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探讨双参数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Ca)80例,前列腺增生(BPH)47例,前列腺炎症4例均进行3.0T双参数核磁共振检查(T_2WI+DWI),由2名诊断医师在双盲情况下对以上影像图像分别进行PI-RADS评分并记录,检测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量前列腺体积(PV),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PCa组与非PCa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与非PCa组PSAD平均值分别为1.19±0.88,0.38±0.40;PIRADS V2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90±1.00,2.30±0.55,两组间PSAD及PI-RADS V2评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AD,t=10.10,P<0.05;PI-RADS,t=5.91,P<0.05)。PSAD,PI-RADS评分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94。PSAD诊断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8%,30%,68.18%,94.12%;PI-RADS评分诊断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69.23%,81.00%,83.72%;两者联合诊断sPCa时,当PI-RADS=3分及PSAD≥0.15,PI-RADS≥4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分别为72%,92%;当PI-RADS<3分及PSAD≥0.15,PI-RADS>3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为20%,25%;当PI-RADS≤3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为0。结论 :基于PI-RADS V2,双参数MRI联合PSAD对sPCa诊断不仅准确性更高,而且对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当PI-RADS≤3分及PSAD<0.15,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联合峰值应变指数(PSI)靶向穿刺活检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27例疑似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TRUS)和TRTE检查,计算PSI;然后行TRUS系统穿刺活检、TRTE联合PSI靶向穿刺活检,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92例和良性病变组35例,比较两组PSI和各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TRUS系统穿刺活检与TRTE联合PSI靶向穿刺活检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穿刺点阳性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TE联合PSI靶向穿刺活检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PSI、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92例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中,TRTE联合PSI靶向穿刺活检诊断85例,TRUS系统穿刺活检诊断78例,二者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比较(66.9%vs. 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共穿刺1524针,其中TRUS系统穿刺1270针,TRTE联合PSI靶向穿刺254针,二者穿刺点阳性率比较(17.9%vs....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灰区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4~10μg/L]患者PI-RADS v2.1评分及PSA衍生指标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其中前列腺癌33例为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83例为非前列腺癌组。2组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均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对MRI图像行PI-RADS v2.1评分。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总PSA(total PSA, tPSA)、游离PSA(free PSA, fPSA)水平,计算f/tPSA(fPSA/tPSA)。比较2组年龄、tPSA、fPSA、f/t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 density, PSAD)及PI-RADS v2.1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SAD、PI-RADS v2.1评分单独及联合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f/tPSA[0.13(0.12, 0.20)]低于非前列腺癌组[0.18(0.13, 0.2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无法经直肠超声检查的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PCa)患者中应用腹部探头引导经会阴前列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4例行腹部探头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活检的临床怀疑为PCa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行直肠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怀疑为PCa患者16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系统穿刺及可疑病变的靶向穿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系统穿刺成功率、活检准确率及阳性针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活检时间及靶向穿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27例患者出现会阴部疼痛及肿胀感,9例患者出现血尿,均在3天内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腹部探头引导经会阴前列腺活检在部分特殊患者中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预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造影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0点系统穿刺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造影或者常规超声提示可疑病灶处增加1~2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病理阳性率及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造影组病理阳性率(36.9%)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82.4%、71.4%、76.3%)均显著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64.2%、56.3%、60.0%)(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由于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仍无法代替系统穿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评分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治疗的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51例和非前列腺癌组29例。所有患者在病情稳定状况下进行MRI平扫,测量ADC值,进行PI-RADS v2评分。比较2组PI-RADS v2评分及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I-RADS v2评分联合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PI-RADS v2评分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ADC值明显低于非前列腺癌组(P<0.01)。PI-RADS v2评分(阈值为4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75.86%,准确度为80.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ADC值(阈值为850×10-6 mm2/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8.43%,特异度为79.31%,准确度为78.75%,AUC为0.816;二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89.66%,准确度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PI-RADS v2分析影响前列腺穿刺前列腺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制定评分系统预测穿刺阳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院泌尿外科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例资料共392例,267例纳入建模组,125例纳入验证组,分析多个因素对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的预测作用,并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制定评分系统。