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BS)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3的表达,探讨Th1及Th2淋巴细胞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0例,其中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3例,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on-pIBS)患者27例,另设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复查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回盲部、直肠黏膜IL-6、IL-18、IL-13的表达。结果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感染后IBS组(P0.05);非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13在感染后IBS及非感染后IBS患者回盲部及直肠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Th1反应为主,促炎细胞因子可能诱发Th1/Th2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亚型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IBS亚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女性IBS患者,分为IBS-D组、IBS-C组、IBS-M组、IBS-U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SAS、SDS量表对所有对象进行心理状态测评,24 h HRV频域分析指标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IBS各亚型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IBS-C组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IBS各亚型组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型较其他亚型LF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LF/HF比值增高(P<0.05)。结论 IBS-C型患者与其他IBS亚型患者在心理状态和HRV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得舒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56例根据罗马标准诊断为IBS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服用得舒特治疗前一周服用安慰剂6天。安慰剂治疗无效的47例患者随后进入得舒特治疗,5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得舒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腹泻和便秘单项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5.1%(40/47)、89.2%(33/37)和93.3%(14/15),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85.1%(40/47)。治疗期间除2例诉头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得舒特治疗1BS疗效确切、副反应率低,临床上可作为治疗IBS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替加色罗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通过患者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症状的总体评估和对每个IBS症状的个别评估以及不良反应观察 ,评估替加色罗 6mg每日 2次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C IB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入选 51 0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C IBS患者 ,试验为期 8周 ,包括 2周基线期 ,4周替加色罗 6mg每日 2次或安慰剂 (替加色罗∶安慰剂=1∶1 )随机、双盲治疗期及 2周停药随访期。评估标准 :对患者全部IBS症状进行总体评估 ,对患者每个IBS参数 (包括便秘严重程度 )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替加色罗组患者总体IBS症状的主要疗效参数从第 1周开始至整个治疗期均有显著改善。替加色罗组其他IBS疗效参数 (如便秘、腹痛、腹部不适、腹胀 )评分从第 1周开始至整个治疗期仍均优于安慰剂组。说明替加色罗疗效更明显。在停药随访期 ,替加色罗组和安慰剂组各疗效参数评分虽有所降低 ,但相对于基线期仍均有所改善 ,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提示替加色罗的疗效至少可持续到停药后 2周。替加色罗组和安慰剂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分别为 1 0 %和 6 %。替加色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腹痛和头晕 ,但发生率均较低 (<3 % )。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替加色罗 6mg每日 2次能  相似文献   

5.
大鼠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下神经丛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及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意义及替加色罗干预的结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均分为IBS伴腹泻组(IBS-D)、IBS伴便秘组(IBS-C)、替加色罗干预的IBS-D组、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和空白对照组共5组。分别采用乙酸灌肠和冰水灌胃方法制成IBS-D和IBS-C大鼠模型,替加色罗干预的两组每日加用替加色罗2 mg/kg体质量灌胃7 d。用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免疫组化方法及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及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①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数目IBS-D模型组(13.19±0.93)和IBS-C组(13.17±1.93)显著低于对照组(18.36±1.71)(P值均<0.01);替加色罗干预的IBS-D组(15.48±1.56)高于IBS-D组,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14.82±1.61)高于IBS-C组(P值均<0.05)。②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胆碱酯酶阳性的神经元数目IBS-C组(7.56±0.39)显著低于对照组(10.43±1.39)及IBS-D组(10.03±1.13)(P值均<0.01),IBS-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色罗干预的IBS-C组(9.51±1.47)显著高于IBS-C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黏膜下神经丛内肠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可能是实验大鼠IBS-D模型和IBS-C模型发病的共同机制;IBS-C模型组大鼠胆碱酯酶阳性的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与其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肠吉安治疗前后肝脾不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大脑痛觉功能区激活面积的变化.[方法]24例肝脾不和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吉安口服液(14例)和安慰剂(10例).通过直肠注气试验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阈值和感觉评分,并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直肠扩张30、60、90和120ml时大脑痛觉功能区的激活面积.[结果]肠吉安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注气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急迫排便阈值、疼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直肠注气>30 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注气120 ml时,肠吉安组治疗后大脑痛觉功能区右侧脑岛皮质和额前皮质的激活面积显著减少(P<0.05),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肠吉安通过调节大脑痛觉功能区的激活面积发挥对肝脾不和型IBS患者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313例IBS患者及281名对照者的1L-10启动子区-1082及-819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1082位点与-819位点,IBS组、对照组和总人数组中,各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IL-10-81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腹泻型(79.8%)和混合型(77.1%)显著高于对照组(65.7%,P<0.05).IL-10-1082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在各亚型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型与混合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组-819位点T/T基因型频率(51.1%)显著高于对照组(40.2%),C/T基因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19位点T/T基因型频率IBS的各亚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T基因型IBS各亚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C基因型在各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2位点基因型在IBS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腹泻型的-1082位点A/A基因型(93.3%)显著高于混合型IBS(82.4%),A/G基因型低于混合型I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IBS其他亚型间以及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启动子区域-819位点T/T基因型可能与IBS发生有关,而-1082位点可能与IBS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8.
