绕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云南省情,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对云南省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我国及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的显著成效、寄生虫病误诊病例、寄生虫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中医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出色表现和云南省中医药的贡献等进行剖析,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德尔菲研究方法建立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体系,为健康教育作品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专家组,通过头脑风暴和面对面讨论确定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指标。而后基于评价指标设计问卷,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形成完整的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评价体系。结果 专家组分别确定了平面作品、实物作品和影音作品的评价指标,3类作品分别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通过两轮专家咨询,23位专家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在一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作品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而在二级指标中,“信息准确性”和“行为指导性”最为重要。结论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可应用于寄生虫病健康教育作品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融合"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线上学习,达到掌握医学寄生虫学核心知识的学习目标;再辅以案例引导的线下小班讨论课和虚实结合的实验课,达到核心知识内化、知识的应用和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课程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本文探讨了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训练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实施路径和实践案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思政切入点,并将本门课程中的部分思政元素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为航空航天医学课程和军事训练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医学专业课上立德树人于无形,在课程中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为医学专业课教学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增加师生互动,加深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员医学人文精神、高尚的医德医风和军事素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课程思政”在《大学生理学》循环生理教学中的挖掘和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制订适应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从课程思政视角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不仅学习医学知识,还能在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引导,为培养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科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思考与探讨课程思政在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系统挖掘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隐含的思政素材,邀请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调查。 结果 老年心血管病教学可设计的相关思政点有六个,学生对老年心衰的第二个思政点最为满意,该思政点引入了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的先进事迹。 结论 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远大理想的优秀医学人才,学生对身边事例相关的课程思政最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有效提高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反馈的问题,针对今后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着手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结果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结合目前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不断建立和完善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吸引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论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应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现代医学课程中实践性和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实验课教学就成为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精选实验内容;讲究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航空航天生理学是航空航天医学的主干学科,也是培养航空航天医学人才的关键课程。为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了研究性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授课与专题讨论课、综合案例分析课、“开放式”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教学办法;配套更新了课程考核方式,使其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探索研究发现,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学习促进了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库有助于更好开展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临床学科和其他医学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医学生认识人体的开始.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个部分.国内外医学院校均十分注重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人才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从而引起实验室资源相对匮乏,如局部解剖实习尸源紧张、系统解剖学实验标本损耗较大,难以及时补充等,加上实践教学时间减少,内容简化,使得解剖学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1].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实践教学功能、模式及体系”的综合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将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以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医学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类,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与科研人才为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则更偏向于临床专业实践。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是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探讨和总结了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寄生虫与人文社会”开展课堂讨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旨在探索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