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栓加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如诊断延误,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截肢乃至死亡之严重后果。我院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围手术期药物溶栓、抗凝治疗1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除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而死亡外,余均获痊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临床表现均有典型的突发性患肢疼痛,麻木,皮温降低,皮肤苍白或暗紫,但无水泡发黑等明显坏死现象,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小腿及足部皮肤感觉、痛觉迟钝或消失。3例尚存足下垂。2例入院前3~4小时有再度患…  相似文献   

2.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5年来我们共对 6 9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病例实施了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6 9例中 ,栓塞组 40例 ,其中男 19例 ,女 2 1例 ;栓塞部位肱动脉 2例 ,髂动脉 6例 ,股动脉 2 8例 ,动脉 4例 ;栓子来源于心房纤颤 2 1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 5例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9例 ,心梗 2例 ,胸主动脉瘤及腹主动瘤各 1例 ,来源不明1例。血栓形成组 2 9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4例 ,发生部位股动脉 2 6例 ,骼动脉 3例 ;合并高血压病 2 0例 ,肢体动脉硬化 18例 ,糖尿病 3例 ,未发现伴随病变 6例。取…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早产儿经股动脉采血后痉挛导致同侧肢体缺血的护理体会.早产儿股动脉采血后发生痉挛导致同侧肢体缺血表现,经立即停止抽血,减少声光刺激;给予“鸟巢”和“抱枕”等支持;抬高头部和患侧,加强保暖,并用热被单敷患肢,遵医嘱用多巴胺等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等措施,缺血症状消失.认为针对此患儿有早产及右下肢缺血史的实际情况,应避免在患侧股动脉穿刺,及早模仿宫内环境多给患儿支持、集中操作,减少刺激,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例1女,34岁。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h入院。MRI示:右基底节,脑岛,颞叶,顶叶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可见一条索状等回声,近端附着于动脉壁,远端游离,随动脉搏动飘动(图1)。化验检查示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经溶栓和抗凝治疗3d后复查超声颈总动脉内飘动回声消失。  相似文献   

5.
流变溶栓术是利用特殊导管前端水流压力变化产生负压 ,将周围的血栓吸引下来 ,粉碎成微粒引流出体外[1] 。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见效快。做好护理配合 ,如手术前的准备、术中掌握好高压注射的压力、溶液流量、液体出入量 ,术后肢体护理等 ,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15例 ,女 15例。年龄 2 0~ 79岁 ,平均 5 7岁。病发时间 5~ 6 1天 ,平均 4 9天。病变部位分布如下 :肱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2例 ,股浅动脉 9例 ,股动脉 1例 ,动脉 2例 ,胫后动脉 2例 ,腓动脉 1例。2 材料与方法主要器械 :Hyd…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外线(ultraviolet,UV)局部照射与尿激素(urokinase,UK)联合应用对动态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UV照射参数对其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复制犬股动脉血栓模型,分别观察单用UK,应用UK并以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模型溶解情况。结果:与单用UK相比,联合应用UK并全光谱UV局产照射后犬血栓溶通率增高,血栓溶能速度明显加快,血栓溶解程度明显增大,溶通血栓所用UK剂量显减少。即使UV照射剂量大,但照射面积小时,却不具有明显的促进UK溶栓效应。结论:动脉血栓形成后立即应用全光谱VUV局部照射可促进UK的溶栓效应,UV的这一效应与照射面积与射剂量之乘积存在正性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30例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12例行动脉造影,2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球囊导管取栓术。结果:所有病例取栓后均获成功,4例术后半月复发血栓,2例术后三月行截肢术。结论: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有彩超,MRI及动脉血管造影,就诊时间是决定取栓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8.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护理方法。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介入溶栓术后加强观察与护理。结果: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通过肝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术和有效的护理,肝动脉再通。结论:早期HAT一旦确诊,应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凝血功能监测,配合医生做好抗凝溶栓治疗,是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肢体动脉完全性栓塞会导致动脉供血区域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如不及时再通,最终会因肢体坏死而作截肢手术,由此带来生理上的残疾和心理上的巨大创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在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1996年12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对12例肢体动脉栓塞的病人进行了介入性溶栓抽吸再通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在评价早产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4例新生儿(早产儿43例,足月儿301例)出生后即采集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结果