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点及亚型分布.方法:应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消化科门诊IBS患者进行诊断和亚型分类,大便性状按照Brist01分级,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罗马Ⅲ标准诊断IBs患者487例,年龄18.78岁.病程6.720 mo;病程达12 mo以上者420例,占86.2%,6.12 mo者67例,占13.8%.常见的消化道外的伴随症状依次为乏力、腰背痛、失眠、头晕、胸闷、体质量下降(≥5kg)、头痛、尿频、咽部异物感、肩痛、眼球痛、胸痛.诊断为腹泻型IBS(IBS.D)者316例(65%),便秘型IBSOBS.C)者59例(12%),混合型IBS(IBS-M)者24例(5%),未定型IBS(IBS.Ul者88例(18%).病程中发生亚型转化者16例,占3.29%.不同的IBS亚型性别分布不同(X2=30.86,P<0.05),IBS-C和IBS-U中女性较多.IBS.D中男性较多(P<0.05).不同的IBS亚型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X2=16.67,P>0.05).结论:罗马Ⅲ诊断标准可提高IBS的早期诊断率.按照IBs罗马Ⅲ诊断标准,IBS-D最多见,约占2/3;其次为IBS-U,IBS-C及IBS-M.IBS-U在临床上不少见,这一新的亚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8和TNF-α含量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中FNF-α和IL-8的含量,旨在通过观察它们在IBS患者中的变化来窥探IBS发病机制中有无炎症免疫因素参与,从而进一步探讨能否从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角度来治疗IBS。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ABC法)检测了32例腹泻型IBS及18例便秘型IBS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可测不到TNF-α,腹泻型IBS患者血清内测到低浓度的TNF-α。(2)腹泻型IBS患者血清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P<0.05),便秘型IBS患者血清内IL-8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相关分析表明,腹泻型IBS患者血清TNF-α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1)。结论:(1)腹泻IBS患者血清内TNF-α和IL-8含量均较正常升高,提示腹泻型IBS有炎症因子活化。(2)例秘型IBS患者TNF-α、IL-8与正常无显著差异,提示便秘型IBS和腹泻型IBS的免疫紊乱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3)腹泻型IBS患者IL-8的分泌伴随着TNF-α的增多,TNr-α可能通过活化NF-kB来刺激IL-8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C.difficile)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251 A/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经澄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及肛肠科诊断为IBS、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的患者(分别为76例、90例、83例),同时选取9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difficile在各组中的感染情况,探讨C.difficile感染与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UC组、CD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IBS组和对照组(P0.05),而IBS组与对照组的C.difficile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与CD组的感染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液中IL-8的浓度高于CD组、IBS组及对照组,而CD组的浓度高于IBS组和对照组,IBS组及对照组血液中IL-8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ifficile感染可使患者血液中IL-8浓度升高,IL-8基因-251 A/T多态性AA基因型是C.difficile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探讨IBS的发病机制。[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选取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IBS患者各20例,另选健康人20例作对照组,观察各组粪便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细菌比例和菌群培养检测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腹泻组菌群密集度明显降低(P0.05),且菌群多样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亚型IBS患者革兰阳性杆菌菌群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升高(P0.05),且腹泻组与便秘组、混合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别(P0.05);腹泻组、混合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比例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腹泻组与便秘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别(P0.05);混合组肠球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IBS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均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型、便秘型及混合型IBS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以腹泻型最为明显,菌群失调应该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被认为是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文应用EGEG-VD型微机处理系统对正常人20名,IBS患者56例测定体表肠电图,旨在探讨IBS患者体表肠电图是否有其特殊性改变,判定体表肠电图对IB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思密达R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思密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对照实验,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疗程60天,治疗组口服思密达3袋/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使用方法相同。前30天治疗有效者进行下一阶段治疗(30天)。疗效评价标准如下:大便次数;患者主观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其严重程度以计分评估。结果 同安慰剂相比,思密达治疗IBS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P<0.01);其在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方面也显示出很好的疗效(P<0.01)。结论 思密达是一有效,安全的治疗IBS药物。  相似文献   

14.