利用验证组患者资料对评分系统进行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体重指数(BMI)、PI-RADS v2评分、前列腺体积是影响前列腺癌检出的因素。根据回归系数设定分值。理论分值为-2~9.5分。根据评分系统计算每例患者得分,然后在建模组及验证组绘制评分系统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P0.01),0.895(P0.01)。评分≤3分前列腺癌可能性极小,而评分3分前列腺癌可能性大。结论结合PI-RADS v2建立的该评分系统用于评价前列腺癌风险效能优秀,对于≤3分的患者,前列腺癌风险较小,不建议穿刺;3分的患者必须行前列腺穿刺。合理利用PI-RADS v2对建立评分系统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会阴组(40例,经会阴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和经直肠组(35例,经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疾病检出率,监测术中穿刺时间、穿刺针数,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并记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前列腺癌、慢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组穿刺时间长于经直肠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经会阴组患者VAS评分低于经直肠组(P<0.05)。经会阴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经直肠组(P<0.05)。结论 经会阴穿刺活检与经直肠穿刺活检均适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经会阴穿刺疼痛较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安全,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穿刺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诊断病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诊断,收集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诊断结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12例,恶性前列腺癌44例,诊断准确度为98.21%、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92.31%。结论:疑似前列腺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良恶性情况,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患者发生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系统穿刺PIRADS评分3分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穿刺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直肠指检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csPCa的准确性。结果 118例患者中,29例(24.58%)患者诊断为csPCa,89例(75.42%)患者诊断为非csPC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0.16、PSAD≥0.20 ng/mL2及直肠指检异常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PSA/tPSA、PSAD及直肠指检诊断csPCa的AUC值分别为0.71、0.80、0.74,联合应用后的AUC值为0.91。结论 穿刺前fPSA/tPSA≤0.16、PSAD≥0.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在老年人群前列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576例患者。前列腺穿刺采取超声造影靶向穿刺联合10点法系统穿刺。根据穿刺针的落点分布组合分为超声造影靶向穿刺组(组1),系统穿刺组(组2)、减针穿刺组(组3)及减针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组(组4),超声造影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组(组5)。比较各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接受超声造影靶向穿刺联合10点系统穿刺的576例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癌292例,良性病变284例。各组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P1=38.2%(220/576)、P2=42.4%(244/576)、P3=43.4%(250/576)、P4=47.9%(276/576)及P5=50.7%(292/576)。P25(P<0.05),P35 (P<0.05)、P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由多种超声成像模式联合所引导的靶向穿刺活检在可疑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轻度升高(4~10μg/L)的患者,共124例,均依次进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TRUS)、经直肠前列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TRUS)检查后发现有可疑前列腺癌病变区域(靶点),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随机将12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6针加靶点(2针)穿刺组(A组)和常规的系统13针穿刺组(B组),通过穿刺活检对比两组的病理结果。结果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124例患者中73例(59%)为前列腺癌,A组检出恶性43例,阳性率为69%,B组检出恶性30例,阳性率为48%,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模式联合靶向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既可以提高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又可以减少组织穿刺的次数,在PSA轻度升高的患者中发现早期的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77例前列腺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组38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组39例,记录术后肉眼血尿,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血便、尿路刺激征、感染、会阴部肿胀、尿液潜血阳性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肉眼血尿、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血便、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3,10例,明显高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0,8.013;P〈0.05);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会阴部肿胀、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潜血阳性时间分别为6例,(26.1±3.6)h,(9.3±3.7)d,明显高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0例,(18.3±4.2)h,(6.6±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236,t=8.075,4.587;P〈0.05)。经直肠途径患者较经会阴途径患者舒适(t=9.740,P〈0.05)。结论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较经直肠途径更为安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和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TRTE)弹性分级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并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15例。结果:T R T E分级法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67.16%、70.43%、62.07%、78.94%,mpMRI PI-RADS评分法分别为93.75%、49.25%、67.83%、56.96%、91.67%。两两比较,TRTE分级与PI-RADS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TE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较mp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可以有效地引导前列腺结节的精准穿刺,与系统穿刺联合可以提高穿刺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但鉴于TRTE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穿刺活检方面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临床工作中仍需结合mpMRI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会阴模板引导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transperineal template-guided prostate saturation biopsy,TTPS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形态及大小、耻骨条件、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行TTPSB,另一组行传统经会阴模板引导前列腺穿刺(transperineal template-guided prostate biopsy,TTPB)。