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 ESPB )用于腰椎后路手术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 86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 两组均行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双侧 ESPB 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瑞芬太尼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 6%h 、 12%h 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切皮时( T1 )、手术结束时( T2 )时心率( HR )及平均动脉压( MAP )水平均高于入室基础值( T0 ),但观察组 T1 、 T2 时 HR 及 MA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 ( NE )及 皮 质 醇 ( Cor )水 平 均 高 于 术 前 ,但 观 察 组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 ESPB 用于 腰 椎后路手术的镇痛效果良好,可 避 免 HR 及 MAP 的 大 幅 度 波 动 ,抑 制 应 激 反 应 ,减 少 瑞 芬 太 尼 使 用 剂 量 ,临 床 应 用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沈丘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横肌平面阻滞(TAP)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ESP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和术后48h的SRQ评分、皮质醇、肾上腺素、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反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h的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P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30例。A组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持续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根据麻醉深度和心血管反应调节异丙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泵注速率,芬太尼用量,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B组全身麻醉前选择T7-8或T6-7间隙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注入质量分数1.6%利多卡因4mL作试验量,确定麻醉平面后,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用法、剂量同A组,间隔45~6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和质量分数0.75%左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6~8mL,并辅以异丙酚、苯磺酸阿曲库铵微泵输注、七氟烷吸入,必要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2组诱导前、插管时、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术毕麻醉维持用药量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插管时、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诱导前升高(P〈0.05),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呼吸频率较诱导前增快(P〈0.05);B组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入七氟烷及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芬太尼剂量高于B组(P〈0.05);A组苏醒、拔管时间较B组长(P〈0.01),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较B组高(P〈0.01)。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进行全身麻醉,A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5.
温泉  张军  叶园园 《临床医学》2023,(10):56-59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宫颈癌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应激反应[血糖(GLU)、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后清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切皮时、术后10 min研究组Cor、GLU、AngⅡ水平较低(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手术完成时、术后1 d、术后3 d两组CD3+、CD4+、CD8+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完成时、术后1 d、术后3 d研究组CD3+、CD4+、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复合全麻在乳腺癌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2009年9月~2011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全麻,试验组予以硬膜外复合全麻。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心率和血压等)。结果手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比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诱导试验组,插管、切皮、拔管收缩压、拔管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比对,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全麻在乳腺癌手术治疗期间安全有效,麻醉术后恢复快,效果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一种常常发生于女性群体中的恶性肿瘤,而在我国,这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占据着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生率的7%~10%,并且出现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进行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第一选择,而在手术中麻醉则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按照人卫八版教材对全身麻醉方式的分类,全身麻醉可以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松弛药等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于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行开胸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30例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30例联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h、术后6 h以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以及术后48 h BC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IL-6、TNF-α均较对照组低,IL-10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效果确切,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减轻炎症反应,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联合持续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胸腔镜患者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和全凭静脉麻醉联合持续ESP阻滞保留自主呼吸组(ESP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后10 min(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拔管前(T_3)、术后12 h(T_4)检测2组患者血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比较T_0、T_1、T_2、T_3时点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2组患者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T_1、T_2、T_3、T_4时,2组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高于T_0时,而ESP组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ESP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组,术后24 h内静息VAS评分、48 h内运动VAS评分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ESP组T_1、T_2、T_3时的MAP、HR均较T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ESP组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联合持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非插管胸腔镜手术中有一定可行性,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围术期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3-02我院收治的88例上腹部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合麻醉相较于单纯全麻用药剂量少,可减少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预防呼吸抑制,但会降低血压。结论复合麻醉可有效减少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减少麻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无阿片药物的麻醉方法在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2月-2022年6月在该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恶心呕吐高风险患者18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通过分层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丙泊酚-表面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P组入室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使用奥布卡因凝胶进行表面麻醉,3 min后采用匀速静脉滴定的给药方式(速率4 mg/s),滴注丙泊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60,再行内镜检查;S组入室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μg/mL) 0.1 mL/kg,使用水溶性润滑剂行表面润滑,3 min后采用匀速静脉滴定丙泊酚诱导麻醉至BIS <60,再行内镜检查。采用术后恶心呕吐(PONV)评分,评估PONV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总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等。结果 与S组比较,P组PONV发生率和术后头晕发生率低,恢复室停留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用丙泊...  相似文献   

12.
选取80例患者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静脉麻醉和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用方案.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应用麻醉药物情况、术后镇痛、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维库溴铵和丙泊酚给药量比观察组要多、术后清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食道癌手术患者麻醉术式中,相比于单纯静脉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玉丽 《临床医学》2021,41(10):67-69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中医院乳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滞组与全麻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全麻组采用全身麻醉,阻滞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  相似文献   

14.
15.
胸科手术患者对急性疼痛的耐受力差,并可能引发与术后慢性疼痛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常用的胸部区域阻滞技术各有其局限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以其安全性、简便性、有效性受到临床欢迎。本文对ESPB的应用解剖基础、作用机制、常用药物、胸科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来宣城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0.15%、0.25%、0.33%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4组患者术后2、4、8、24、48 h的静息状态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痛觉阈值,比较4组患者镇痛药物用量及自控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2、4、8、24、48 h时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有明显变化,而低、中、高剂量组同组间在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点同组间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同组间在术后2、4、8、12、24、48 h的痛觉阈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行髋部手术72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分析两组各时间节点的HR和MAP,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VAS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T2、T3的HR和MAP都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研究组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疼痛感,使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均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5min后(T2)以及手术完毕时(T3),试验组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麻醉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组(GEA组),每组24例。对2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弱。结果与GA组比较,GE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均P〈0.05)。结论开胸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建库起至2022年1月的文献。纳入ESPB与TPVB用于成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6、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次要结局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和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共纳入16个RCT,9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ESPB组与TPVB组的术后6 h (MD静息=0.04,95%CI:-0.15~0.22; MD运动=0.10, 95%CI:-0.07~0.28)、 12h (MD静息=0.36, 95%CI:-0.01~0.73; MD运动=0.34,95%CI:-0.10~0.78)、24 h (MD静息=0.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