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统一麻醉诱导,对照组以5ml/h的速度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输注,首先在10min内输注完毕1.0μg/kg的负荷量,之后采用0.5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T0)、右美托咪定静脉注药前(T1)、注药后15min(T2)、注药后30min(T3)、手术结束后(T4)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及咳嗽、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0.02 mg/kg和0.05 mg/kg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5例,年龄为3~8岁,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1组(M1组,n=15),咪达唑仑2组(M2组,n=15),对照组(C组,n=15),3组患儿均经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M1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2 mg/kg,M2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记录患儿①术前患儿的基础情绪(平静/哭闹);②苏醒时间(从七氟醚停止开始至拔管的时间);③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喉痉挛,低氧血症等;④评估苏醒期躁动情况(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⑤疼痛强度评分,Wong-bank面部表情量表法(faces pain scale, FPS)。结果与M2组比较,M1组及C组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1组苏醒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1组比较,M2组术后PAED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1组及M2组术后PAED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内给以0.02 mg/kg咪达唑仑可能可以降低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注射对小儿外科手术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全麻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组(K组)、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3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1mg/kg。各组患儿分别在用药前后采用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记录各组用药后血氧饱和度(SpO2)90%、需要手控呼吸以及再次躁动的患儿数。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3组患儿的PAED评分和CHEOPs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K组PAED评分低于F组和P组(P0.05),CHEOPs评分低于P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F组和P组;K组用药后发生呼吸抑制和再次躁动的患儿数均少于F组和P组。结论:1mg/kg氯胺酮能有效治疗患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芬太尼和丙泊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84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27例,低剂量组28例,高剂量组29例。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术中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4~12 mg/(kg·h)静脉泵注,低剂量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 mg/(kg·h)复合丙泊酚2.5~5 mg/(kg·h)静脉泵注,高剂量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h)复合丙泊酚2.5~5 mg/(kg·h)静脉泵注。记录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谵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拔管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时Riker镇静-躁动评分(Riker 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及术前、术后24 h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焦虑[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麻醉诱导依从性[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术后切口疼痛[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及苏醒期躁动[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麻醉诱导前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ICC、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可减轻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期合作度,减轻术后切口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哭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预防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ASA分级I~Ⅱ级、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的12~14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右美托咪定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01 ml/kg滴鼻。记录患儿苏醒即刻(T0)、苏醒5 min后(T1)、苏醒10 min后(T2)、苏醒30 min后(T3)的心率(HR),以及拔管3 min(T4)、拔管5 min(T5)、拔管10 min(T6)的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拔管10 min时Aono躁动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Aono评分、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各时间点Sp O2、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均无呕吐、喉痉挛、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鼻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是临床上预防苏醒期躁动的一个行之有效且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燕凤  张丽  何楚雁  葛辽  陈晓婷 《妇幼护理》2023,3(21):5130-5132
目的 分析家属陪伴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麻醉一科 2021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 间收治的 150 例住院全麻手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分将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采取无家属陪 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家属陪伴。对比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躁动与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相关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室前观察组 PAED(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与 FLACC (儿 童疼痛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陪伴能够降低全麻苏醒期 患儿的躁动与疼痛,加快患儿苏醒,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9年4~1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于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随机选取同期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于全身麻醉后未出现苏醒期躁动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价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儿年龄、术前焦虑、麻醉维持方式、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术后疼痛与全身麻醉后EA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患儿年龄<5岁、术前焦虑、全凭吸入七氟醚、术后疼痛是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各种不良刺激, 确保患儿安全渡过全身麻醉后苏醒期。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05-1807
在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中使用地佐辛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选取100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地佐辛,观察两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等指标。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时、苏醒后15min、30min时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5min后呼吸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各时点CHEPO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地佐辛可显著减轻苏醒期躁动,同时还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苏醒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全麻斜视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6例,盲选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与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48例,麻醉诱导后给予相应型号的喉罩置入,诱导后S组给予盐酸艾司氯胺酮0.5 mg/kg(0.02 mL/kg),D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后5、10、30 min疼痛评分均低于D组(均P<0.05);2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 5);在用药2 0和3 0m i n时,S组与D组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均P <0.0 5),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苏醒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即降低患儿术前焦虑、患儿在等候室情绪稳定后接人手术问及允许患儿父母在麻醉后复苏室陪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 PAE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学龄期患儿行氯胺酮麻醉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即降低患儿术前焦虑、患儿在等候室情绪稳定后接人手术问及允许患儿父母在麻醉后复苏室陪伴.用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的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10、20、30 min PAE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干预对苏醒期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扁桃体摘除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儿科手术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支持。比较2组麻醉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572,P<0.001),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46,P<0.001),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44,P<0.001)。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干预能加快全身麻醉手术患儿麻醉后苏醒、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和疼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前瞻性、及时性和准备性对降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为5%七氟烷吸入复合芬太尼3μg/kg及维库溴铵0.15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K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10 mL,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10mL,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中持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立即停止吸入七氟烷,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K组和F组苏醒期躁动率均明显低于C组(5%:30%:65%,P<0.05),与F组相比,K组苏醒期蹂动率更低(P<0.05);K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3组患儿转出PA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均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但预注射氯胺酮后效果更好,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按照是否应用艾司氯胺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麻醉前,观察组按照0.3 mg/kg剂量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相同。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疼痛程度、躁动情况、围术期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T0)和拔管后10 min(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T1)和拔管后5 min(T2)时点的MAP和HR均较T0时点升高,但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苏醒、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可使患儿机体处于平稳状态,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患儿手术、苏醒和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对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术后躁动、术后疼痛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3例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组98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父母陪伴,比较2组Riker镇静-躁动指标、表情-肢体-行为-哭闹-可安慰(FLACC)疼痛指标以及Steward苏醒指标。结果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基本临床信息与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FLACC疼痛指标评分在时间主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在苏醒程度总分以及气道顺畅评分上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于传统的术后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儿进行父母陪伴护理,虽然不能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提高患儿的苏醒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中应用气管内右美托咪定给药对肺癌患者肺保护和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气道插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给予观察组患者经气道导管注入1μg/kg右美托咪定。在麻醉诱导即刻(T0)、单肺通气30 min(T1)、单肺通气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和术毕(T4)时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期间呛咳评分和镇静-躁动评分(SA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时刻PaO2为(131.81±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啶组(58例)、氯胺酮组(58例)、对照组(52例)。麻醉诱导10 min前,右美托咪啶组患儿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氯胺酮组患儿泵注氯胺酮(0.5 mg/kg),而对照组患儿泵注10 ml生理盐水,其余麻醉用药和操作相同。记录3组患儿的复苏低氧、恶心呕吐、复苏15 min内出现严重躁动的情况,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同时统计3组患儿在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和氯胺酮组患儿出现复苏15 min内严重躁动的比率、躁动评分、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而且MAP和HR在T1、T2、T3时更加平稳(P均<0.05);与右美托咪啶组患儿相比,对照组患儿出现复苏低氧和恶心呕吐的比率明显增高(P均<0.05),而且氯胺酮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的比率也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啶组患儿(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氯胺酮均可以减少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而且右美托咪啶还可以明显降低复苏低氧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应用七氟醚麻醉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5例扁桃体剥离、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n=45,右美托咪治疗)和对照组(n=40,不采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2组患儿基线资料、不同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躁动(EA)发生率、疼痛程度量表评分(CHEOPS)、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评分(PAED)、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 0. 05)。T1、T2、T3时刻观察组H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T1、T2时刻观察组EA发生率、PAED及CHEO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七氟醚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