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2010—2021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确诊的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共390例,占总确诊数的30.59%;各年确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40.177,P<0.001)。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4.55±9.63)岁;男性占66.92%;农民占47.95%;已婚有配偶者占73.59%;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53.33%;发现方式以其他就诊检测发现为主,占53.08%;传播方式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87%。异性传播中有266例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其中男性202例,占75.94%,女性64例,占24.06%;地区分布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占67.18%(262/390)。结论 重庆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2—2021年甘肃省白银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白银市制定防控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1年白银市HIV/AIDS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银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21年白银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409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病例19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82.500,P=0.000);白银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白银区最多、占57.95%;男女性别比为6.05∶1;年龄中位数为41岁,20~49岁人群占65.52%,≥50岁人群报告病例构成比上升较快(趋势χ2=35.256,P=0.000);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6.82%,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0,P=0.004),不同婚姻状况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152)。结论 白银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母婴传播工作进展,为推进消除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1年桂林市报告孕产妇病例信息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测孕产妇HIV抗体402 559人、抗体检测率99.99%,HIV感染率5.34/万;215例HIV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31.13±5.17)岁,汉族占70.23%(151/215),初中文化占67.91%(146/215),农民占52.09%(112/215)。孕期保健时确诊HIV感染102例、占47.44%,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5—2021年HIV感染孕产妇用药202例、用药率93.95%,各年用药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2.123,P<0.05),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用药212人,用药率98.60%,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1.741,P<0.05)。2021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0.00%,新发感染0例;2019—202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17年新疆阿克苏地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7年阿克苏地区报告的50岁及以上人群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例(HIV/AIDS)数据。结果阿克苏地区共报告50岁及以上1 286例HIV/AIDS,占全地区总报告病例的23.71%,发病率由2013年的50.66/10万上升至2017年的106.70/10万;地区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沙雅县(113.93/10万)、新和县(107.42/10万)和库车县(75.28/10万),其中男性占25.47%,男女性别比为1.56∶1,以50~59岁为主、占67.96%,农民为主、占60.33%,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占48.06%,异性传播为主、占96.20%。结论阿克苏地区50岁及以上HIV/AIDS艾滋病疫情增长迅速,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老年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9—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HIV/AID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9—2022年现住址为山西省晋中市报告病例数据,以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23.0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1999—2022年晋中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1 486例,以该市户籍为主,11个县(区)均有报告。发病年龄集中在15~39岁、平均年龄(37.16±14.06)岁;其中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1岁;50岁及以上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15.517,P<0.05);传播途径0岁~组以母婴传播为主,15岁~组以同性传播为主,50岁~组以异性传播为主。病例主要来源为医疗机构836例、占56.26%,自愿咨询检测418例、占28.13%。结论 晋中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应继续关注老年人、青年学生两类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社会疫苗”作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探索社会组织与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合作,针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2016年间内江市艾滋病疫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下一步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重点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6年内江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病例进行汇总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内江市累计报告HIV/AIDS 4 559例,其中死亡1 025例。截止2016年底,现存活HIV/AIDS 3 645例,以资中县(23.4%)和东兴区(22.2%)居多;20~49岁的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但比重由2011年的71.9%下降至2016年的37.1%,而5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由2011年的24.2%上升至2016年的60.5%,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间不同年龄层新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88,P0.05)。异性传播比例由2011年的76.5%上升至2016年的92.6%,呈逐年上升趋势。阳性检出率由2011年1.32‰上升至2016年的3.70‰。新报告HIV/AIDS男女性别比在1.96∶1~3.05∶1之间,以男性为主,6年间男女新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5,P0.05)。职业分布广泛,6年间各职业新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830,P0.05)。结论内江市艾滋病检测量和疫情同步持续上升;感染人群呈多样化;艾滋病病毒感染呈现老龄化趋势。职业以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为主,故中老年人群、流动人口和农民工是当前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异性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明显。