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淑儿  王昭丽  冯柳钻 《妇幼护理》2022,2(5):1167-1170
目的 分析改良外露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8 月接收的 104 例高危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 例)给予搭桥法固定外露脐静脉导管,研究组 (52 例)实施水胶体敷料叠加透明薄膜敷料联合固定外露的脐静脉导管。观察两组患儿脐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脐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发 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28.85%)(P<0.05)。研究组家属对 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4.23%)高于对照组(71.15%)(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应用改良外露脐静脉导管固定 法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置管有效留置时间,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侧卧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体位将新生儿分为仰卧位组(34例)及右侧卧位组(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仰卧位组置管成功27例(79.4%),右侧卧位组置管成功37例(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血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4例(11.8%),右侧卧位组无血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采用右侧卧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应用CVC,研究组45例应用PICC,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应用PICC深静脉置管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早日出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在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9月该院收治的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的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全程中心率、血压的最大波动值、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堵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环节四维度舒适护理对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该类患儿对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成功置管可能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和堵管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不同静脉穿刺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经肱静脉置管)与对照组(n=39,经贵要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肱静脉置管的效果不亚于经贵要静脉置管,且患者置管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19-3820
目的研究具有中心静脉置管末端定位功能的心电监护仪在重症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8例重症患儿,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两组均行上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体表测量及X线胸片定位,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具有中心静脉置管末端定位功能的心电监护仪定位。对比两组一次性置管到位成功率、置管耗时及异位调整次数。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到位成功率[94.92%(56/59)]高于对照组[79.66%(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耗时及异位调整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具有中心静脉置管末端定位功能的心电监护仪对重症患儿进行上肢静脉PICC置管,能显著提高一次性置管到位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有效降低异位调整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液港脐静脉置管(UVC)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9例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行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将其随机分为输液港UVC组(29例),传统UVC组(30例)以及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30例),比较3组患儿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等。结果输液港UVC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脱管率、堵管率显著低于传统UVC组和PICC组(P<0.05);输液港UVC组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与传统U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PICC组(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建立静脉维持通道时,输液港UVC的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时间较短,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较低,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将480例拟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并比较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223例(92.9%)、14例(5.8%)、3例(1.3%),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190例(79.2%)、25例(10.4%)、9例(3.8%),穿刺失败16例,成功率93.4%;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为(4.8±2.1)min,短于对照组的(13.5±3.0)min(P<0.05)。超声组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1.3±8.5)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6±7.8)d(P<0.01);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0例(4.1%),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于胸锁关节上方汇合,均在超声引导下于锁骨上成功置管。结论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引导精确,置管完毕后可用超声观察导管位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偏离、脱出和血栓隐患,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危重患者体位不适及疾病带来的风险,穿刺时间短,留置导管时间长,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重代谢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方式的选择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并接受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治疗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ICC),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导管留时间、置管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5%,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2.33%,对照组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留管时间为(17.56±4.51)d,对照组为(10.86±2.4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管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3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减重代谢手术置管穿刺治疗的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减重代谢手术病人的治疗中观察组病人的置管穿刺治疗一次性成功率、导管留置治疗时间、对置管穿刺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置管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中应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X线片检查定位法,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置管满意度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在新生儿置管中使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置管成功率明显提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置管有较高的满意度,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舷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观察不同路径行锁骨下静脉(SCV)穿刺置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住在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计算穿刺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和失败率。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成功穿刺病例的穿刺时间为(6.25±3.84)min,少于对照组(14.11±5.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92.9%和0,均高于对照组(61.9%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本院NICU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1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次置管成功率、新生儿家属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ICC置管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NICU新生儿中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保证置管效果,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法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穿刺组(引导组76例)和超声定位组(定位组9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和血液透析平均血流速的差异。结果与引导组相比,定位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血流速(P<0.05),两组中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析平均血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超声定位法置管时间更短;超声定位法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透析血流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脐静脉插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新生儿病房接受脐静脉插管术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效果及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插管用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固定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行超声引导下脐静脉插管术,置管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避免X线检查带来的辐射损伤,大大减少插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行脐静脉置管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患儿置于仰卧位下插管,试验组将患儿维持于右侧体位下插管,比较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尝试次数间比较,试验组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静脉插管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维持于右侧体位下进行脐静脉插管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异位至门静脉循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黄学良  杜小群 《妇幼护理》2024,4(7):1759-1761
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降低新生儿 PICC 置管异位里面的作用。方法 2022 年 4 月到 2023 年 3 月我院 收治的 70 例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在结束置管后予以床旁 X 线 定位干预,研究组在置管完成后,先选择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再进行 X 线定位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临床 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置管一次性到位以及成功置管率更高,且原发性导管异位率更少(P<0.05)。与 对照组比,研究组置管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操作时间更少,但是留置时间更多(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 栓、导管堵塞以及局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临床新生儿中 PICC 置管,能够有效调整置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6)。其中对照组患者共置管95次,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共置管117次,给予PDCA的循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7%;留置导管时间为(14.51±1.57)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27±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1h、拔管前、拔管后1h SDS、SAS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B超引导下足背动脉置管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延长留置导管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部位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行PICC置管新生儿257例,并依据置管位置不同比较各组置管时间、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异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不同部位置管时置管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隐静脉及贵要静脉导管异位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5%、31.3%,而正中静脉、头静脉及颞浅静脉则均50%;大隐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3%,高于其余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通过贵要静脉置管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PICC置管首选,此外,大隐静脉置管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