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重代谢外科与其他外科领域比较是一门新颖的亚专科,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全球联合声明指出减重代谢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根据手术适应证确定减重外科病例的主要诊断,并根据其最新临床指南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各种术式的正确编码,以解决减重代谢病例进入医保病种结算的各种困惑。减重代谢外科的主要诊断是肥胖症(疾病编码E66.0、E66.2、E66.8和E66.9)或2型糖尿病(疾病编码E11.0、E11.1、E11.2、E11.3、E11.4、E11.5、E11.6、E11.7和E11.9);3种标准术式是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手术编码43.82)、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手术编码44.38)、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手术编码43.89+45.91)。编码工作应涵盖学习最新临床指南,结合病例的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实施的具体术式,才能找到准确ICD编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1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SG/MJIB)组9只、假手术(sham-SG/MJIB)组6只和饮食配对(PF)组6只.动态观察手术前和术后16周中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2014年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肥胖症患者15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7例)与观察组(n=8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治疗。观察组采用胃袖状切除术(LSG)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为50%,略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肥胖相关疾病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肥胖患者采用胃袖状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少,在肥胖相关疾病改善情况方面与腹腔镜胃旁路术基本相近。在减重方面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优于胃袖状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代谢手术因良好的减重降糖、改善代谢效果,在临床开展愈加广泛。代谢手术方式多样,目前临床以袖状胃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应用最普遍,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动物水平研究代谢手术相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医学研究常用代谢手术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及肥胖合并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的26例单纯性肥胖病人临床资料。记录术后3、6、12和18个月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多项生物化学指标等。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70 min,平均(79.7±4.7)min;术中出血10~50m L,平均(24.6±1.8)m L;术后住院日为5~13 d,平均(5.9±0.3)d;术后腹腔积液、腹腔出血各1例,无二次手术病例。术后3、6、12、18个月时,多余体质量减少分别为54.9%、62.7%、80.1%和68.4%,随访3~36个月未出现不可控制的体质量下降等恶性营养不良。随访期间出现1例(3.8%)胆囊结石、2例(7.6%)缺铁性贫血、2例(7.6%)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减重效果确切、安全,但其与胃旁路手术等其他减重手术的效果对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Roux-en-Y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相对其他减重术不仅操作简单,且术后并发症较少,逐渐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减重术式。减重术后常常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胆石症、营养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肾结石以及育龄女性后代出生缺陷等,但国内外对其发病原因和处理对策的研究结论仍存有争议。本文主要对术后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结石、贫血、营养缺乏症及相关病变、育龄女性后代出生缺陷以及肾结石的危险因素和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住并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的24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Nissen、Toupet和Dor胃底折叠术分别为11、5、8例。观察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肥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9~185 min,平均165.6 min;术中出血量85~291 m L,平均151.4 m L;术后住院时间5~11 d,平均6.8 d。术后1、3、6、12、24个月平均减重分别为(9.3±1.8)、(15.9±3.1)、(26.5±3.9)、(36.3±4.2)、(44.9±4.6)kg。患者术后肥胖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反酸、胃灼热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处理后痊愈。无吞咽困难、吻合口瘘、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在肥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中,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73例肥胖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组(腹腔镜组)和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组(机器人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长(P=0.001)、手术费用更高(P <0.001),但是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13)、术中出血量更少(P <0.001),且2组比较,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不是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机器人辅助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可取得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相同的减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伍龙  张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47-150
肥胖症是威胁着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发病率明显上升,病态性肥胖患者人数也随之增加。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肥胖症威胁着世界大约13%人的健康,肥胖症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公布,我国肥胖人数已占总人口的7.1%,10年后这个数字上升为11.9%。近年来,外科技术的发展为肥胖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即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使肥胖症患者获得长期而且稳定减重效果的唯一手段。外科减肥的显著效果已得到国际公认,并且减肥手术减重的同时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引起了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外科减肥已逐渐成为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式。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利用腹腔镜实施减肥手术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现已成为减肥手术的首选途径,目前外科减肥常见术式有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腹腔镜胆胰转流术(laparoscopic 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LBPD)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四种术式。本文就外科减肥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为探究更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开展了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T2DM,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重度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以及体内基本内环境和并发症的变化.方法 对6例重度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其中行可调式胃绑带术(LAGB)2例、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LGBP)2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2例.术后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清蛋白、电解质等生理指标;定期检查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径等肥胖指标;定期了解血压、血糖等肥胖伴发症的情况.结果 行腹腔镜下胃减客手术的重度肥胖症患者术后1年体内基本环境状态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肥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改善明显.结论 腹腔镜下胃减容手术对重度肥胖症患者而言减肥疗效确切、生理干扰小,也有益于治疗肥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LSG联合空肠旁路术(JJB)和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治疗重度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80例重度肥胖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LSG组(n=29)、LSG+JJB组(n=25)和LRYGB组(n=26)。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抽取3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抽取3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记录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G+JJB组和LRYG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LSG组(P<0....  相似文献   

13.
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症最有效并可明显减重的治疗选择之一.与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术相比,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具有更多的获益及手术风险.减重手术后可出现多种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能部分解释减重手术后的体重下降及糖尿病缓解机制.减重手术后的治疗管理应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量、纠正行为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肥胖症患者人数激增。肥胖症及其合并的代谢性疾病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国内普外科有志之士紧跟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开始了我国肥胖症外科治疗的探索。从最初学习应用国外的术式,到现在逐渐摸索出的适于我国的以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为主要推广手术方式技术和理论体系,我国减重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逐渐展现出燎原之势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方式演变,尤其是国内减重与代谢手术方式的艰辛探索历程做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和SDS量表)。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缩短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 BMI>28 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 ml小胃囊,旷置100 cm胆胰支及100~200 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胃下旁路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并评价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LSG术的7例肥胖症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术前患者的平均体重、体重指数(BMI)、超重体重(EBW)分别为100~140 kg、31.56~56.50 kg/m2、27.13~81.53 kg。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2、3、6个月随访,体重指数(BMI)明显减少(P0.05),超重体重百分比(EWL%)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减重效果明显,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也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其在胃外科中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综述回顾性分析传统腹腔镜胃切除的历史并总结近年来关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胃手术在早期胃癌、胃间质瘤、远端胃大部切除及袖状胃切除中的应用现状。同时,总结并分析单孔腹腔镜胃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手术的优缺点,为微创外科医生了解和掌握微创胃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及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LSG及LRYGB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1年半、3年的手术安全性、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术后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62例LSG,30例LRYGB),平均年龄(31.0±10.9)岁,围手术期BMI平均为(45.2±5.4)kg/m2。随访3年,LSG组与LRYGB组%EWL>50%相比差异不明显(82.2%vs 82.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LRYGB明显高于LSG(16.7%vs 4.8%,P=0.005)。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在LSG组升高,而在LRYGB组降低。结论:在减重方面LSG不比LRYGB差,3年随访期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但GERD发生率在LSG组中增加而LRYGB组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FTO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肥胖病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病人60例,实施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记录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并测定血清空腹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检测病人FTO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检出存在TT、TA、AA 3种种基因型,分别为TT 46例(76.67%),TA 13例(21.67%),AA 1例(1.67%)。由于AA个体数量较少,和TA合并进行统计分析(AA+TA组)。AA+TA组与TT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BMI、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AA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2hPG显著高于TT组(P < 0.05),而术后6个月、12个月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s9939609 A等位基因的病人存在潜在2型糖尿病的可能,无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当实施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手术;而rs9939609 T等位基因的单纯肥胖病人可以实施袖状胃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