因此,应加大对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推广安全套的使用,阻断经性途径的传播;加强抗病毒治疗,保证治疗效果,达到以治促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1—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艾滋病(HIV/AIDS)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洛阳市涧西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9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233例,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20.80%,死亡24例;报告病例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达高峰(37例),随后维持平稳态势;病例在各街道办事处(乡)均有发生,非本区户籍的报告病例构成比由2001—2010年的30.00%上升为2011—2019年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P<0.05);男性201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6.28∶1;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168例)、占病例总数的72.11%;2001—2010年报告病例以工人为主、占30.00%,2011—2019年以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共占48.82%,两时段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2,P<0.05);2001—2010年报告的20例HIV/AIDS病例中,输血/血制品传播12例、占60.00%;2011—2019年的213例病例中,除1例为母婴传播外,其余212例均为性传播、占99.53%,尤以男男同性传播为多;样本来源居前三位的是咨询检测(82例)、其他就诊检测(55例)和术前检查(50例)、三者共占80.26%。结论目前洛阳市涧西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区,感染者以流动人口、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针对男性青壮年人群及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预防HIV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2016年新疆克拉玛依市艾滋病流行特点及相关高危行为,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7-2016年克拉玛依市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7-2016年克拉玛依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4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70/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6.25,P<0.05);随年度的增加,HIV年均报告发病率2016年较2007年上升了69.80%,AIDS下降了0.48%;白碱滩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2.60/10万),各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男性报告发病率(14.52/10万)高于女性(9.21/10万);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80.28%(334/416),以工人为主、占38.22%;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2.84%、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2.74%,同性性传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6,P<0.05);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为主,占32.45%(135/416)。结论克拉玛依市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控制性接触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接触传播的发生,是目前和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1—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艾滋病(HIV/AIDS)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洛阳市涧西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9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233例,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20.80%,死亡24例;报告病例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达高峰(37例),随后维持平稳态势;病例在各街道办事处(乡)均有发生,非本区户籍的报告病例构成比由2001—2010年的30.00%上升为2011—2019年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 P<0.05);男性201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6.28∶1;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168例)、占病例总数的72.11%;2001—2010年报告病例以工人为主、占30.00%,2011—2019年以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共占48.82%,两时段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2, P<0.05);2001—2010年报告的20例HIV/AIDS病例中,输血/血制品传播12例、占60.00%;2011—2019年的213例病例中,除1例为母婴传播外,其余212例均为性传播、占99.53%,尤以男男同性传播为多;样本来源居前三位的是咨询检测(82例)、其他就诊检测(55例)和术前检查(50例)、三者共占80.26%。结论目前洛阳市涧西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区,感染者以流动人口、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针对男性青壮年人群及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预防HIV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2-2016年山东省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东省1992-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0 808例,年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病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为济南、青岛、临沂、菏泽和潍坊市,病例数占总报告数的55.21%。性传播成为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7.32%,异性性传播占34.03%;男女性别比为6.32∶1;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15~44岁年龄组占80.7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1.68%;户籍以本省为主,占88.22%;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43.29%。结论山东省HIV/AIDS疫情形势严峻,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绍兴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的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下载绍兴市1997-2014年报告的≥50岁HIV/AIDS病例,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4年,绍兴市共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64例,其构成比从2006年的6.3%(3/48例)上升到2014年的19.8%(42/212例)。病例平均年龄为(58±7.2)岁,男女比例为3∶1,本市户籍占81.1%,小学及以下文化占64.0%,农民占62.2%,异性性传播占85.4%,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占56.7%。结论绍兴市≥50岁HIV/AIDS病例增长快速,异性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应加强针对中老年人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其安全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制订50岁及以上人群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16—2020年兰州市城关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02例,平均年龄(59.48±7.49)岁,以50岁~组居多(57例,55.88%),确诊时年龄最大81岁、最小50岁,男女性别比为7.5∶1,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58例,56.86%);确诊前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以50岁~组居多、占40.20%,62.32%的配偶/固定性伴、83.33%的商业性伴、66.67%的临时性伴和68.18%的男同性伴从未使用安全套。坚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5.29%。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确诊前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占比较高,且绝大部分均未正确使用安全套;城关区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应加强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保护易感人群,降低50岁以上人群HIV的发病率;扩大HIV抗体检测,积极开展ART,早发现、早治疗,减少HIV并发症,提高HIV/AIDS病例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我国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IV/AIDS患者的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在检测份数表模块下载2016-2021年上报的艾滋病检测相关资料,在病例报告模块下载2016-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患者相关资料。