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玫瑰痤疮患者70例为玫瑰痤疮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凝胶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2组粪便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及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及益生菌制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30例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并分析两组儿童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组及B组;A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联合奥曲肽治疗,B组患儿仅采用奥曲肽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的肠道细菌优势菌属条带相似度接近100%。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经1周治疗,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儿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均有所升高(P0.05),且A组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 NEC患儿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呈下降趋势,可通过采用益生菌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及对患儿肠道菌群、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与治疗3 d后,两组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5-HT、NPY、血管活性肽(VI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落数、部分血浆神经递质(5-HT、VIP、NO)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和血浆神经递质NPY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5-HT水平、促进NPY分泌,减少胃肠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腹泻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的角色。方法选取30例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精神科的老年(≥60岁)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两组大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观察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拟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肠道拟杆菌/乳酸杆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的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乳酸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等现象,肠道菌群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Th17/Treg免疫平衡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3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根据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分为菌群失调组(n=60)和非菌群失调组(n=7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对比各组肠道菌群数量,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与Th17,Treg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菌群失调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较非菌群失调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49~42.449,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菌群失调组各菌群变化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调组和非菌群失调组Th17%及IL-2,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Treg%及IL-10水平明显降低,其中菌群失调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83~92.328,均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Th17%及IL-2,IL-6,IL-17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负相关(r=0.989~0.58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r=-0.599~0.800,均P<0.05);Treg%及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B/E值呈正相关(r =0.672~0.756,均P<0.05),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r= -0.774~-0.684,均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紊乱可能通过诱导机体Th17 /Treg免疫失衡,调控炎性介质分泌,进而参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状况以及双歧杆菌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健康人群、活动期UC(AUC)以及缓解期UC(RUC)患者体内菌群状况,每组100例。将AUC组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50例;RUC组随机分为C和D组;A、C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D组给予活性双歧杆菌治疗,比较4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球状梭菌、拟杆菌的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UC组患者与R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RUC组患者,AUC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明显高于R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A组患者的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低于D组患者,C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显著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组织学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较健康人群有很大变化,有益菌明显减少,服用活性双歧杆菌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菌群的平衡,改善治疗效果。因此,结肠炎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与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的216例H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14)C-UBT,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Hp根除率为85.19%,观察组为95.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6.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计数比值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均无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使Hp根除率提高,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和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6例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饮食护理和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治疗前(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P<0.05),肠道乳酸杆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2hBG、HbA1c及肠道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2DM病人个体化饮食护理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绝经后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水平,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分析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ANKL水平、大肠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OPG水平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1)。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相关因子、肠道菌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联合诊断的AUC为0.912。RANKL、大肠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OPG、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独立保护因素(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RANKL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4、-0.579,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1);OPG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1、0.581,P<0.01),与大肠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免疫系统RANKL/RANK/OPG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治疗骨质疏松,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97-1299
评价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对肝功能、内毒素等指标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均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在肝硬化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内毒素(ETX)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增加,酵母样真菌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4.32±1.38lg cfu0g-1,12.96±1.28lg cfu0g-1,1.90±0.24lg cfu0g-1)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PT、ETX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40.2±14.1U/L,51.2±18.3U/L,13.3±2.6s,3.0±2.6EU/ml)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ETX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42 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0.84 g/次,3次/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肠道菌群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计数明显增多,且多于对照组,同时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及类杆菌明显减少,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较大剂量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值均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值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情况,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70-377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D-乳酸的含量和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以及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GLU、TC、TG和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拟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正丁酸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肠道菌群可影响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和喂养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住院早产儿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在生后3d、1周及2周龄时分别留取早产儿大便标本,同时记录喂养症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研究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例(13.3%),对照组为12例(4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5)。研究组在1周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7.84±0.35,8.52±0.23,对照组分别为6.39±0.53,7.01±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4)。研究组在2周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8.62±0.28,9.45±0.64,对照组分别为7.34±0.59,7.85±0.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7)。结论早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未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早产儿,同时肠道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未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早产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留置胃管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6 月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 93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 47 例和对照组 46 例。 对照组常规 予以留置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营养状态(血清总蛋 白、血红蛋白)、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二胺氧化酶、 D- 乳酸)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 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 D- 乳 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2.13% ( 1/47 )与对照组 8.70% ( 4/46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重症脑出血术后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留置胃管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态、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控 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干预对HUA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标准组B组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 A、B组患者均予非布司他治疗,B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为2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及粪便结果。结果 治疗前,A、B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大肠杆菌含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A、B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其中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粪便内细菌分解尿酸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与B组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A治疗过程中添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与肠道细菌尿酸处理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对肠道产超广谱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的除菌作用,为临床辅助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9月5个病区1358例人院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产ESBL大肠埃希菌定植筛查,选取产ESBL大肠埃希菌阳性患者3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40例在常规消毒隔离措施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照组166例仅采取常规消毒隔离措施。3~7d后,两组再次取肛拭子进行筛查。结果试验组87例未再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去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有效率为62.14%;对照组125例再次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肠道自行清除率为24.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3.761,P〈0.001)。结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具有清除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清除率与使用时间长短、使用抗菌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富  李欣  吴姗珊  孙涛 《临床荟萃》2011,26(22):1940-1943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及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疗程8周;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观察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及对照组健康者清晨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并对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后8周,粪便中大肠杆菌(4.81±0.77)lonN/g及肠球菌属(5.24±0.63)lonN/g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8.82±0.91)lonN/g及乳酸杆菌属(6.99±0.69)lonN/g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可致肠道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明显下降,使肠道生物屏障受损,增加了肠源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该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建档确诊为GDM的患者50例为GDM组,选择同期50例与GDM组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且糖耐量正常的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单胎妊娠。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孕29周时的血液与粪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临床生化指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比较两组间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差异,分析其与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肠道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与FBG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推测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GDM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