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 ,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 ,进入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进入临床试验的疟疾疫苗。该疫苗由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潘卫庆教授课题组和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申办方 ,将按国际 GCP标准主持该疫苗的临床试验。据潘卫庆教授介绍 ,疟疾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现在全球每年有 3亿~ 5亿人患疟疾 ,其中约 30 0万人死亡。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 ,研究有效的疫苗预防疟疾已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疟疾疫苗与艾滋病、结核疫苗…  相似文献   

2.
非洲抗疟疾疫苗的试验有了第一批结果,研制有效的抗疟疾疫苗即将成为现实。非洲的抗疟疫苗研究表明.哥伦比亚研制的一种有争议的疫苗是安全的,它能触发抗疟疾的一种强烈的免疫反应,甚至在坦桑尼亚的严酷情况下亦是如此;疟疾在坦桑尼亚为常见病,且传播迅速。证明该疫苗是否确能预防疟疾的试验最终结果将于1994年的秋季揭晓。如果证明该疫苗有效,可在1998年普遍推广应用。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疟疾,每年患疟疾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发展疟疾疫苗仍然是防治和消灭疟疾感染的重要手段,红内期是疟原虫致病并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时期,发展有效的红内期疫苗不仅能减轻临床症状,还可降低血中配子体数量从而起到阻断传播作用.本文就目前红内期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及全虫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疫苗学研究受益于新的生物信息学技术。疟原虫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破译,因此当前的疫苗研究可以指向传统疫苗研究未能发现的特异基因产物。疫苗发展的先进技术,诸如基因组序列分析、微阵列、蛋白质组学方法、高通量克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工具及计算疫苗学,可被用于开发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疾病的疫苗。疟疾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及免疫组学的新进展也将促进疟疾疫苗的成功研发。  相似文献   

5.
疟疾疫苗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疟原虫抗药性及疟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迫切需要研究新的疟疾防治方法,以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根据自愿者试验、动物模型及现场研究结果,研制疫苗预防疟疾是可行的.当前,全球科学家正在研制3种类型的疟疾疫苗--抗红内期原虫疫苗、抗红前期原虫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其中一些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并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由于疟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抗原变异和多种入侵途径,有效疫苗的研制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这种疫苗终究能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6.
RTS,S疟疾疫苗研发兼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Glaxo-SmithKline Biologicals,GSK)新疾病与艾滋病疫苗研发副总裁JoeCohen博士日前报道说,很少有科学家能够幸运地见证自己的日常工作可转变为挽救数百万人生命的新药或疫苗;RTS,S疟疾疫苗有望投入生产,预计每年将生产数百万剂疟疾疫苗。在过去的20年里,该疫苗的研发者之一的Cohen博士一直致力于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流行于热带地区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据WTO最新统计,疟疾分布于世界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年发病人数3-5亿,死亡人数150-270万。大多数患者分布于非洲、亚洲、中美以及南美,我国也是疟疾流行区之一。近年来疟原虫、蚊虫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就更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研制高效的抗疟疫苗[1].由于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份多、抗原变异等原因,单价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复合多价疫苗的问世是疟疾疫苗研制的一条新途径。多价疫苗包含子孢子、裂殖子、配子的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包括T细胞和B细胞表位),较单价疫苗更…  相似文献   

8.
疟疾疫苗抗原研究进展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王星,徐大为关键词疟疾,疫苗抗原,抗原结构,基因结构疟疾目前仍是严重威胁热带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寄生虫病,近年来因疟原虫抗药性和蚊媒耐药物的产生与蔓延,促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乃至彻底消灭疟疾...  相似文献   