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及病例报告样本来源为术前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性病门诊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和孕产期检查。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结果 2016-2021年我国开展HIV抗体检测的医疗机构数从23 657个增加至34 496个,增加了45.8%;开展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从1.23亿增加至2.10亿,增加了70.7%;检测发现HIV/AIDS患者数从66 766例增加至79 121例,增加了18.5%;粗检出率从2016年的5.4/万下降至2021年的3.8/万,呈下降趋势(Z=-82.424,P<0.001)。医疗机构检测人次数及发现HIV/AIDS患者的重要来源为其他就诊者;性病门诊粗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23.437,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瑞丽市1989—2016年跨境缅甸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瑞丽市针对跨境缅甸籍人群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得瑞丽市1989—2016年报告的缅甸籍HIV/AIDS病例信息,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989—2016年,瑞丽市报告的缅甸籍HIV/AIDS病例其年均增长率为6.64%,累计报告病例4 577例,男女比例为2.71∶1, 20~39岁年龄段占77.54%,小学文化程度占40.77%,农民占39.46%,异性性传播占56.52%。其中,中老年病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病例、职业为长途司机病例、以及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病例所占比例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01)。2010年及以后每年报告的缅籍病例数高于同年报告的中国籍病例数,且总体缅籍病例数比例呈上升趋势(P0.001)。结论瑞丽市跨境缅甸籍人群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城关区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新报告778例HIV/AIDS,其中505例HIV,273例AIDS;男性720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12.41∶1;青壮年居多、占77.50%,16~25岁97例、占12.47%,60岁及以上83例、占10.67%;各行各业均有病例报告,无业最多(占32.00%),性传播为主、占95.12%,异性传播占37.40%,同性传播占57.71%。结论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在全市呈高流行,并且在特定人群中呈现集中流行,同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年学生和老年男性感染逐渐上升;今后应加大男男同性人群、老年男性和青年学生感染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6张掖市艾滋病的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05—2016年8月底张掖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158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7,P0.01);男性报告146例、女性12例,男女性别比12.16∶1;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组报告129例、占81.6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1);发病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报告106例、占67.09%;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96.83%,其中同性传播上升迅速,由2012年的10.00%(1/10)上升为2016年的57.89%(33/57)。结论张掖市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性途径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已成为传播AIDS的重点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及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在全市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区艾滋病(HIV/AIDS)疫情数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程,以卡方检验比较构成差异。结果 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1 428例,年平均报告感染率2.17/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38.60±13.31)岁;其中≥50岁组和<20岁组患者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程,以卡方检验比较构成差异。结果 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1 428例,年平均报告感染率2.17/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38.60±13.31)岁;其中≥50岁组和<20岁组患者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4,P<0.05)。新报告患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体检及就诊者检测、基线CD42=23.574,P<0.05)。新报告患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体检及就诊者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低年龄组、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人群、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检测机构应加大就医人群及其性伴的检测力度,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现住址为腾冲市的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流行特征,为腾冲市针对缅甸籍人员制定艾滋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监测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腾冲市 2010—2020年报告的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腾冲市 2010—2020 年共报告缅甸籍HIV / AIDS 患者 592 例,HIV 感染者占 89. 70%(531 / 592),AIDS 患者占 10. 30%(61 / 592);2018 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 116 例;男女比例为 1. 97 ∶ 1;年龄以 21 ~ 30 岁为主,占 46. 28%(274 / 59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 89. 53%(530 /592);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 53. 21%(315 / 592),其次为未婚,占 40. 54%(240 / 592);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 73. 81%(437 / 592);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 85. 30%(505 / 592);病例发现途径前 3 位分别为医疗机构检测(31. 25%,185 / 592)、出入境人员体检(27. 36%,162 / 592)和羁押人员体检(19. 26%,114 / 592)。 男女性缅甸籍 HIV / AIDS 患者感染途径、发现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 014、167. 815, P均<0. 001)。 结论 腾冲市缅甸籍 HIV / AIDS 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腾冲市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在腾缅甸籍人员监测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都区≥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08-2017年报告现住址为新都区且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计算病死率和累计生存概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新都区2008-2017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431例,死亡115例,占26.68%。病死率从2008年0升至2011年57.14%,后降至2017年14.75%。死亡者均为汉族,以60~69岁为主,占38.26%,男性占83.48%,未婚/离异/丧偶者占63.48%,61.74%为农民/工人,小学及以下占65.22%,94.78%为异性性传播,8.70%有性病史。≥50岁HIV阳性人群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08年[95%可信区间(CI):4.55~5.61年],1、3、5年累计生存概率分别为78.18%、66.00%、53.09%。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50岁HIV/AID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成都市新都区≥50岁HIV/AIDS死亡病例以男性为主,未婚/离异/丧偶比例高且文化程度偏低,≥50岁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高,与其年龄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