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0K=12.949,95%CZ:2.148~7&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0.809-0.960)及0.799(95%C/:0.684~0.914)0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o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放大胃镜+窄带成像(ME-NBI)鉴别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月6月在我院检查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和ME-NBI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手段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中病理检出胃癌患者23例(38.33%),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34例(56.67%),慢性胃炎患者3例(5%)。ME-NBI对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的检出率高于腹部增强CT和WLE(腹部增强CT0例,WLE检查24例,ME-NBI检查31例,P<0.05)。腹部增强CT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17例,阴性患者43例;WLE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0例,阴性患者40例;ME-NBI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39例。腹部增强CT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均低于WLE和ME-NBI,P<0.05。WLE和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择期行ME-NBI并记录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对首次活检病理为非肿瘤性病变者行第二次靶向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性病变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和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301处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71例,早期胃癌130例。两名内镜诊断医师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白光内镜:κ=0. 70; ME-NBI:κ=0. 81)。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敏感性(89. 2%对76. 9%)、特异性(90. 6%对71. 9%)、阳性预测值(87. 9%对67. 6%)、阴性预测值(91. 7%对80. 4%)和准确性(90. 0%对74. 1%)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P 0. 05)。结论: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能更好地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ME-NBI)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101例患者,先采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然后切换ME-NBI模式再次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并于病变区取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模式的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图像质量及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NBI模式的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WLE模式(P 0. 01)。ME-NBI模式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91. 7%)、特异度(97. 8%)和准确度(97. 0%)明显优于WLE模式的敏感度(50. 0%)、特异度(51. 7%)和准确度(51. 5%)。结论 ME-NBI技术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胃黏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改变,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属于消化系统高发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应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食管癌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行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和ME-NBI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比较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与ME-NBI诊断结果,评估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共49例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纳入研究。ME-NBI诊断与内镜术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总体符合率及其区分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下活检诊断[91.8%(45/49)对24.5%(12/49);100%(45/45)对17.8%(8/45);100%(3/3)对9.8%(4/41),P均0.05]。ME-NBI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总体准确率为77.8%(35/45)。结论:ME-NBI对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08/2011-09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67例,患者72处病灶纳入研究,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所有病变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结果:72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16处(9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处病变行手术治疗).非癌性病变56处,为慢性炎症、轻-中度不典型增生.WLE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1.3%、66%、62.5%;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7.5%、98.2%、95.8%.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行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发现局灶性病变且年龄大于35岁的143例患者150处病灶纳入研究,局灶性病变包括黏膜形态异常(隆起、凹陷及粗糙不平整)和黏膜色泽异常(较周围黏膜发红或发白),将进展期胃癌、黏膜下病变及有胃手术史者排除出研究。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ME—NBI检查,参照国外最新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研究中初步建立了一个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国内标准,以此标准对病变作出诊断。所有病变进行组织活检后送检病理,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结果150处局灶性病变中,病理组织学证实非癌性病变为131处,癌性病变19处(8处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1处病变行手术治疗)。WL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4.7%、53.4%、22.8%、98.6%和58.7%,ME-NBI对应值分别为73.7%、99.2%、93.3%、96.3%和96.0%,ME-NBI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WLE(P〈0.05)。黏膜腺管开口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消失、微血管形态紊乱不规则或毛细血管网消失是早期胃癌在ME—NBI下最为特征性的改变。结论WLE仍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对疑似病变进一步行ME—NB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如条件不允许则要尽可能地进行组织学活检;提出的ME-NBI诊断标准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令人满意,但最终还需要进行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运用白光内镜(WLI)及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诊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G-NENs患者(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40例胃息肉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临床病理特点及2组病变ME-NBI特点。