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胆管的破坏、胆汁酸的积聚和炎症过程的持续导致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损伤而引起。若不及时治疗,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出现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成人中最常见的2种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虽然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较好地改善PBC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肝移植的存活率,但存在部分患者对UDCA治疗无应答的现象。此外,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PSC。随着近年来胆汁酸调节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途径的理解加深,涌现了越来越多新的药物。介绍了近年来PBC及PSC新兴治疗靶点及相关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以胆管的进行性炎症、纤维化和多发性狭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及免疫机制有关,其病变范围可累及肝内和肝外胆管。部分患者具备典型的胆汁淤积表现和PSC的组织学特征,但胆管造影正常,称为小胆管PSC。PSC的病程多呈慢性进行性,最终演变为终末期肝病。60%~80%的PSC患者可并发炎症性肠病,约20%的患者还可并发胆管癌。目前针对PSC的治疗,除肝移植外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特发性肝内外弥漫性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主要特征。发病隐匿,患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但随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导致反复胆道梗阻和胆管炎症,最终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以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和管腔狭窄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变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肝纤维化和胆管壁增生及纤维性缩窄,最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以慢性胆汁淤积,进行性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即可出现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BEC)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BEC衬覆于胆管内,表达多种病原体识别抗体,并能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免疫调节. PBC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关键步骤是靶向破坏胆管细胞.因胆管上皮细胞参与一系列肝内免疫调节,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参与PBC肝内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研究胆管上皮细胞BEC损伤的机制,则可为PBC的治疗寻找新靶点.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做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
免疫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SC)。在组织学上,PBC的特征性表现为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周围"洋葱皮样"纤维化提示PSC,席纹状纤维化伴免疫球蛋白G4(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需考虑IgG4-SC。肝脏组织学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这些疾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以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和纤维化所致的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PSC常呈隐匿性起病,可进行性加重,最终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大部分PSC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且胆管癌等恶性肿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目前PS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本文围绕PSC诊治的关键问题,综述近年来的相关进展,包括影像学诊断共识、预后评估方法以及研发中的新药等。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胆管炎症及胆管周围同心圆性洋葱皮样纤维化、肝内外胆管破坏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此病虽然少见,但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IgG 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 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 4-SC)的概念是由Bjornsson等[2]于2007年首先提出,是指一类以胆管周围IgG 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肝内外胆管破坏、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多数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本文概述了PSC的药物治疗进展,认为多种治疗PSC的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初步显示出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上市,多数患者最终需要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鉴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正在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新方式,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有积极作用。本文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发病机制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叙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前景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以胆管的进行性炎症、纤维化和多发性狭窄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变通常累及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部分患者具备典型的淤胆表现和PSC病理学特征,但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正常,被定义为小胆管PSC.大部分PSC患者最终将演变为终末期肝病,约10%~30%的患者还可并发胆管癌.PS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基因易感性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清ALP不仅可以作为胆汁淤积症的评判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一些胆汁淤积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替代指标。介绍了健康人群及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其肝脏ALP的作用机制。在炎症引起的胆汁淤积情况下,酸性环境以及毛细胆管的重定位导致肝脏ALP活性缺失,脂多糖积聚增多,从而引起炎症的恶化及迁延不愈。在PBC和PSC的治疗中,促进肝细胞极性的恢复、促进毛细胆管胆汁酸的排出以及调节胆汁酸碱度的药物均能起到较好的抗炎作用。口服肠道ALP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值得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胆汁淤积、胆管渐进性破坏和肝内炎症持续存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肝病,引起胆管细胞和肝细胞损伤,并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阻断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旧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15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建议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但仍延用"PBC"这一缩写。PBC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小叶间胆管的炎症导致胆汁淤积及肝细胞损伤,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其中肝巨噬细胞是PBC免疫和炎症反应及胆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关键之一;肝巨噬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常驻Kupffer细胞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在PB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肝巨噬细胞在PB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故预后不佳[1].IgG4相关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associated cholangitis,IAC)是近期备受临床关注的一类胆汁淤积性肝病,因其生物化学特点及胆管造影表现与PSC相似,会被认为是PSC的变异形式.但随着对Ig4相关硬化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systemic disease,ISD)研究的深入,IAC是否作为这类新的临床疾病实体的独立表现形式也在进一步研究当中[2].因IAC对激素治疗敏感、患者预后良好,掌握PSC与IAC间的诊治及鉴别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胆管破坏,门静脉炎症以及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通过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I期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验、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对该病作出诊断分析,结合肝功能及全身情况对疾病发展作出预估,为临床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总称,各种肝内外因素所致的胆汁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均可导致胆汁淤积。根据病因,可将胆汁淤积性肝病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器官特异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最终导致广泛的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为显著特征的疾病。概述了PB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指出贝特类等治疗PBC的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进展性胆汁淤积,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表现,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对熊去氧胆酸反应较差的患者接受移植或死亡的比例逐年增加,亟需新治疗方案。新药物作用于疾病进展的关键进程,如"上游"免疫反应,"中游"胆道损伤和"下游"纤维化进程。针对不同通路的多药物联合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潜在治疗方案,评估了治疗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