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14):1884-1888
目的:为我院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出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我院常用的8种头孢菌素类[头孢硫脒(1.0 g)、头孢硫脒(0.5 g)、头孢替安(1.0 g)、头孢替安(0.5 g)、头孢他啶(0.5 g)、头孢米诺(0.5 g)、头孢米诺(1.0 g)、头孢曲松(1.0 g)]注射剂的皮试情况、皮试相关成本以及由于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并对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成本与通过皮试减少的过敏反应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有100 330例患者使用过上述8种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率为82.49%,皮试阳性率为6.27%;皮试直接成本为3 434 411.72元,间接成本为141 985.12元;患者承担的费用为3 162 901.44元,医保承担的费用为259 096.28元,全社会承担的费用为3 576 396.84元。从全社会角度分析,8种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平均皮试成本为(447 049.61±247 395.07)元,通过皮试减少的过敏反应平均成本为(316 075.48±260 600.49)元,皮试成本明显高于通过皮试所减少的过敏反应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皮试阳性率低、成本高。国家应对此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皮试的规范化管理与成效。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20年8月—2021年5月(管理前)和2021年8月—2022年5月(管理后)使用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注射剂的住院患者资料,统计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的皮试率、皮试阳性率、皮试成本及使用量占比。通过HIS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查询与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相关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统计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皮试率为23.21%,低于管理前的94.17%(χ2=5 747.13,P<0.001),皮试阳性率和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试管理后可节约皮试成本325 861.46元,其中直接成本202 788.18元、间接成本123 073.28元;患者、医院、医保节约皮试成本分别为55 156.16元、69 811.85元、143 553.02元。皮试管理前后,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使用量占比由40.46%升至47.46%,三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使用量占比由20.51...  相似文献   

3.
闫琴琴  吴雪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11):1216-1219
目的 为医疗机构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执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实施前)、2019年4月—2020年3月(实施后)各病区使用过头孢菌素的病例,对两组皮试率及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施皮试管理规定后,全院头孢菌素皮试率由97.81%下降至70.7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临床药师重点参与宣教干预的妇、产、儿科病区皮试率分别从99.91%降至6.58%、98.9%降至8.13%、100%降至17.37%。说明书明确规定需皮试的品种用量较前下降33.28%。两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亟待规范。建议取消头孢普遍筛查,做好详细询问过敏史和防范救治措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常规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 制定我院常规头孢菌素皮试操作规范、严重过敏 反应抢救流程及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标准操作规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头孢菌 素皮试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显著下降,2020年1月—2020年11月头孢菌素皮试 人次数仅为1969人次,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部分医生仍存在一定疑虑(1808, 91.82%);②患者对是否有头孢菌素过敏史作出模糊回答(32,1.63%);③患者要求头孢菌素皮试(67,3.40%);④其他原因(62, 3.1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t=37.23,P<0.05)。因直接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皮试阳性率结果有差异。结论 规范化管理常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显著 降低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某院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露  王文芳  胡宝荣 《中国药师》2010,13(7):1000-1002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2009年1~6月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简称皮试)情况.方法:运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情况;统计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原液进行皮试的出院病例(975例),分析皮试阳性率与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排序比≥1的药物占77.8%;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为18.8%,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相对较高,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4):736-738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患者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及其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皮试)结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门急诊接受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6101例,拟用药物原液皮试结果示阳性的,分析其皮试阳性结果的原因。结果:16101例患者中皮试结果示阳性的414例占2.57%;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序号比>1的药物占85.70%;皮试阳性率与DDDs的相关系数为0.690(P>0.05)。结论:门急诊患者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使用是合理的,各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阳性率间均存在差异性,因此用药前有必要采用其原液皮试,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皮试原则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CBI)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使用CBI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既往过敏史、CBI皮试情况和结果、过敏情况。根据研究目的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3大组别((1)皮试阴性组和未皮试组;(2)既往有过敏史组和既往无过敏史组;(3)既往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和既往非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组)使用CBI后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纳入病例7 771例,共用5种CBI,皮试率81.09%(6 302/7 771)。皮试阳性率0.11%(7/6 302),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或过敏患者皮试阳性率85.71%(6/7)。过敏20例(17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3例为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症状均为皮疹和瘙痒,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后期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患者中既往有过敏史患者8例(含青霉素、头孢过敏5例);皮试阴性组过敏率0.25%(16/6 295),未皮试组过敏率0.27%(4/1 469),2组过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过敏史组过...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药物过敏试验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是清开灵水针注射剂改变剂型而来,临床应用中发现有过敏反应.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在清开灵冻干粉针剂I、Ⅱ期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采用了皮内过敏试验法,Ⅱ期临床对照组用清开灵注射液(水针).结果显示Ⅰ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38例中,出现皮试阳性2例,皮试阳性率为5.26%.Ⅱ期临床试验中,粉针组132例,皮试阳性4例,皮试阳性率3.03%.水针组132例,皮试阳性10例,皮试阳性率7.58%.两者比较P=0.08.皮试阴性者参加临床试验,但两组仍有1例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43%.表明过敏试验对减少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健 《北方药学》2011,8(7):80-81
目的:考察本院急诊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试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急诊头孢类药品处方皮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用头孢菌素类药品皮试的有732例,皮试阳性率为2.73%。结论:头孢菌素类药品用药前有必要做皮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皮试相关数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中,门急诊头孢菌素类用药人数占比从41.53%上升至61.64%,住院占比从40.49%上升至46.74%,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消常规皮试后,因头孢皮试阳性而改选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情况未再出现;皮试人数显著下降,一年内减少皮试人次8 750人,减少皮试相关费用11.9万元,减少护药工作量约4 521 h;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取消皮试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可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就诊时间,提升就医体验,同时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临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与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皮试情况,分析落实指导原则前后皮试的差异,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对头孢菌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并以问卷星小程序为平台,采用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临床应用调研问卷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落实指导原则后(2021年7月—2022年6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使用数量较上一年(2020年7月—2021年6月)有所减少,头孢菌素药物皮试患者由上一年的95.93%减少至70.62%,做皮试所花费的费用较上一年减少约15.80万元,未做皮试相较上一年节约的费用约10.96万元。