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4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去势治疗,观察组44例研究对象则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状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其总体平均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DS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有或无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其DSS及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有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比卡鲁胺与氟他胺治疗患者,其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无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以单纯去势治疗为主,而对于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则应以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撤除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去雄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程护理组40例采用全程系统跟踪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提高前列腺癌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患者45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应用免疫SABC法探测KGF和AR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5)。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KGF和AR的过度表达及相互间的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原因,其中KGF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致死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使大量早期前列腺癌得到根治.然而,PSA虽然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差,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急性尿潴留等均可导致PSA升高,加上前列腺癌发病缓慢而且隐匿,所以不能单凭PSA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虽然手术去势或者药物去势治疗能极大地降低血清PSA水平、延缓前列腺癌进展,但几乎所有患者在经过14~30个月的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产生雄激素抵抗,使其从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DPC)发展成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或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HRPC),导致前列腺癌复发.一旦发展成为AIPC或HRPC,大多数患者在18个月后死亡[2].所以,很有必要在确诊前列腺癌后找到能判断前列腺癌进展为AIPC或HRPC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兰卫华  江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89-5691
背景:持续性雄激素抑制(continuous androgen suppression,CAS)是目前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CAS不仅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雄激素依赖状态迅速丧失,使预后更差,而且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及费用明显增加。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性试验显示,间歇性雄激素抑制(intermittent androgen suppression.LAS)可能避免或至少能够减少以上缺点。但是目前仍有争议。目的:回顾关于LAS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LAS是否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研究选择:选择关于LAS的献,不排除其是否为随机、盲法等论证推荐的章。数据来源:进行全面的检索,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及个人通信等。数据提取:对检索到的LAS及CAS研究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主要观察指标:LAS与CAS比较,可能延缓前列腺癌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研究提示,周期性地进行LAS可能恢复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力,从而延缓雄激素非依赖状态的产生;临床观察也提示LAS可能能够延缓前列腺癌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状态,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性欲、性功能等)以及减少治疗相关的费用和副作用。2个正在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也证实LAS较之于CAS3年进展率要低,而生活质量尤其是性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AS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是可行的,可能是比CAS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在推荐其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常规甚至标准治疗方式之前,有必要获取来自随机临床试验乃至系统综述的证据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仅次于肺癌的第二位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凋亡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它对于观察前列腺癌的进展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前列腺是一种雄激素依赖器官,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前列腺癌中的癌基因bcl-2的表达已有大量文献报告。图像分析法是近几年来,日渐成熟的一种半定量、定量的检测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对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8月29例前列腺癌病例,其中3例为入院前8~36个月就确诊为前列腺癌并已作了睾九切除术的患者,3例以前列腺增生为诊断收入院,余23例前列腺癌为诊断入院。所有病人均因排尿不畅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同时用子术或药物去势及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随访2~33个月,3例睾丸切除后复发的病人,加用药物雄激素阻断治疗,病情不能控制,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9个月因肿瘤扩散死亡;1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缓慢上升。18例加手术去势者中,16例PSA均保持在正常范围,2例PSA已回升超过正常范围。8例药物去势(雄激素全阻断间歇治疗)者,PSA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病情稳定。26例排尿均通畅,1例排尿困难带膀胱造瘘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雄激素阻断治疗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联用间歇性药物雄激素全阻断有更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术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人前梯度蛋白2(AGR2)以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扩展性前列腺癌复合指数量表(EPIC)评分,并统计术后2年、3年、5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PSA、fPSA、AGR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EPI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术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可降低血清PSA、fPSA、AGR2水平,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本院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术后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间歇雄激素阻断(IAB)的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4例)与高龄低期前列腺癌(9例)患者3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剩余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15.
王理扬  姚文秀 《华西医学》2011,(7):1112-1115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内分泌治疗是当前采用的主要临床方法之一,其机制是抑制雄激素的活性.一线内分泌治疗后无效的前列腺癌是临床目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分类、用药策略及一线内分泌治疗后无效的前列腺癌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撤除雄激素的结果使病人产生比一般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更加强烈的雄激素缺乏症状,比较明显的有潮热、骨质疏松症、骨折、性功能障碍、贫血、体重和脂类成分的改变、抑郁等,使前列腺癌病人生存期间的生活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86例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择86名体检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组3年,根据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PNI及NLR值。计算PNI及NLR值预测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观察组PNI值低于对照组,NL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PNI值为(49.68±2.01),高于死亡组,NLR值为(2.45±0.33),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5、11.133,P<0.05)。PNI及NLR对死亡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是37.54、4.26,AUC分别是0.634(95%CI:0.524~0.718)、0.687(95%CI:0.589~0.778),灵敏度分别是56.69%、46.68%,特异度分别是74.15%、94.58%。结论 PNI较常规NLR在预测雄激素...  相似文献   

18.
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患者都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HRPC的患者通常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增加。现已证实第一代AR拮抗剂如康士德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表达更高的AR。作者介绍了两种化合物RD162和MDV3100,它们在AR表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雄激素活性。其结合AR的亲和力比临床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康士德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邬氏脱发方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及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激素性脱发患者27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邬氏脱发方,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组给予邬氏脱发方+非那雄胺,三组同时给子5%米诺地尔酊外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毛发生长情况、雄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1.1%,与对照组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82,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5.6%)及治疗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8);治疗组油腻、瘙痒、头皮屑指标评分和联合组新生头发、脱发程度、油腻、瘙痒、头皮屑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联合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联合组睾酮、游离睾酮、二氢条酮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邬氏脱发方能下调雄激素水平,治疗雄澈素性脱发疗效与非那雄胺治疗雄澈素性脱发疗效相当,非那雄胺联合邬氏脱发方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从激素依赖性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表明存在致命性的进展。尽管对雄激素受体(AR)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知道很少,但AR在前列腺癌细胞由激素依赖性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AR依赖性基因表达谱和顺反子,作者找到了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AR依赖性靶基因。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发现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