9.
红外期是疟原虫侵入宿主的第一个时期,有效的红外期疟疾疫苗对控制疟疾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中的红外期疟疾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和全虫疫苗两种,其中后者包括了放射减毒子孢子疫苗和基因减毒子孢子疫苗.全虫疫苗虽然能够诱导完全性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其生产及运输方式却限制了它的现场应用.目前的亚单位疫苗不能达到让人满...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发展规划/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特别规划在热带病的研究和培养(TDR)中最近宣布,科学家们在研制疟疾疫苗斗争中克服了两大障碍。尽管疟疾疫苗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仍无有效的预防疫苗。疟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疾病,仅在非洲每年因疟疾而致命的儿童高达100万,导致临床病例3~5亿。  相似文献   

11.
疟疾疫苗     
疟原虫生活史相当复杂,根据疟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般将疟疾疫苗分成4种类型:子孢子疫苗(抗感染疫苗)、肝期疫苗(红外期疫苗)、无性血液期疫苗(红内期疫苗及裂殖子疫苗)和有性期疫苗(配子疫苗、传播阻断疫苗)。在感染人体的4种疟原虫中,以恶性疟危害最为严重,研究进展也最快。  相似文献   

12.
疟疾疫苗RTS-S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已进行了约20年的开发和试验,并证明能有效阻止1~4岁儿童的疟疾发生。最近在莫桑比克的一项试验,214个婴儿给予3次RTS-S疫苗注射或乙肝疫苗对照注射。与对照组(46例疟疾)相比,实验组(22例疟疾)中出现的疟疾病例更少且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13.
疟疾曾经在广西严重流行,1950年之前年疟疾患者数不少于500万。目前我国处于消除疟疾阶段,面临日益增长输入疟疾防控压力。本文对广西1950-2020年疟疾在流行阶段和控制阶段所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回顾性描述,对消除阶段疫情概况和防控策略措施进行总结,完整呈现广西消除疟疾进程,同时为消除后阶段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制备疟疾疫苗,进行疟疾有效免疫,以达到控制疟疾感染和流行,是当今防疟中期待解决的课题。体外培养疟原虫,做为疟疾抗原的来源,被认为系最好途径。许多学者设想在体外建立疟原虫孢子增殖期培养系统,试图获得由配子体发育成有免疫原性的子孢子,用以制备子孢子疫苗。为此,国内外对猴疟、鸟疟和鼠疟等动物疟原虫进行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近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不断增加趋势,非洲、东南亚为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对全球疟疾流行现状及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综述,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疟原虫在宿主红细胞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归纳近几年来有关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的部分文献、资料。结果疟原虫通过免疫逃避,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等手段得以在宿主体内存活。结论疟原虫对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阐明将有利于疟疾疫苗及抗疟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疟疾是由蚊媒传播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是赤水市流行严重的地方病。赤水位于川黔两省毗邻的贵州省境内,1986—1997年两地开展疟疾联合防治,疟疾发病势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进一步巩固疟疾防控成果,对1993—2008年赤水疟疾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墨尔本沃尔特和伊莱札·霍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在细菌中生长人的疟疾抗原,为研制疟疾疫苗迈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国际边境地区是疟疾等传染病流行最严重地区,也是疾病防控最困难,防控能力最薄弱的地区。我国受境外周边国家疟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特别是缅甸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对我国消除疟疾造成严重威胁,解决边境疟疾难题,对我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云南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策略技术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消除疟疾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病率从2000年的21.79/10万下降至2014年的0.95/10万,本地感染区域明显减少,从2010年的39个县市减少到2014年有9个县市。另一方面,云南边境地区消除疟疾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困难,本文对该地区消除疟疾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进行评述,以进一步推进云南消除疟疾进程。  相似文献   

20.
《C&EN》1984年8月13日。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克服了生产人疟疾疫苗的最后障碍,克隆出疟原虫的主要表面抗原基因。两个研究组用的是不同的方法。现已能大量生产抗原并开始测试其安全性和疫苗的有效性。支持此项研究基金的国际开发组织负责人M Peter McPherson说,他预计这一疫苗在12—18个月内可以使用,全世界五年内可广泛使用。疟疾是最大的单因素疾病,全世界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