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死亡焦虑的关系及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住院肺癌患者3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家庭功能总分、生命意义总分、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及死亡焦虑得分分别为(6.90±1.56)分、(42.34±4.58)分、(19.83±2.25)分、(22.51±2.33)分、(7.13±2.12)分。家庭功能与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得分呈正相关、与死亡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家庭功能对死亡焦虑的作用路径包括"家庭功能→生命意义寻求→死亡焦虑"、"家庭功能→生命意义体验→死亡焦虑"和"家庭功能→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死亡焦虑",其中生命意义追寻和体验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10%。结论家庭功能不仅可通过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体验的中介作用缓解肺癌患者的死亡焦虑,还可通过生命意义寻求-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病人正念水平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020年9月—2021年12月190例住院心房颤动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正念水平影响因素。结果:190例心房颤动病人正念总分为(113.6±1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面对、回避、疾病不确定感、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心房颤动病人正念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解释总变异量的38.0%。结论:心房颤动病人正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受病人疾病应对方式、疾病感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较显著,应加强对病人疾病应对及感知、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关注,制定个体化正念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梁首勤  潘寒寒  王洁 《全科护理》2020,18(19):2322-232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的20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歧视测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0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耻感量表总分为(63.93±18.61)分。SAS量表得分为(44.38±10.38)分,其中无焦虑者占73.2%,轻度焦虑者占16.6%,中度焦虑者占8.3%,重度焦虑者占2.0%。SDS量表得分为(54.15±12.62)分,其中无抑郁者占32.2%,轻度抑郁者占22.9%,中度抑郁者占37.6%,重度抑郁者占7.3%。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和医疗付费方式病人病耻感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病耻感量表得分、感知羞辱维度得分、继发歧视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具有较高水平病耻感,且病耻感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应减少歧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影响,给予病人更多支持和关爱,预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9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等得分情况,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负性情绪以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艾滋病患者MUIS量表总分为(104.19±10.57)分,处于中等水平,4个维度单条目平均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不明确性、不一致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焦虑发生率为71.11%,SAS评分为(54.74±9.12)分,抑郁发生率为65.56%,SDS评分为(53.11±10.27)分;MCMQ各维度单条目平均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面对(2.31±0.56)分,回避(2.20±0.43)分,屈服(2.12±0.41)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面对的应对方式则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高,焦虑、抑郁较常见,容易产生回避、屈服心理,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属应激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杭州市部分社区的124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亲属应激量表测评总分男性(8.71±5.92)分、女性(12.6±6.47)分,一般健康问卷测评有18人≥4分,焦虑自评量表测评20人>50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评30人>53分,亲属应激量表的3个因子分及总分与一般健康问卷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在衡阳市某4所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230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及生命质量水平。结果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为(83.38±22.15)分。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179、-0.176,P<0.01),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235,P<0.01)。结论中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与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注重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神经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婚姻质量问卷评定婚姻质量,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家庭治疗的疗效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入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婚姻质量问卷总分、与亲友的关系、解决冲突方式、夫妻交流、婚姻满意度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行为控制、沟通、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婚姻质量总分、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0.37,P<0.05),与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行为控制、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0.35,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5);家庭总功能因子分与婚姻质量总分、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0、-0.49,P<0.05).结论 系统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症状,显著提高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而婚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提高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其与抑郁、希望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抑郁自评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4.23±7.64)分,抑郁总分为(53.04±9.59)分,希望总分为(32.33±3.05)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与希望总分呈负相关(r=-0.34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抑郁水平对疾病不确定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P0.001),希望水平对疾病不确定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98,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且与患者的抑郁、希望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殷静  金菊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81-3884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的参考及支持.方法对100例NICU早产儿母亲展开问卷调查,选择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以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结果研究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分别为(82.84±29.12)分、(43.36±13.02)分、(60.74±16.84)分.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知,接受信息支持、文化程度、分离时间、抑郁评分及现居住地均纳入了疾病不确定感回归方程,一起为疾病不确定感总变异的31.4%进行阐释.结论研究对象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分离时间、接受信息支持、抑郁评分、文化程度及当前居住地.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的时候,应多关注其母亲,注重其心理需求,给予她们相应的帮助,以使疾病不确定感有所减弱,有利于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蒋盘华  陶亚琴  凌慧 《护理学报》2017,24(17):43-47
