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属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又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0年在本病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病人给予抗凝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直接有效地防止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S)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i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技术经过30余年的不断发展,已由最初的单纯球囊扩张(percutani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发展到冠脉内支架术、旋磨术等,冠脉内超声、放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血管远端保护装置,血栓吸取装置等新技术不仅拓展了冠脉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成功率及远期效果也越来越令人振奋[1]。但毕竟所有操作均在有病变的血管内进行,产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患者术中死亡,所以娴熟的手术护理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通常采用动脉旁路术、动脉内膜剥脱术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其手术术式和组合方式多样。以实例分析临床常见治疗术式及其ICD-9-CM-3手术分类编码,其中动脉旁路术39.29,动脉内膜切除术(剥脱术)38.18,经皮血管成形术39.50,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00.55和00.60、非药物洗脱39.9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继发感染形成坏疽时,需截肢治疗,分类于84.1-下肢截断术。编码员应熟悉主要手术选择原则及治疗该疾病的各种手术术式,阅读手术记录,查阅ICD-9-CM-3指导手册时注意另编码、包括及不包括,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蒙冬生 《当代医学》2013,(36):20-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介绍了PCI手术指征及治疗技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旋磨术及其他;介入路径:股动脉路径;桡动脉路径;临床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心理护理;音乐干预。经桡动脉入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7.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脑血管病常用的介入治疗方式,其手术种类多,解剖部位精细,编码较为复杂易错。文章结合临床知识、ICD-9-CM-3分类规则和错误案例,总结分析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的术式和编码。脑血管腔内成形术要与脑血管腔内隔绝术相鉴别,脑血管腔内成形术编码集中在00.61-00.65,其中经皮脑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编码至00.61-00.62,经皮脑血管支架置入成形术编码至00.63-00.65,细目的分类轴心是解剖部位颅外或颅内血管。脑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腔内隔绝术,编码于39.72。在编码时应当避免按临床医师书写的手术名称直接在编码库中选择名称相近的编码,要坚持遵守手术编码查找步骤,切记要在类目表中核对编码,从而获得正确的ICD-9-CM-3编码。  相似文献   

8.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民 《海南医学》2002,13(12):27-30
分叉病变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一个挑战。常规的球囊扩张成形术对分叉病变效果不佳 ,其成功率低 ,并发症高 ,再狭窄率高。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或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的运用并未显著改善上临床结果。早期的支架 (Palmaz -Schatz,Cook支架 )虽然可明显降低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血管的再狭窄 ,但对于分叉病变其结果仍不令人满意 ,主要是分支的闭塞 ,或难以通过支架孔隙扩张分支血管。随着球囊及支架设计的不断改进、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和抗凝方法的改进 ,尤其kissing技术的运用 ,并针对不同类型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穿制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将支架置于冠状动脉狭窄处,可有效防治血管闭塞并能够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的发生率.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加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12-413
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血管迷走反射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按照ICD-9-CM-3 2008版的原则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及栓塞灌注介入治疗进行完整准确的手术编码,同时要另编码血管手术数量和置入支架数量以及血管栓塞灌注部位。方法以ICD-9-CM-3 2008版为工具书,对血管栓塞灌注部位详细了解,根据手术分类编码原则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血管栓塞灌注术进行准确编码。结果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进行编码的同时增加了编码血管手术数量和置入支架数量,使得手术编码更加规范完整、详尽。结论临床医师对病案首页手术名称的填写应完整准确,要书写术式,置入血管支架的数量和治疗血管数量,填写栓塞灌注部位。编码人员在编码时应仔细阅读病历,使用广义的手术编码分类,手术编码要准确和不遗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17例21处严重钙化病变。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年,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6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支架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血管内超声指导组(IVUS组)75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CAG组)75例。对比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比首次球囊扩张后支架最小直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以及介入术后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结果血管内超声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首次球囊扩张后支架最小直径、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分别为(3.2±0.3、8.5±1.8、45.2±7.0、104.2±20.6;2.4±0.4、6.3±1.9、56.9±8.2、71.2±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超声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介入术后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急性获益分别为(9.35±1.65、49.2±9.2、107.5±22.2;9.3±1.7、49.1±8.7、92.6±25.1),支架最小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获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在介入术中应用可提高患者急性获益。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有效方法,能够迅速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状态,挽救患者的生命。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公认的介入性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术中的急性血管闭塞和术后再狭窄问题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简称支架置入术 )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和远期再狭窄发生率 [1 ,2]。冠心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 ,且多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置入术可提高PTCA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3 ,4]。现将我院1999年完成的30例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以评价该技术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球囊扩张后在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用于PTCA的急性血管夹层闭塞.我院自2008年4月~2009年7月,共为43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入了7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华夏医学》2009,(3):F0004-F0004
医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心脏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血管瘤介入治疗、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肿瘤介入治疗术等在该院顺利开展,手术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当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徐标 《现代医学》2000,28(1):1-2
自1977年Gr櫣entzig首次开展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已被称为现代医学领域的一次革命。除PTCA以外,新的介入疗法如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斑块的旋切、旋磨等已明显提高了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冲击波钙化碎裂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IVL治疗的3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为左前降支严重、弥漫、成角钙化,长病变;病例2为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严重、弥漫钙化,长病变;病例3为左前降支严重、局限钙化病变。3例患者均使用Shockwave C2导管经皮冠状动脉进行IVL治疗,其中病例2采用了斑块旋磨+IVL联合治疗,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贯穿于各种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血管内施行IVL治疗可提高介入成功率,减少介入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对钙化、纤维化病变的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或纤维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3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B2、C型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其中1例患者旋磨头未成功通过病变,成功率96.67%;14例(46.67%)病例仅用1.25mm的旋磨头,13例(43.33%)病例仅用1.5mm的旋磨头,仅有1例(3.33%)病例选用1.75mm旋磨头,2例(6.67%)病例分别使用了1.25mm、1.5mm的旋磨头。旋磨术成功的29例患者(96.67%)均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其中28例(93.33%)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共植入支架49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75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长度(52.2±30.97)mm。2例(6.67%)在术中发生轻度冠脉痉挛;1例(3.33%)发生无血流现象;1例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33%),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冠脉穿孔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30例患者进行了(15.9±11.2)个月的临床随访,有1例(3.33%)发生了再发心绞痛,1例(3.33%)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冠脉内旋磨术联合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术是治疗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可去除纤维、钙化斑块,从而增大管腔,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提高纤维、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钙化、纤维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