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癌原发灶超声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72例术前接受NAC治疗且有病理检查结果的乳腺癌患者,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后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XGBoost、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评分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加以验证。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AUC:0.855,测试集AUC:0.844)。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获益。SHAP分析显示,对模型预测结果贡献程度最大的3个变量依次为影像组学评分值、Her-2、ER。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协助评估乳腺癌患者NAC疗效,随机森林模型在诊断性能和临床实用性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88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8例患者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14.77%;经单因素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复发不受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方式及腹股沟部位影响(P0.05);但可能受BMI、术中补片固定及腹股沟分型的影响(P0.05);经Logistic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BMI28kg/m2、术中补片固定及直疝均可能增加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后复发的风险,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沙普利(SHAP)值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超声模型中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181例200枚PTMC超声资料并与131例147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对照,对超声危险征象赋分后进行χ2检验,并将数据以8∶2的比例随机拆分训练集、测试集,采用XGBoost在训练集上构建模型,测试集中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价模型预测PTMC的效能。通过SHAP值进行模型解释,明确各征象诊断PTMC的权重。结果 200枚PTMC和147枚MNG中,基于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内部极低回声、实性、A/T>1和微钙化这5个征象,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UC值分别为0.859和0.831。SHAP值对XGBoost模型分析显示,超声征象绝对平均SHAP值分别约为0.2~0.9,权重由大到小为A/T>1、微钙化、实性、边缘模糊/不规则/腺外侵犯、内部极低回声,且均为正向贡献。结论 利用SHAP值对XGBoost超声预测模型分析可对各征象的诊断效能进行量化及可视化,为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 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用于预测患者心脏骤停后院内病死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以评估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XGBoost算法的表现优于另外两种算法。XG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762、0.812、0.765和0.788。XGBoost模型的AUC大于LR和SVM模型(0.847 vs. 0.834和0.820)。XGBoost模型中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是入院24h内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尿素氮、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构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 并进行内部验证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以期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尿潴留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实施宫颈癌根治手术的981例患者, 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687例)和测试集(294例)。通过文献回顾和危险因素分析, 探索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因素, 采用机器学习中XGBoost、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4种方法构建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的方式计算4种机器学习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F1值和AUC, 筛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结果纳入的981例患者中,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8.86%(185/981), 尿潴留组中位年龄为51岁, 非尿潴留组为50岁。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和文献回顾总结的影响因素进行特征提取, 纳入患者年龄、术中出血量、BMI、癌症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合并症和残余尿的情况。在机器学习的4种模型构建方法中, 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 其训练集F1值为0.94, 测试集F1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6~18岁较大儿童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探讨生物补片在儿童腹腔镜下腹股沟巨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疝环口直径>3cm )52例,年龄6~18岁,其中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21例(生物补片组),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31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补片组21例患者随诊3个月至2年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4%。在复发率方面生物补片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能减少巨大斜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在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死亡中的应用。方法 以2019~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重症监护病房开源数据库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H2O平台建立AutoML死亡预测模型。算法包括梯度提升模型(GBM)、极端梯度增强算法(XGBoost)、广义线性模型(GLM)、深度学习(DL)、随机森林(RF)。数据集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模型的构建,验证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模型表现指标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此外通过变量重要性排序、Shapley加法解释图(SHAP)、部分依赖关系和独立模型局部解释(LIME)等方法来解释模型。结果 共计1 151和380例患者分别被纳入训练集和验证集来进行AutoML建模。在验证集中,基于XGBoost算法的AutoML模型表现最优,拥有最高的AUC(0.753)和最高的准确率(0.713),优于第2名GBM模型(AUC 0.748)、第3名GLM模型(AUC 0.745)。在XGBoost模型中,重要的变量包括诊断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21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并观察其结果。结果21例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顺利完成。术后住院天数为5~8d,平均6.5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有8例(38.1%),浆液肿9例(42.9%),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和肠瘘发生。随访6~25个月,平均11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补片来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以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改良经腹腔置补片法腹腔镜疝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经腹腔腹膜外补片疝修补术和腹腔置补片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改良经腹腔置补片腹膜瓣覆盖补片法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改良经腹腔置补片腹膜瓣覆盖补片法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22例。单侧疝18例,双侧疝4例。其中复发疝2例;斜疝15侧,直疝11侧。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0min。