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研究指出红肉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即Mar 01,是尚未被认识的引起迟发型严重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茵栀黄注射液为退黄降肝酶的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疗效,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已得到肯定.我科也已用过,偶有发热(<38℃)、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可好转.此例导致严重迟发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林蛙卵粗提物对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林蛙卵粗提物作用于四氯化碳(CCl4)作为肝脏毒物所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模型,在肝损伤12h分离的肝实质细胞和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林蛙卵粗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采用CCl4所致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制备脾细胞悬液与不同浓度的林蛙卵粗提物共培养,测定脾细胞的刺激指数。结果林蛙卵粗提物预处理肝非实质细胞明显地阻断了上清液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释放,作用呈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而预处理肝细胞则无影响。同样,林蛙卵粗提物对CCl4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抑制活性,诱导相给药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林蛙卵粗提物不仅能有效地对肝细胞膜起保护作用,而且对清除或减轻引起肝毒性的因素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改善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肝损伤,林蛙卵粗提物能有效地改善肝损伤的作用主要与选择性地抑制肝损伤时肝非实质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建成  许淑珍 《胃肠病学》2007,12(3):153-155
背景: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能导致家畜、儿童和成人腹泻,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通过ETBF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调查不同人群粪便标本中ETBF的阳性率。方法:建立ETBFPCR检测,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腹泻组的ETBF阳性率。结果:PCR的敏感性为1×104CFU/ml,常见肠道正常菌群和致病菌均为阴性。正常对照组(475例)和腹泻组(498例)的ETBF阳性率分别为3.6%和6.4%(P=0.042)。其中成人对照组和成人腹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和5.7%(P=0.047),儿童对照组和儿童腹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1%和7.3%(P=0.33)。结论:ETBFPCR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TBF可能为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作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两端钝圆而浓染,有荚膜、无芽胞、无动力的专性厌氧细菌,分产肠毒素型和非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作为人及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主要存于结肠中。此外,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也可定植生长。脆弱拟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宿主粘膜受损时,可侵犯粘膜下层,引起感染,也可经血液流动,引起身体其它器官如肠道、腹腔、肝、肺、脑组织化脓性感染并伴发脓肿和引起急慢性腹泻等。此外,其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5岁,因停经33周,胎动消失8 h、失明30 min于2011-02-14入院。患者于当日06:00起床时自觉无胎动,10:00无诱因出现头晕及轻微下腹胀痛,13:40左右突然失明,头晕、头痛加重,14:10由家人送入院。既往孕3产 1,无输血史,无高血压、肝肾病史。入院查体:T 36.8 ℃,P88次/min,R 26次/min,BP 170/100 mmHg;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两侧瞳孔散大,对光  相似文献   

8.
密闭式吸痰预防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勇  顾勤  刘宁 《山东医药》2009,49(32):58-5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5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使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治疗,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和28d死亡率。结果密闭组迟发型VAP的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总VAP发生率、早发型VAP发生率和28d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迟发型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男性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对勃起功能障碍、下丘脑/垂体病变、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应进行LOH筛查,若出现3种或3种以上性功能减退症状,且伴随血清总睾酮< 11 nmol/L及游离睾酮<225pmol/L,可诊断为LOH.LOH主要依赖药物治疗,尤其是雄激素制剂.对于LOH合并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提倡生活方式干预.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式治疗.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睾酮替代是治疗LOH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郑宏  尹极峰  温浩 《地方病通报》1999,14(2):100-102
1概况关于复制速发型过敏反应模型,国内外已有了系统的研究和报道,并应用动物模型来探索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制,已确定并规范了某些药物、化学制剂和异种蛋白来复制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的方法。1902年由Portier和Richet用海白头翁毒素作为致敏原激发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型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选取98例一氧化碳中毒者,其中15例患者发生迟发型脑损伤,同时回顾性观察和分析此15例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型脑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且对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15例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型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高压氧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痴呆和二便失禁的发生率最高为100.0%,双侧大脑白质对称性蝶形或斑块状长T2信号发生率高达80.0%.结论 加强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型脑损伤的临床分析和高危因素分析、及早予以防控(尤其是高压氧治疗)对临床判断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颅内出血患儿均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其中男10例,女5例,男∶女为1.5∶1;年龄最小15d,最大2个月,均为母乳喂养。病前有上感史4例,腹泻史3例,用抗生素4例。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15例,注射部位针眼出现不止或自发性斑淤8例,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易燃、易爆的气体,无色、无味、无嗅.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大量的CO,人体短时间吸入高浓度CO易导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引起脑或其他脏器急性缺氧性病变.重度ACOP若救治不及时、不持久,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或发生严重神经系统病变——迟发型脑病(DEACMP).我科于1994年4月~2011年12月以高压氧(HBO)为主要方法救治286例重度ACOP患者,无1例迟发型脑病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脆弱拟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克林霉素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9株脆弱拟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克林霉素的耐药基因。结果79株脆弱拟杆菌对18种抗生素中的10种耐药率>50%,对克林霉素、甲硝唑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759%和886%。筛选出6株对克林霉素高度耐药株(最小抑菌浓度≥512mg/L),进行质粒DNA检测均未测到质粒。从6株高耐药株中均扩增出克林霉素耐药基因片段(ermF中的一段)。结论克林霉素、甲硝唑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克林霉素耐药基因是由染色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亦称为年龄相关的睾酮缺乏综合征(testosterone deficiency syndrome,TDS),是一种以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ction,ED)、晨勃频率下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血清睾酮水平低下的年龄相关性综合征。LOH可对骨骼、肌肉、情绪和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1]。  相似文献   

16.
迟发型维生素K1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在儿科比较常见,病情重、病死率高达30%[1],该病致残率较高[4].近年来对本病认识、预防、治疗均有所提高,对于这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儿科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贝伐单抗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常用于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一线治疗;治疗期间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偶有报道。本次报道的病例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1例直肠癌术后治疗期间贝伐单抗相关迟发型吻合口漏,并进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8.
唐琳  刘波 《山东医药》2022,62(10):101-10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和功能的改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等.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菌群移位、驱动-乘客模型、毒性肠道细菌模型等机制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补充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应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可通过抑制肿瘤血...  相似文献   

19.
仇向霞  赵君梅 《山东医药》2009,49(23):75-75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儿童白血病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可显著提高缓解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高血糖、急性胰腺炎等,但局部迟发性过敏反应较为隐匿,易延误治疗。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90例白血病患儿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L-ASP、波尼松)行强化治疗,其中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岁8个月~11岁)于肌注L.ASP5~6d后发生局部迟发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波动感等,经精心护理均于3d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碱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小部分(〈1%),鉴于这类细胞与肥大细胞相似,如表达高亲和力的IgE受体和释放组胺引起支气管收缩、支气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黏液分泌,以及作为嗜酸粒细胞趋化剂等,故嗜碱粒细胞被认为是“循环着的肥大细胞”。近研究发现,嗜碱粒细胞可释放大量的白三烯C4(LTC4)及LTB4致支气管强烈收缩。嗜碱粒细胞表面表达CD40L、CCR3和CD63,释放大量的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3,对过敏反应的起始和持续起关键作用。目前认为肺组织内大量的嗜碱粒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致死性哮喘的发病。对致死性哮喘患者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肺组织内包括大小气道腔内、气道上皮、黏膜下层及肺泡有大量嗜碱粒细胞浸润,远远高于一般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提示嗜碱粒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反应过程。由此激发了人们的思索:嗜碱粒细胞除了是IgE介导反应中的效应细胞外,还具有超乎想象的作用。以下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简要阐述对人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地位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