目的 了解新生儿ICU住院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ICU抢救存活的10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生儿ICU住院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总分为(43.36±13.03)分、抑郁总分为(60.74±16.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母亲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和接受信息支持(P<0.05);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婴分离时间、接受信息支持和疾病不确定感(P<0.05).结论 新生儿ICU早产儿母亲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母亲年龄越大、家庭月均收入越低、并无法接受到相关信息支持,则早产儿母亲的焦虑程度越严重.母婴分离时间越长、接受信息支持越少、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则早产儿母亲的抑郁程度越严重.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早产儿的抢救与护理,而且要关注其母亲的心理反应,正确评估其焦虑、抑郁情况.尽可能满足其探视早产儿的心理需求,增强母婴互动,促进角色适应,提供相关信息支持,注意信息反馈,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以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一般家庭状况调查问卷、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65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患者病前病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患者治疗费用报销比例均与家属抑郁严重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患者病程、住院次数均与家属抑郁严重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家属受教育年限与其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患者病情不稳定程度、患者年均治病费用与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与家属抑郁严重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疾病家庭负担,尤其是经济负担是影响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问卷(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s,MUIS)、患者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C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63.81±4.45)分,处于中等水平,焦虑和抑郁得分分别为(7.05±3.89)、(7.31±4.09)分。C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复杂性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维度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有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现状, 从配偶与患者双向水平探讨配偶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住院的150例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及配偶为研究对象, 采用夫妻支持应对量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等评估中青年宫颈癌同步化疗患者配偶的二元应对、婚姻质量、一般自我效能等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的得分为(121.69 ± 19.67)分, 婚姻质量得分为(97.23 ± 25.05)分,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13 ± 5.19)分, 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9.98 ± 3.46)、(8.19 ± 4.06)分。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10.57 ± 3.60)、(9.10 ± 4.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焦虑/抑郁、配偶感知的婚姻质量、配偶一般自我效能感、患病后家庭关系变化、家庭人均月收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BPH患者315例为观察组,正常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BPH组患者的PSQI总分(11.17±2.07)分,高于对照组的(8.42±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6,P 0.05); BPH组患者的年龄、抑郁、焦虑和下尿路症状与PSQI总分均呈正相关(r=0.161,0.330,0.444,0.347,P 0.0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PH组患者的SDS得分、SAS得分、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和下尿路症状严重是导致睡眠质量较低的主要因素(β=0.031,0.071,0.904,0.664,0.749,P 0.05)。结论:BPH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受到下尿路症状和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焦虑等影响,应积极采用综合措施干预BPH多种原发疾病及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在治疗周期的第1天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3个分量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周期的第1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筛出率分别为48.5%和56.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态度、不孕原因及社会支持总分是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人均住房面积、治疗不孕花费、丈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态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是其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中,且受丈夫对治疗的态度、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增加治疗信心.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名女性性受害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女性性受害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女性性受害者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家庭外支持维度评分均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内支持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自我接纳问卷的自我接纳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评价维度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女性性受害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自我接纳、消极应对能改善人际关系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杨名洁  熊娜群  黄群  郑仙芬   《护理与康复》2017,16(6):615-618+622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93.75±10.90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患者可疑焦虑和可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3%,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7%和30.0%,年龄和疾病分级是影响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与焦虑和抑郁得分呈正相关性(r=0.310、0.299,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焦虑抑郁情绪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等对128名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家属亲属应激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分值均较高,尤其是40岁及以上者,亲属应激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问题,疾病家庭负担较重,心理应激与疾病家庭负担、家属年龄、住院次数等密切相关,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5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简明烧伤健康量表调查其生命意义感、创伤后成长水平和生命质量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为(49.25±8.58)分,创伤后成长量表总分为(56.53±13.84)分,生命质量量表总分为(149.56±29.53)分。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得分与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烧伤患者的生命意义感呈中等水平,并影响其创伤后成长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病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5例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病人的心理弹性总分为(59.44±14.35)分,SAS、SDS量表得分分别为(52.65±12.63)分、(57.25±11.2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AS、SDS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维度得分负向预测焦虑、抑郁(P0.05)。[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护士应重视病人心理弹性对负性情绪的保护作用,促进其有效地应对和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