术后并发疝囊血肿3例,无其他并发症;住院2~5d,平均3d。结论该术式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实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方式,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5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3种手术方法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5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顺利,腹腔镜疝修补术无中转手术。随访1年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组2例复发。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发生率、牵扯感,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另2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优于其他2种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疝修补方式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手术方式和复发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单纯缝合修补术28例,复发1例;人工合成补片修补13例,复发1例,其中腹腔镜人工合成补片修补2例,无复发。结论应根据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手术修补方式。合理使用补片和直接修补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点。方法对1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两种方式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完全悬吊法12例及部分悬吊法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18例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完全悬吊法100-180min,部分悬吊法80-120min;出血10-30ml;术后6h进食,并下床活动,术后4-6d出院。患者随访3-57个月,平均(28.26±10.45)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符合疝修补的生物力学原理,应是切口疝修补的理想术式。完全悬吊法虽固定确切,但手术费时;部分悬吊法补片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开放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疝无张力修补术、补片完全腹膜化修补术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行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开放式疝无张力修补术,n=47),B组(腹腔镜下疝无张力修补术,n=50)以及C组(补片完全腹膜化修补术,n=55)。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基本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并评价三组手术的安全性,包括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B组相比,C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术后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94%、26.00%、10.91%,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开放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下疝无张力修补术、补片完全腹膜化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术后疼痛、恢复及安全性方面,补片完全腹膜化修补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体会(附26例临床分析报告)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实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行单纯内环口关闭术、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EP)进行修补。结果:26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全部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少,随访3~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恢复快、痛苦小的手术方式。TAPP适于普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各57例。开放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2个月患者复发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ardMesh Composix补片在腹腔镜与开放术式修补腹壁大、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汶上县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应用BardMesh Composix补片行开放术式腹壁大、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者(开放手术组)59例和同期应用BardMesh Composix补片行腹腔镜腹壁大、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者(腹腔镜组)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均无复发病例。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热5例(8.5%),皮下积液4例(6.8%),切口感染2例(3.4%),无腹壁血肿形成。腹腔镜组术后发热3例(9.4%),无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及腹壁血肿形成。结论应用BardMesh Composix补片行开放术式和腹腔镜腹壁大、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效果均良好,而且腹腔镜手术更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性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8例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64%、18.18%,且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时间短,且易于发现并处理对侧隐匿疝,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14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74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疝修补术组72例,采用开放疝修补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间、并发症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对部分病例进行5个月~4年的追踪随访。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内脏器及血管神经损伤,无神经感觉障碍。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疝修补术组(均P〈0.05);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2例获5个月~4年的随访,失访12例,随访率为83.8%;开放疝修补术组59例患者获5个月~4年的随访,失访13例,随访率为81.9%。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开放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病少,其远期复发率与开放疝修补术无差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刺针及钩针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应用穿刺针及钩针为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结果 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用时60.0~210.0 min,平均(120.0±5.7)min;术后15.0~42.0 h,平均(28.0±2.3)h排气;2~3 d进食,住院5.0~10.0 d,平均(7.0±0.8)d.术后疼痛3个月以上5例,浆液肿4例,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10~36个月无疝复发.结论 应用穿刺针及钩针固定补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可完成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新术式--腹腔镜下网塞法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手术中利用"玫瑰花"补片网塞经腹腔内进行疝修补.将该科同时期施行的9例腹腔镜下网塞法腹股沟疝修补术与10例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在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各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术后治愈,在最长达19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2例TEP术后有并发症发生,所有新术式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网塞法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确切,近期未观察到复发,尚未发现并发症,可进一步增加病例数并观察远期疗效,评估手术适应证.该术式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