结果:WLI结合ME-NBI诊断G-NENs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83.7%,准确度为85.5%,约登指数为0.71。结论:WLI结合ME-NBI有利于观察G-NENs表面特异性的腺体结构改变及上皮下黑棕色迂曲增粗的螺旋状血管,对于鉴别G-NENs及胃息肉有重要意义,能够针对性地对病灶进行靶向活检,避免漏诊及误诊,并对正确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04~2015-08行普通白光胃镜(WLE)检查发现局灶性病变且自愿接受NIB-ME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NBI-ME检查观察病变的胃黏膜、毛细血管形态,并分别依据Sakami分型标准以及Yao分类标准对胃黏膜及毛细血管形态进行判断,之后对病变进行活检,将NBI-ME观察到的胃黏膜以及毛细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内镜检查显示,100例局灶性病变最终病理组织学证实炎症31例(31.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44.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25.0%),其中早期胃癌18例(18.0%)。WLE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58.7%、35.3%、62.7%、29.3%、49.0%;NBI-ME诊断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4.4%、43.5%、83.3%、45.5%、75.0%,NBI-ME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符合率明显高于WLE(75.0%vs49.0%,P0.05)。结论 NBI-ME在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及其指导的活检存在局限性,可能造成早癌漏诊或误诊。目的:探讨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早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经普通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LGIN的患者50例,于3个月后进行复查,对其中30例有典型Ⅱa、Ⅱc或Ⅱa+Ⅱc形态改变者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精查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果:根据VS分类标准,30例行内镜精查者中15例提示早癌,15例提示非癌病变。精查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胃癌10例,LGIN或慢性炎症改变20例。最终ESD病理显示14例为HGIN或胃癌,16例为LGIN或慢性炎症改变。以ESD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内镜精查诊断胃早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显著高于普通内镜活检病理和精查活检病理(P0.05)。结论:对于普通内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者,ME-NBI精查可提高早癌检出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发现胃部可疑早期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检查并指导再次活检,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内镜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次内镜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113例患者。白光内镜活检病理、ME-NBI靶向活检病理与最终病理相比,总体符合率由22.1%(25/113)提高到54.0%(61/113,P〈0.0001)。对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70.9%和37.9%(P〈0.0001);特异度均为90.0%;准确度分别为72.6%和42.5%(P〈0.00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和9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1%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NBI靶向活检病理相对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总体进展率为46.9%(53/113)。结论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ME-NBI靶向活检病理结果显著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可为内镜切除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随访主要依赖随机活检,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可能有助于提高肠上皮化生随访的准确性。目的:探讨NBI-ME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120例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随访复查胃镜患者,随机分成NBI-ME组和普通白光内镜(WLE)组,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NBI-ME组内镜下观察浅蓝色嵴状结构(LBC),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NBI-ME组56例患者检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WLE组为48例,NBI-ME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WLE组(93.3%对80.0%,P〈0.05);LBC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90.5%、93.3%和85.1%;NBI-ME下LBC阳性区域黏膜活检可明显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对14.9%,P〈0.05)。结论: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中,NBI-ME下LBC阳性区域黏膜活检有助于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整块活检病理与内镜活检病理对早期癌诊断意义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于内镜下高度可疑早期结直肠癌或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19例患者行ESD治疗,术后评价ESD治疗相关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后整块病理与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符合率;在术后随访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1、3个月)以指导活检并观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19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4.7%(18/19),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84.2%(16/19);病变平均大小(2.3±0.5)cm,平均手术时间(70±19.4)min;术后腹痛2例,延迟性出血1例,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其余病例未发生急性或延迟性出血以及穿孔;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例,癌前病变10例,黏膜下癌2例,其中2例黏膜下癌均进一步补充开腹手术,术后切除病变肠段未发现癌组织残留和周边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4.6±8.0)个月,局部未见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其中7例黏膜内癌ESD术后1、3个月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以指导活检进行随访未见癌组织残留及复发。19处病灶ESD术后大块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57.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D具有较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病变或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能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比较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 N B I-M E)、内镜病理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在普通白光下系统观察,发现可疑病变(胃黏膜形态或颜色改变)后行NBIME观察,采集照片并做出内镜下诊断,于病灶最明显处取活检并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活检.