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早产儿为(7.860±1.872)分,足月儿为(8.654±1.395)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早产儿脐动脉血pH值为7.280±0.072,足月儿为7.273±0.08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pgar评分≤7分所占比率早产儿(18.6%)与足月儿(7.6%)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脐动脉血pH〈7.2所占比率早产儿(16.3%)与足月儿(1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能更客观地反映胎儿缺血缺氧程度,对早产儿应常规做脐动脉血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既而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动脉血管造影(以下简称DSA)是诊断肝动脉血栓的金标准,但条件限制其广泛开展。超声造影无创、便捷、无肝肾毒性,重复性佳等特点,其在诊断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一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早期肝脏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进一步通过DSA明确诊断,继而动脉溶栓得到及时救治,为临床医生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目的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因左上臂被衣物强力绞伤四小时入院。超声检查见左上臂皮肤完整。肱二头肌肌腹完全断裂,两断端回缩,断端之间为液性区所填充,液区中见密集的点状回声。肱二头肌断端整齐,呈粗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护理方法。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溶栓术后严密观察置管部位,保持肝动脉导管通畅,准确执行溶栓与抗凝治疗方案,预防潜在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溶栓的效果,做好康复指导及拔管后的处理。结果 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诊断及时,通过肝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术和有效的护理,肝动脉再通,痊愈出院。结论通过肝动脉置管进行持续的小剂量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溶栓术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非手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阻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肢体动脉阻塞早期动、静脉内注射尿激酶并合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动脉治疗组24例,在患肢动脉内注入尿激酶,静脉治疗组6例,浅静脉内静滴尿激酶。两组均合用侈分子肝素。结果:动脉治疗组;治疗7天后阻塞部位远端动脉搏动完全恢复12例;远端动脉搏动未扪及,但缺血症状缓解1例,肢体救治率为33.3%,两组比较肢体救8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内注入尿激酶溶栓并合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阻塞,血管再通纺高,方法简单易行,减少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紫外线(ultraviolet,UV)局部照射与尿激酶(urokinase,UK)联合应用对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UV照射参数对其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复制犬股动脉血栓模型,分别观察单用UK、应用UK并以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模型溶解情况。结果与单用UK相比,联合应用UK并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溶通率增高,血栓溶通速度明显加快,血栓溶解程度明显增大,溶通血栓所用UK剂量显著减少。即使UV照射剂量大,但照射面积小时,却不具有明显的促进UK溶栓效应。结论动脉血栓形成后立即应用全光谱UV局部照射可促进UK的溶栓效应;UV的这一效应与照射面积与照射剂量之乘积存有正性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着重分析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早产的新生儿结局,以其减少早产儿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6~2006-12我科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36例,均在臂丛、连续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在肱动脉近分叉处及腹股沟处股动脉切开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配合药物治疗。结果:27例完全治愈,3例取栓效果不满意者均为腘动脉以下栓塞遗留间歇性跛行。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6例,其中1例发生在截肢术后;死亡2例;截肢5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切开动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是救治急性动脉栓塞的关键,肢体已经坏死者也应及时行截肢手术以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对1996年7月~2000年5月收住的1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ogarty管取栓术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动脉切开Fogarty取栓管自远心端取栓及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9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有进心端喷血远心端回血,术后3例出现反复血栓形成,2例截肢,3例侧支循环建立,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随即出现肺动脉栓塞死亡。急性动脉栓塞救肢率达94.7%。经3个月~4年随访(67例,随访率70.5%),发现术前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Fogarty取栓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远离病变血管,可选取相对表浅的部位切开,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Fogarty取栓管可在术中取出大部分血栓,但细小动脉内血栓无法完全取出,故术中及术后予以抗凝溶栓治疗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