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头孢菌素的9 833例患者中,皮试患者6 944例,其中结果阳性497例,阳性率为7.16%,且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皮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1、49.610,P<0.001)。结论 过度依赖头孢菌素皮试规避临床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对手术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中提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住院手术患者数据,根据倾向性评分按照1∶2的比例对头孢皮试结果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匹配,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长。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阳性患者药品费用增加1 701.75元(95%CI:-248.91~3 652.40元),住院费用增加3 926.04元(95%CI:-1 680.31~9 532.39元)。在接受四级手术患者中,皮试结果阳性患者药品费用增加6 037.33元(95%CI:941.99~1 1132.67元),住院费用增加10 997.27元(95%CI:-3 686.01~25 680.54元),术后住院天数增加2.17 d(95%CI:0.55~3.80 d)。结论:应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纯一刀切形式的使用前皮试转变为详细询问过敏史、给药后密切观察、完善急救措施,并健全相关法规,为医生停止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提供法律保障,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病儿开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2月和 2020年 6月至 2021年 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仅保留说明书要求的头孢噻肟、头孢美唑皮试)前后,儿童病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据、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人次均药品费用等指标变化情况,并对儿童病人皮试成本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明显下降;保留常规皮试的头孢美唑、头孢噻肟消耗量降幅为 6.58%、4.73%,取消常规皮试的药物中头孢曲松消耗量增幅最高为 8.30%;各类头孢菌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率均有提高( P<0.05);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头孢噻肟、头孢美唑与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间 ADR发生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儿童皮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27 DDDs下降至 0.55 DDDs;门急诊、住院病儿次均皮试药品费用平均下降 1.00元、 10.41元;头孢菌素皮试总成本下降 80.87%。结论取消儿童病人常规头孢菌素皮肤试验后,有利于降低病人用药负担,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有效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的实验以及皮试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0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皮试组与非皮试组,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结果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占19.80%,皮试阳性占有率中,其他物质过敏史的占12.02%,无过敏史的占0.55%;皮试阴性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用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明显低于非皮试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以及皮试阳性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过敏史,因此,对具有过敏史患者用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采取拟用药皮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规定实施前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为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实施前)和2022年(实施后)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对患者既往过敏史、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8.94%vs.5.45%,P<0.05),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无显著性差异(98.02%vs.97.8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对于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9.51%vs.0%,P<0.05),而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显著上升(98.52%vs.99.65%,P<0.05)。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2.00%vs.73.91%和92.00%vs.75.36%,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减少了皮试人次数,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但是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临床可能更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规范用药行为,提高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在排除了拟用药物过敏史后,对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 372例次患者,选择拟用药物进行皮内试验,皮试液浓度为0.5mg/ml.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1 343例次,阳性29例次,阳性率为2.11%;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2 126例次中,共有106例次过敏,占4.99%.结论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选择拟用品种进行皮试,包括口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间也存在交叉或非完全的交叉过敏现象;通过1 372例次患者进行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表明:本文选用的皮试方法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规范此类药物皮试实践、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使用前期基于定性研究结果开发的定量工具(调查问卷),通过定量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25.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的因素。结果:定量研究共回收问卷271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受调查中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的医师所占比例为78.2%(204/261)。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院内皮试相关文件知晓情况、科室核心组经讨论后一致规定做皮试的情况、护士群体为主导建议或要求皮试的情况以及上级医师经验传授需要皮试的情况可能是影响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他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83.3%(170/204)的行皮试组医师表示他们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有出于自我保护的顾虑。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存在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问题,多数医师(78.2%)在给患者用药前进行头孢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天坛医院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灯盏细辛注射液用药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该院中药注射剂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该院200份使用灯盏细辛注射剂的医保住院患者病历,填写北京市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灯盏"注射剂用药情况调查原始数据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病人基本信息、用药情况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医保住院患者灯盏细辛注射液平均剂量176.9±20.5mg,平均疗程11.8±6.3d,(1~31)天;给药次数均为1次/日;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86.5%用于脑梗死患者,2.0%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主要用于老年患者,人均合并使用药物5.9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结论 该院灯盏细辛注射液用药适应症与说明书符合率较高,给药剂量均在说明书范围内,用药疗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王青  张涛  孙静波  曹守冬  李维 《中国药房》2011,(16):1490-1491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家族性过敏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9月-2010年9月急诊发生的14例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对其中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进行分析,并检索分析1994-2010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相关文献。结果:头孢菌素类致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程度不一。2例家族性过敏反应可能与药物剂量、剂型、年龄、肾功能状态、免疫反应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医师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临床应坚持合理用药,做好预防突发药物过敏抢救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5):939-941
目的: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112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使用方式、用药频率及人均药物治疗费用。结果:112例患者无指征用药10例占8.93%,预防性用药20例占17.86%,治疗性用药82例占73.21%;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所占比例为56.25%(63/112)、林可霉素类药物的比例为14.29%(16/112)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居第3位(占12.50%);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人均治疗费用(658.48±15.46)元为最高。结论:抗菌药物用于肿瘤患者抗感染治疗常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人均药物治疗费用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