分别计算NBI-ME、内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内镜活检与术后切除病理的一致性,并计算Kappa值.结果:123例纳入本研究,最终术后切除病理示胃炎5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neoplasia,LGIN)24例,早期胃癌48例.NBIM 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7.9%、80.0%、75.8%、98.4%、87.0%,内镜活检的对应值分别为66.7%、94.7%、88.9%、81.6%、83.7%.NBI-ME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内镜活检(P0.005),特异度低于内镜活检(P0.005),两者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镜下活检病理与术后切除病理Kappa值为0.642(P0.05).结论: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较高,对于NBI-ME下符合早期胃癌诊断的患者建议行内镜或手术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检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ME-NBI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01-2018.06在我院门诊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48例,均行ME-NBI、靶向活检病理检查、超声内镜、腹部增强CT等检查及ESD治疗,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及手术情况、ESD术后病理、并发症等资料。结果:ME-NBI检查、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ESD术后病理诊断癌性病变分别为19例、17例、20例、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SD术后病理为最终诊断结果,常规活检、ME-NBI检查、ME-NBI指导下靶向活检的癌性病灶漏诊率分别为13.51%、0.68%、2.03%,常规活检与ME-NBI检查、靶向活检的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BI检查与靶向活检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行ME-NBI是有必要的,能够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冰醋酸.靛胭酯增强的放大内镜(ME-AIM)和窄带成像增强的放大内镜(ME—NBI)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白光内镜(WLE)依据黏膜形态或色泽发生异常改变筛查出的317处局灶性病变先后行ME—NBI和ME-AIM检查,以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各种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性。结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ME—NBI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11/11)、99.7%(305/-306)和99.7%(316/317),ME-AIM分别为90.9%(10/11)、99.0%(303/306)”和98.7%(313/317),WLE分别为72.7%(8/11)、88.2%(270/306)和87.7%(278/317)。ME—NBI和ME.AIM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w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ME-NBI‘和ME=AIM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也高于WL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NBI与ME—AIM在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LE仍然是早期胃癌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ME-NBI和ME-AIM均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两者诊断价值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及窄带双焦距技术(DF-NBI)诊断胃内浅表性病灶的准确度。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普通白光内镜(WLI)检查发现胃内浅表性病灶的患者,即刻行DF-NBI诊断并行靶向活组织检查。2周内择期再次行ME-NBI诊断并行靶向活组织检查,以活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DF-NBI和ME-NBI鉴别胃内浅表性病灶的准确度。结果共纳入121例患者(12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83个(萎缩、溃疡、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早期恶性病灶43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DF-NBI区分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稍高于ME-NBI(88.4%、93.6%比86.0%、92.6%),DF-NBI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稍低于ME-NBI(88.0%、79.2%、88.1%比90.4%、82.2%、9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ME-NBI相比,DF-NBI同样能鉴别胃内浅表性病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寻求提高早期食管癌内镜检出率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评价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指导的靶向活检对食管可疑浅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交叉试验设计,纳入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存在可疑浅表性病变的患者65例,随机进入A组或B组。A组先行白光(WLI)染色内镜(Lugol液染色)+随机活检,4~6周后行ME-NBI+靶向活检,B组反之。以井上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IPCL)分型为标准指导靶向活检。结果:58例患者完成研究,68处病变可作为研究对象。WLI染色内镜平均活检数量多于ME-NBI(3.7对2.2,P0.05)。IPCL分型与最终病理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89.7%。ME-NBI靶向活检与WLI染色内镜随机活检结果总体符合率为85.3%,两者诊断肿瘤性病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敏感性ME-NBI优于WLI染色内镜(90.0%对70.0%,P0.05),与最终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亦略高于WLI染色内镜(89.7%对86.8%,P0.05)。结论:对于食管浅表肿瘤性病变,ME-NBI指导的靶向活检较WLI染色内镜随机活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且可减少活检数量,有利于后续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检查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86例疑似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行内镜下活检,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42.4%(86/203),诊断过度率为17.7%(36/203),诊断不足率为39.4%(80/203)。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病变性质,但鉴于病变过程的复杂性,仍需将两者结合,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疗效。方法对50例内镜下有明确病灶,表现为浅表病变,活检病理为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ESD切除病灶,对比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并内镜随访。结果 34例术前活检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浅层癌2例。16例术前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灶ESD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黏膜内癌3例、黏膜下层癌7例。结论 ESD治疗内镜下有明确病灶的上皮内瘤变可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