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20年1月29日至3月7日间7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周内心理状况,以研究新冠肺炎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治疗出院的76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最终排除新冠肺炎好转出院的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2周内随访干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焦虑、SDS抑郁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及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周内心理状况仍然较差,尤其是新冠肺炎患者,其心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成立感染防控工作组,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加强人员及环境物品的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防控策略体系,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结果 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某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接诊862例血液透析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17 462例次。其中,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共筛查发热患者21例,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筛查流行病史阳性患者2例,予隔离区透析3周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透析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口罩佩戴正确率分别为89. 5%和93. 6%,透析患者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83. 5%,血液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满意度均高于98%。结论通过建立并落实防控措施,血液净化中心避免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了工作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筛查、合理预防、并发症预防、抗凝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防控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合理预防。结果:本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无新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存在血栓形成的2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抗凝治疗,血栓面积逐渐缩小。结论:早期的血栓评估和筛查、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是有效的,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相关指标,降低DVT的发生风险,避免新冠肺炎患者发生肺栓塞性死亡,保障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武汉方舱医院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10日~14日收治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新冠肺炎轻症常规护理措施。将2020年2月15日~19日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T2)、入院第5天(T3)生理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稳定生理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T)对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3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接管的新冠肺炎隔离病区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标准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MRT.在入院时、出院...  相似文献   

6.
崔恩颖  尹光霞  杜伟 《当代护士》2021,28(3):139-141
目的 构建医院基于"互联网+"的新冠肺炎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2月3日-3月20日门诊患者采用传统的医院传染病门诊模式,2020年3月21日-4月20日门诊患者采用"互联网+"的新冠肺炎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结果 传统模式组需要预检分诊护士6人,"互联网+"预警模式组需要3人.患者需等待的平均时间前者为(20.5±2.3)min,后者为(4.8±0.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漏检情况前者漏检5人次,后者漏检0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门诊方式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后者满意度更高.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门诊三级筛查预警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的服务效能,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8月肺部感染患者72例,根据感染病原纳入新冠病毒组(36例)和细菌组(36例),同时选取体检科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测定并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饮食摄入情况,为营养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对2020年3月9日-3月16日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住院的普通型和重型新冠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与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差异,探讨新冠肺炎免疫病理机制,为新冠肺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组)、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菌性肺炎组)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3组各15份血清标本,进行48种细胞因子的检测,比较3组间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差异。检测10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标本中48种细胞因子表达,分析其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新冠肺炎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TNF-β在新冠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而 IL-10、IL-18、IL-2受体α和IFN-γ诱导的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细菌性肺炎组中上调(P均< 0.05)。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的第2周有明显的下调;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变化一致。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和细菌性肺炎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谱。M-CSF和MCP-1在新冠肺炎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入院患者实施胸部CT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19日于某综合医院完成入院患者胸部CT筛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1370例,并采集2019年2月14日至2019年4月1日完成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的影像信息,共纳入2193例。对CT与X线检出的疾病种类、疾病检出率进行分析,并用χ^2检验比较CT与X线对肺内疾病与肺炎检出率的组间差异。结果1370例患者入院胸部CT检查阳性率为94.5%;肺内病变检出率为90.2%;肺炎占检出的肺内疾病的55.2%;可疑病毒性肺炎占3.5%。2019年同期2193例入院患者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为53.7%;肺内病变占42.2%;肺炎占肺内疾病的26.6%。组间比较显示胸部CT对肺内病变(χ^2=764.2,P<0.001)及肺炎(χ^2=681.8,P<0.001)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入院胸部CT筛查能及时高效地检出可疑病毒性肺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疑似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及遏制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李松  汤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7):2504-2507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和其他重症肺炎(非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2月29日该院收治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125例作为重型新冠肺炎组,选取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其他重症肺炎患者31例作为普通重症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首次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重型新冠肺炎组WBC、NEUT#、NLR、D-二聚体、hs-CRP、IL-1β、IL-2R、IL-6、IL-8、IL-10和TNF-α低于普通重症肺炎组,LYM#、PLT和FIB高于普通重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新冠肺炎组死亡患者NEUT#、NLR、IL-1β、IL-2R、IL-6、IL-8和IL-10低于普通重症肺炎组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LYM#、PLT、FIB、D-二聚体、hs-CRP和TNF-α在两组死亡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普通重症肺炎患者,监测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初步构建血液净化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 成立感染防控工作组,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加强人员及环境物品的管理,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防控策略体系,预防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结果 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某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接诊862例血液透析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17 462例次。其中,通过三级防控体系共筛查发热患者21例,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筛查流行病史阳性患者2例,予隔离区透析3周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感染;透析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口罩佩戴正确率分别为89.5%和93.6%,透析患者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83.5%,血液透析患者及医护人员对防控措施满意度均高于98%。结论 通过建立并落实防控措施,血液净化中心避免了新冠肺炎感染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新冠肺炎的防控提供了工作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面向血透室的二维矩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政府、医院、血透室及患者构建二维矩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模式,多指标、多维度建立防控策略,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2020年1月25日~2021年7月31日,我院透析患者117例,累计完成透析1.8万余例次,线上线下累计排查38万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疫苗)对接种后感染Delta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人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观察2021年7月20日—8月27日在本院隔离病区住院的接种过新冠疫苗(接种1针或2针)的47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血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综合防控策略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NSICU收治的691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实施常规NSICU感染防控措施;将2020年2月1日~2021年1月31日NSICU收治的703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实施新冠肺炎综合防控策略.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肠道养生操对新冠肺炎便秘患者排便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奥密克戎新冠肺炎便秘患者1008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4)和观察组(N=504),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肠道养生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复发率,干预前后的排便情况及便秘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便秘复发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便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8例奥密克戎新冠肺炎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肠道养生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及预防便秘复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观察及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防护救治措施,并进一步总结护理经验.本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了14例肺部感染患者,通过进行新冠肺炎与其他类型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加强防疫监控,对症治疗等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整体护理.通过持续鉴别诊断,所有患者均非新冠肺炎患者,且预后良好,并在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月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治疗措施及6个月随访情况,分析疾病发展动态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共纳入6例新冠肺炎患者,年龄33~83岁,均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负压病房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4月,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的部分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7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7例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通过针对新冠肺炎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6例成活,1例死亡。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在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心电监护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3—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需心电监护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安全管理不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