比较两组穿刺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尿潴留、排尿功能及勃起功能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共纳入385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TTPSB组204例,穿刺针数11~47针,平均(23.7±5.8)针;TTPB组181例,穿刺针数5~12针,平均(12.3±4.3)针;两组基线资料匹配。TTPSB组除中度血尿发生率较TTPB组高外[19.6% (40/216)比11.6% (21/181),P < 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 0.05)。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穿刺后1、4周较穿刺前均升高[TTPSB组:15.8±6.9和12.6±7.5比10.2±6.8;TTPB组:16.2±6.7和13.2±7.1比10.7±7.2,P均 < 0.05],穿刺后12周两组IPSS恢复至穿刺前水平(TTPSB组:11.3±6.5;TTPB组:11.9± 6.8,P均 > 0.05)。比较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nternational Index Erectile Function,IIEF)-5评分,穿刺后1个月均较穿刺前下降(TTPSB组:18.4±4.3比19.5±4.6;TTPB组:18.8±4.8比19.9±4.5,P均 < 0.05),而穿刺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IIEF-5评分(TTPSB组:18.9±4.4, 19.3±4.2;TTPB组:19.3±4.2, 19.7±4.3)与穿刺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 0.05)。  结论  与传统TTPB相比,TTPSB并发症不显著增加,是一种较安全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直肠指检异常或TRUS检查发现异常回声的患者行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活检术,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为前列腺癌42例,阳性率40.0%;前列腺增生50例,占51.4%;不典型增生9例,占8.6%。结论 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而轻,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76 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全部均接受直肠指检、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经直肠前列腺 6 点+可疑区域活检检查.对比直肠指诊、PSA、游离PSA/总 PSA 比值(f/tPSA)、经直肠超声及前列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76 例中前列腺癌 58 例(33%),前列腺良性病变 118 例(67%).活检结果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30.7%,诊断灵敏性及漏诊率为93.1%,6.9%.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为(70.9±51.8)ng/ml,(8.8±9.1)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t检验).PSA+f/t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3%、82.8%及 81.4%;19.9%、76.3%及 72.0%;13.1%、39.7%及52.5%.PSA+f/tPSA较单一考虑PSA对前列腺癌多检出 8 例.经直肠超声检查的灵敏性及直肠指检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显著低于PSA+f/tPSA(P<0.01,卡方检验).结论 联合应用直肠指诊、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增加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联合复合前列腺特异抗原(c 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7例临床拟诊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腺穿刺前行血清c PSA检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活检取材准确率为100%。147例临床拟诊患者前列腺癌穿刺活检阳性率为38.8%(57/147),其c PSA检测临界点为7.6 ng/m L。c PSA≥7.6 ng/m L 79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2.2%,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达68.4%(54/79),46.3%的患者(68/147)可避免穿刺活检。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0点穿刺法加可疑灶定点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c PSA以7.6 ng/m L为临界点,可显著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24针饱和穿刺活检术与传统的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处在4~10μg/L灰度区间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24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4针前列腺穿刺活检(14针组),另外23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PSA为4~10μg/L)患者行经会阴24针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24针组),比较两组不同的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筛检阳性率及穿刺后血尿、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血清PSA、前列腺体积三个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4针组与12针组的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3%和6.5%,24针组明显高于12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的患者中,24针组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6.33%)明显高于14针组(1.22%),并且24针组对外周带肿瘤的检出比率(17.72%)明显高于14针组(4.0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后的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4针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术能够显著提高PSA在4~10μg/L的可疑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筛检阳性率,尤其是增加了前列腺尖部区域的肿瘤筛检阳性率,该穿刺术安全有效,并未增加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和血尿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前列腺癌发生及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疑似前列腺癌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64例(57.14%)。与单纯前列腺癌相比,前列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较小(65.0±5.0岁vs.67.8±3.7岁,P=0.001),前列腺体积更大(75.0±11.7 mL vs.54.5±8.5 mL,P<0.001),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明显升高(61.4±23.3 ng/mL vs.33.4±14.9 ng/mL,P<0.001),TNM临床分期明显更晚(P<0.001),Gleason评分明显升高(6.9±1.8 vs.5.0±1.9,P<0.001),生存时间更短(49.8±12.7月vs.57.3±6.2月,P<0.001),五年生存率(5-YSR)明显降低(51.6%vs.77.1%,P=0.006)。胆固醇的升高、甘油三脂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发病年龄年轻化、前列腺体积增大、TPSA水平升高、TNM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升高、生存时间缩短及5-YSR下降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3.204,P=0.022)和Gleason评分(OR=8.611,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多见,高脂血症有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与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