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第60天开始灌胃给药或0.9%氯化钠溶液共10d,干预后通过腹肌回缩反射(AWR)半定量评分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结果]不同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AWR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肠康方可通过改善内脏高敏感治疗IBS.  相似文献   

15.
肠吉安干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外判断肠易激综合征 ( IBS)临床疗效主要通过患者自己填写调查表 ,不单纯局限于对肠道方面的症状改变的调查 ,而且注重治疗对精神心理及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 ,全面分析药物疗效。本文采用 IBS- QO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of life questionnaire)自评问卷对中药肠吉安干预腹泻型 IBS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初步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参照文献 [1 ],年龄 1 6~60岁 ;最近 1年内有结肠镜 (钡剂灌肠 )检查史 ;符合 IBS罗马诊断 标准。排除标准 :便秘型 IBS;有器质性肠病当前诊断和病史 ;目前服…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Th1/Th2漂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是否存在Th1/Th2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方法经结肠镜钳取58例IBS患者及20例对照者的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肠黏膜主要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IBS患者肠黏膜大体及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变;腹泻型IBS患者升结肠、降结肠、直肠黏膜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12的表达率在直肠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升结肠、降结肠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h2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比较腹泻型患者中感染后IBS(pIBS)和非感染后IBS 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pIBS中Th1细胞因子IFN-7的表达在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升结肠、直肠IL-12的表达亦显著增高,降结肠的表达有增高趋势:Th2细胞因子IL-4、IL-10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非感染后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便秘型IBS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对照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腹泻型IBS患者肠黏膜内存在Th1/Th2漂移,Th1反应增强,感染因素影响了腹泻型Th1/Th2漂移,便秘型患者Th1/Th2仍趋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及SS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 (VIP)、生长抑素 (SS)有无变化 ,以及它们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内VIP、SS的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便秘型IBS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腹泻型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SS在IBS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而便秘型又显著高于腹泻型 (P <0 .0 5)。结论 :IBS患者存在VIP、SS含量异常 ,且这些异常可能在IBS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IBS患者VIP及SS含量有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类型IBS在发病机制上有其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虹  刘劲松 《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2):833-835
目的 分析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4个亚型之间临床症状的特点.方法对2007年5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及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进行诊断及分型,分析IBS及其各亚型之间的临床特点.结果(1)207例按照罗马Ⅲ标准被诊断为IBS,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7例;便秘型IBS(IBS-C)48例,占23.19%,腹泻型IBS(IBS-D)130例(62.80%),混合型IBS(IBS-M)20例(9.66%),不定型IBS(IBS-U)9例(4.35%);(2)IBS患者以35~45岁年龄段最多见,占总数的36.23%,45岁之前IBS患者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而45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女性IBS-C型和IBS-M型患者较IBS-D型患者多见,4型间发病年龄及发病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87),IBS-C和IBS-U患者较IBS-M型患者发病病程长(P<0.05).IBS患者中,以腹痛和便后腹部症状缓解的发生率最高,分别占78.74%和82.13%,4型IBS患者肠道症状中排便后腹部症状缓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腹痛、排便困难、腹胀、腹部不适、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IBS腹部症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下腹部,其次是脐周.结论4型IBS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临床上熟悉掌握这些症状特点有助于IBS的初步诊断及分型,以便选择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改变及其与腹痛症状的相关性.观察IBS患者肠黏膜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异常.方法 实验组选取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来本院消化科就诊且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IBS(D-IBS)和便秘型IB...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得舒特加中药理气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对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组,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并测定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中药组或单用西药组;IBS患者的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种疗法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浆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而以中西医结合组的作用最明显,优于单用中药组或单用西药组。结论 得舒特和中药理气安肠汤是治疗腹泻型IBS的有效药物,中西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